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曾說:“假使我們將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為別人踐踏的東西了。”其實,別人認為你是哪一種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肯定自己;別人如何打敗你,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是否在別人打敗你之前,就先輸給了自己。很多窮人失敗,通常是輸給自己,而不是輸給別人。
有一次,美國從事個性分析的專家羅伯特·菲利浦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企業倒閉而負債累累的流浪者。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喪的表情、10來天未刮的胡須以及緊張的神態。專家羅伯特想了想,說:“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並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羅伯特剛說完,他立刻跳了起來,抓住羅伯特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的份上,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羅伯特帶他站在一塊看來像是掛在門口的窗簾前。然後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麵高大的鏡子,他可以從鏡子裏看到他的全身。羅伯特指著鏡子說:“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隻有這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你覺得你失敗了,是因為輸給了外部環境或者別人了嗎?不,你隻是輸給了自己。”
他朝著鏡子走了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裏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鍾,然後後退幾步,低下頭,哭泣起來。
幾天後,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而他不再是一個流浪漢形象,他西裝革履,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原來那種衰老、不安、緊張的姿態已經消失不見了。
後來,那個人真的東山再起,成為芝加哥的富翁。
再來看一則故事:
一支小分隊在一次行軍中,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混戰中,有兩位戰士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結果卻發現進入了沙漠中。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受傷的戰士體力不支,需要休息。於是,同伴把槍遞給受傷者,再三吩咐:“槍裏還有5顆子彈,我去找水,我走後,每隔一小時你就對空中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戰士卻滿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日暮降臨的時候,槍裏隻剩下一顆子彈,而同伴還沒有回來。想象中,沙漠裏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結果,他徹底崩潰了,把最後一顆子彈送進了自己的太陽穴。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一具尚有餘溫的屍體……
那位戰士衝出了敵人的槍林彈雨,卻死在了自己的槍口下,讓人扼腕歎息之餘不免警醒:我們奮鬥在人生的旅程中,與天鬥、與人鬥,我們不輕易服輸,相信隻要自己努力就沒有什麼戰勝不了的。然而很多時候,麵對惡劣的環境,麵對天災人禍,麵對爾虞我詐,是我們在心理上先否定了自己,是我們自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失敗。
在生活的艱難跋涉中,我們要堅守一個信念: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因為打敗你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你自己。
強者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所以,應該做一個不輸給自己的強者,不忘自己的人生權利,在困境時也能選擇積極心態;能正確對待失敗,永不放棄;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氣,看重自己做人的尊嚴勝過自己生命;能尊重、寬容、善待朋友,知道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自己;能駕馭時間,高質量利用時間,和時間賽跑;對財富有正確的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