這是一個寂寞流行的時代,曾幾何時,“寂寞”成了網絡上流行的高頻用詞。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寂寞中迷茫、痛苦。他們因不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而心碎,不知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挫折而悲觀,有的人因耐不住寂寞而誤入歧途,有的人甚至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寂寞是一段無人相伴的旅程,是一方沒有星光的夜空,是一段沒有歌聲的時光。它使空虛的人孤苦,使淺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其實,寂寞不是躑躅街頭的惆悵,也不是徘徊巷尾的頹廢,更不是借酒消愁的沉淪;寂寞不是百無聊賴、無所事事的散淡與停滯,更不是真正的孤獨或寂滅,而是一種不湊熱鬧,不趕時髦,不追風潮的生活境況和生存方式。耐得住寂寞是生命真正成熟的重要標誌。寂寞是成功前的蓄積,隻有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刻苦鑽研,認真陶冶。

古往今來,無數成大事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經曆過艱難曲折,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舉出許多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就連司馬遷本人,也是在遭遇宮刑之後發憤著書,才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傳唱於世。如果他們在麵對這些困難挫折時不能沉住氣,那麼如何能在中國曆史上留下光輝篇章呢?

沒有人能夠一輩子交好運,也沒有人會一輩子走背運,每個人都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收獲成功,失敗、打擊、痛苦都是成功前必須要經曆和承受的。在麵對黑暗的時候隻有沉住氣,才能等到日出。

人生自有沉浮,當我們遇到突發事件時,要沉住氣,做到猝然臨之心不驚,以冷靜的態度應對;當目標沒有達成時,要沉住氣,學會忍耐,等待機遇,繼續努力;當遇到挫折或者失利時,要沉住氣,心態平和,靠毅力咬緊牙關。記住:能夠沉住氣,才能成大器。

做人要沉得住氣,做事才能穩住陣腳。沉穩就是你生存的重要法寶,在這時候,成大事者,能審時度勢,不把那些小恥小辱放在心上,且在暗地裏積蓄力量,積極行動,以圖後起。另外,低調做人本身就不能張揚,而是要沉得住氣,才能隱藏自己的信心和實力,最終站穩腳跟。

沉得住氣是一種素質,耐得住寂寞是一種優秀的習慣。一個人隻有沉得住氣,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沉穩沉著,並逐漸轉化為一種素質,一種能力,才能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邁向成功;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保持內心的平衡和穩定,保持氣度上的從容淡定,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