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真經
勤儉節約不但是一種良好的品德,更是人人都應該養成的一種好習慣。因為懂得勤儉節約的男孩才會懂得父母的艱辛,懂得勤儉節約的男孩才會更加珍惜生活,懂得勤儉節約的男孩才會擁有一個更富足的人生。
場景一:樂樂已經11歲了,但是在家裏從來不幹任何家務,就是他的屋子也是由媽媽來幫忙打掃。每到周末,他都把四五件髒衣服堆到媽媽麵前:“媽媽,幫我把衣服洗一下。”然後就去找同學玩了。前些天,家裏要來客人,媽媽一個人忙不過來,讓樂樂幫忙擺桌子、刷碗、擇菜。樂樂幹了5分鍾就抱怨說:“媽媽,太累了,我要去寫作業了,要不然就寫不完了。”其實,他是偷偷溜去玩耍了。
場景二:丁丁是個特愛臭美的小男孩,每次看到漂亮衣服都吵著鬧著讓媽媽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件藍色上衣。但是媽媽對他說:“你身上的運動衣才穿了十幾天,怎麼又要買新的啊?”他有些不屑地說:“現在什麼年代了,誰還把衣服穿爛了才買新的!”
場景三:飛飛在上四年級的時候,轉學到一所私立小學,班裏的同學家境都比較富裕。也許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飛飛對名牌產生了興趣,穿的衣服、鞋子都是“耐克”“阿迪達斯”“李寧”等品牌。有時候,媽媽不給他買,他就會對媽媽反駁道:“別的同學都穿名牌,我不穿怎麼去上學,太沒麵子了!”
上麵這幾個事例,都是在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生活在富足家庭的孩子,很少經曆過苦日子,不知道勤儉節約的重要性。而一些父母對男孩也是十分嬌慣,不僅不讓他幹任何家務,甚至是兒子要什麼就千方百計地去滿足。在這些父母眼中,這樣做是在愛孩子。殊不知,這不是愛而是害。
古人曾經說過,“勤能補拙,省能補貧”“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僅關係到一個人的家庭幸福,還關係到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勤儉的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勤奮節儉克己持家,逐漸走向小康生活;而一個懶惰又奢侈的人,不僅過不上幸福的生活,甚至還會道德敗壞。
有很多男孩不懂得勤儉節約,這是因為平時他們被父母嬌慣壞了,隻知道花錢,不知道賺錢的不易。所以,要想培養他們勤儉的美德,父母必須舍得讓兒子勞動,讓他們知道賺錢必須要經過辛苦的努力,讓他們認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方法一:父母要厲行勤儉,給兒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懶散成性、驕奢淫逸的父母,很難培養出一個勤儉樸實的孩子。很多父母習慣於和他人做比較,不僅比吃比穿,還比誰的住房大,誰的轎車更高級。
其中一些生活較為富足的父母,更是把這些當做炫耀的資本。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會讓孩子把很多的注意力放在吃飯、穿衣上,並且去和同學、朋友進行比較,從而養成虛榮、奢侈的壞習慣。所以,父母一定要厲行勤儉,給兒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方法二:用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男孩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培養男孩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可以讓男孩從節省一張紙、節約一度電、掃掃地、擦擦桌子開始。這些事情雖小,但是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慢慢養成習慣,從而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很多父母舍不得讓兒子幹活,更不忍心在物質方麵委屈兒子,認為讓兒子受些苦、受些累便是對不住他們。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我們現在讓孩子受些苦、受些累,總比他們長大後吃苦受累要好。我們應該讓兒子勤做家務,在花錢方麵也不要過分嬌慣他們。
方法三:培養男孩的勤儉意識
一位媽媽曾經這樣談到自己的育兒經驗:
我7歲的兒子沒有經曆過苦日子,也不知道勤儉節約的重要性。他在家裏很少做家務,在花錢方麵更是大手大腳。雖然我們的家境還算可以,但是我決心改變這種情況,因為我認為懶惰、奢侈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可能會貽害一個人的一生。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給兒子講了很多古人勤儉節約的故事,讓他知道了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
在生活中,父母要經常有意識地稱讚那些勤儉節約的行為,批評那些懶惰、奢侈的行為。慢慢地,孩子就會意識到懶惰、奢侈的可恥之處,不僅人會變得勤快,在花錢方麵也不會奢侈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