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有句諺語說:“要想擠獅子的奶,就得有鬥獅子的膽量。”窮人也想得到奶,也知道應該去擠,但又不敢去鬥,最終的結果就是:餓著吧,大不了不喝!

其實,窮人中有潛質的人很多,有創業想法的人也很多,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準備創業準備了一輩子,到老了、退休了,還在考慮著:明天要不要創業啊?

當一個人把能想的問題都考慮到了的時候,就應該大膽地衝出去!

執掌國美電器的黃光裕曾說:到2008年,國美的銷售額將達到1200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500強企業。黃光裕年僅35歲,在當前最熱門的房地產與家電零售兩個行業同時獲得空前成功,成為中國首富。

黃光裕就是個靠膽量和嗅覺起家的人,現在仍然靠膽量和嗅覺。這種商業天分是別人所沒有的。

回顧起近20年的商業生涯,黃光裕覺得自己從小到大基本上是順利的,沒什麼太大的挫折。他說:“對別人來說可能是挫折的東西,對我已沒什麼印象了。什麼是挫折?當時外地人到北京做買賣,北京人會認為你是外地人,有這種受排擠感覺,也不算挫折吧。開店時別人來搗亂,沒事砸塊玻璃,扔塊磚頭就跑,這算挫折嗎?都是同行幹的,都是個體戶,你做得好,他便不服氣。要說挫折,我十幾萬元進一批服裝到北京來賣,賣不動,最後讓別人代銷,賣到1987年還有服裝,最後發給員工當工服。這算是挫折吧?”

在黃光裕的妹妹黃秀虹的記憶裏,黃光裕在這麼多年做生意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很多的事情。她說:“如果沒有遇到困難,國美也不會發展到這麼大。作為人,沒有遇到困難就能成長起來的,那太少了。困難跨過去了,就有自信了;跨過去了,就隻是挫折了。”

在困難中,黃光裕練出了敢於打破常規的膽量。黃秀虹說:“也許是被逼出來的吧。作為這麼一個平凡的人,沒有各方麵的社會資源,沒有背景,所有東西隻能是靠自己,這樣肯定會被逼出成就來。人被逼得有冒險精神了,就敢去打破常規。”

黃光裕承認:“我做事的習慣是方向一旦明確,大概想好,有三分把握,我就敢去做。而且我是要求速度的,盡快實施,我不會說花三個月來謀劃,把規劃書連標點符號都改清楚了,然後再去做這件事情。我不會,我是邊實施、邊做、邊修正,也不能說一點計劃沒有。但是在重要事情上要讓我放棄一件事,可以說是非常難。”

“我就是要求:做事情,要做就做精。沒有什麼神乎其神,主要是堅持。我想張瑞敏大概也是如此。越做越有感覺,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多。我認為,做事業,如果定位有偏差還可以及時調整,但如果放下了,也就徹底失敗了。而堅持下去,即便失敗也是值得的。人的一生,成功肯定比失敗少很多,我們整天在犯錯誤。”

有句話這麼說:做好了,就好;做不好,不就是房子沒有了,車子沒有了。年輕呢,還可以再來!隻要頭沒摔暈,就拿出你的膽量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