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看,這就是女孩(2 / 3)

然而,小猴子卻什麼也沒有說,因為它根本就不會說話。原來,這個小猴子是一個聾子!

對於剛剛掉進井裏的小猴子來說,掉進井裏並不可怕,即使它不是攀爬冠軍,但它可以學習並練習攀爬。但最怕的就是那些消極的聲音,終於那個有聽力的小猴子被消極的聲音打敗了,而沒有聽力的小猴子卻順利地爬出了那口井。

動物尚且如此,那麼,對於我們敏感的女兒來說,消極的聲音對她的危害更大,也許就是因為媽媽說了她一句“你唱歌真難聽”,她就會從此拒絕唱歌;也許正是因為爸爸說她跳舞奇怪,她從此再也不肯碰那雙舞鞋;也許正是因為別人嘲笑她畫的西紅柿什麼都不像,從此她便會放棄當畫家的夢想。

3、敏感的感情小動物

女孩子友善而討人喜愛,當然還不止這些,她固執、富有同情心、害羞、喜怒無常、苛刻、容易合作、斤斤計較…所有這些混合在一個幼小而美麗的人身上。

與男孩相比,女孩更敏感,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可能使女孩子領會錯了意思,從而對他人對社會產生誤解。

一次,楊揚的表姐思琪來家裏做客,住了好多天。思琪和楊揚一樣聰明漂亮,但是看起來比楊揚更細心、勤奮,爸爸媽媽不在家的時候,照顧起妹妹來真是盡心盡力。楊揚媽為此經常表揚姐姐思琪細心懂事,企圖讓楊揚把姐姐當成榜樣。

可是事與願違,楊揚對於姐姐非常敵視,媽媽越是讚美姐姐,她卻越是詆毀姐姐的行為。雖然不斷反思,可是媽媽並沒有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

終於有一天,楊揚氣呼呼地跑到媽媽跟前大吼:“我覺得你太偏心了,隻愛姐姐,根本就不愛我。”

媽媽這才明白,原來楊揚在吃姐姐的“醋”了。

正如睾丸素讓男孩成為富有攻擊力的“鬥士”,並且把在競爭中贏得頭籌作為最大的滿足,女孩的需求滿足也與體內的荷爾蒙有密切的關係。

我們在開篇中提到,女性染色體基因藍圖由女性荷爾蒙激活,這些荷爾蒙在女孩出生之前就已經為她規劃了未來,並最終發展成為女性荷爾蒙的接納係統。

例如,雌性激素對女孩的感情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它控製情緒的穩定、思考的過程、理解力、記憶力、個人的動力、親昵行為的動機、愛好、焦慮以及如何處理外來的壓力和性衝動。當雌性激素活動不穩定,就會使女孩的情緒產生波動。如果雌性激素過低,女孩就會感到孤獨、生氣、易怒、神經過敏、悲傷、失望、缺乏自尊,讓你覺得她的大腦短路了。當這種過低的情況持續下去,並且不能恢複至正常水平,女孩就會受到抑鬱症的困擾。

我們發現,女性在月經周期、生育以及絕境都會陷入壞情緒,這就是雌性激素的不穩定造成的。例如女性在排卵期雌性激素水平比較高,情緒比較穩定,而月經來臨前,雌激素會突然降低,使女性進入情緒低落期;女性生完孩子後15天內,雌激素會迅速下降為原來的1/800,所以80%的女性產後會有抑鬱體驗,13%左右的人會轉化為產後抑鬱症;而40歲的女性,雌性激素不到18歲女孩的1/2,這也是更年期抑鬱症的重要原因。

這種變化是正常的。第一次經曆月經的女孩可能會覺得驚慌失措,甚至產生羞恥感,這時候,媽媽是女孩最有效的安慰劑。從驚恐裏走出來的女孩將要在今後的許多年中同自己的壞情緒作鬥爭,她仍然需要幫助。因此,家長必須重視女孩的情緒變化—當女孩哭泣的時候,緊緊地擁抱她們;當女孩想說話的時候,就與她們交談—這正是女孩所需要的:最高境界的耐心、最好的見解、最無微不至的關懷。

當然,女孩還受其他激素的影響。例如孕激素就是女孩更喜歡小孩子和小動物的原因;催產素則會使女孩產生更多的“憐憫之情”,這就是“母性的本能”;生長激素則影響女孩突發性的生長、身高、重量和體形等方麵。另外,女孩體內也有睾丸素,但是水平隻及男孩的1/20,因此女孩不存在攻擊性,再加上睾丸素有助於保持愉快的心情,女孩往往比男孩更容易抑鬱。

我們對於女性荷爾蒙的闡述意在說明,這些荷爾蒙使得女孩關心、敏感、溫柔、憐憫,但是也導致她們的情緒天生就變化無常。情感對女孩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對女孩來說,她的自我意識的提升,從根本上來自情感的滿足,以及人際關係的質量。

正如我們上節所說的那樣,女孩的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非常敏銳。在聽覺方麵,女孩有著得天獨厚的心之能力,因此女孩對噪音的反應更強烈,同一個聲音在女孩子聽來要比男孩聽到的響亮兩倍;在觸覺方麵,最不敏感的女孩也要比最敏感的男孩得分高;女孩的視覺記憶更好,在黑暗中女孩看得要比男孩清楚;女孩有更多的味蕾,更容易受到氣味的影響。

正因為如此,女孩更擅長調動自己的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功能,去捕捉到那些微妙的、不易被人察覺的信息以及更為具體的細節,建立起自己的直覺係統。而這也使得女孩更敏感,如果父母不把家裏的“敏感的感情小動物”的教育放在心上,很可能讓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我們都知道,女孩是敏感的,青春期的女孩更敏感。家有女孩的父母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在青春期這段時間,他們與女兒的關係時常會變得很緊張。盡管父母盡量去做到尊重女孩的感受,但女孩還是時常會為父母不經意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動作而傷心。

女孩很在乎父母怎樣看她,對此,兒童心理學家曾總結出了這樣一段話:“父母對女孩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不僅塑造著女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描畫著女孩看自己的表情。如果父母眼中的女孩正直自信,女孩就不會辜負這份信任;如果父母眼中的女孩懦弱無能,女孩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另外,請家長在這些方麵幫助你的小公主,女孩缺乏空間能力—例如改變物體形狀,選擇正確路徑—美國做過一項部件組裝測試,要求男孩子、女孩子把不同的火花塞和瓶塞分別插到對應的內燃機、瓶子上,結果男孩子的成績遠遠超過女孩子。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女建築師的數量要遠遠少於男建築師。

女孩更為薄弱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得她們在數理方麵的學習較男生困難。當數學不再隻是四則運算,必須學習、運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論時,女孩的語言能力便派不上用場了。因此,家長不妨有意識地讓女孩多玩

三維立體積木和遊戲,以增強的她空間思辨力。

由於激素水平的不均衡,女孩與男孩的性發育出現差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例如,男孩會在跑步和跳高方麵更勝女孩一籌。特別是青春期以後,這種差距漸漸擴大—男孩發育得更快、更健壯,在體格上擁有女孩所不能企及的優勢。

女孩天生不具有攻擊性的傾向。當社會需要更多的進取、競爭和探險精神,而不僅僅是安靜地聽從指令,女孩就會覺得自己陷入被動。雖然很多人相信,如果在女孩的早期教育中適當增加一些能夠培養攻擊性的心理內容,女孩也會像男孩一樣成為自主解決問題的高手,但這並不表明,這些會使女孩覺得滿足。換言之,一份成功的事業或許會讓女孩贏得自尊,但她未必會覺得快樂。

4、偏愛關係式的生活

女孩沒有男孩那樣天賜的力量,於是她們更傾向於用智慧來解決問題,她並不認為沒男孩子強壯有什麼不妥,女孩把世界看成是一種關係,偏愛這種關係式的生活。

當男孩們正在衡量自己實現目標的能力,女孩們已經身處某種關係,並且對這種關係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女孩這樣想,“這意味著什麼呢?”

於是,當男孩們對海盜遊戲樂此不疲的時候,女孩們開始玩“過家家”,扮演自己感興趣的所有角色。“寶寶該吃飯了。”她們學著媽媽的樣子,奶聲奶氣地對洋娃娃說。有時她把自己的娃娃設想成一個家庭: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寶寶。然後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一起做晚飯—女孩已經把父母的生活搬到她的遊戲中了,這是多麼自然而然的事!如果爸爸經常晚回家,女孩會設想一個天天早回來陪自己玩耍的爸爸,但也有可能在遊戲中剔除爸爸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