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操之在我(3)(3 / 3)

溝通要講方法,講技巧。積極的溝通能增進交流、解決問題、緩解衝突。一般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要心平氣和,溝通是要解決問題,而不是宣泄憤怒,隻有心平氣和,對方才能接受;不要指責對方,讓對方意識到他給你帶來的不適,而不是咄咄逼人地指責,強加改變,主動提出自己的不當之處,建立友好的溝通氛圍,讓對方感到平等,不必過分自責;提出建設性解決辦法,強調共同努力,共同改變,相互適應。

案例的結果並非“操之在我”失靈所致,而是朱華生搬硬套操之在我,不靈活運用所導致的。操之在我強調的是主動改變自己的觀點、看法和認識,阻礙外部刺激對人的情緒、行為的直接作用,積極適應環境,保持愉悅和樂觀的心態。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始終操之在我是難以做到的,死抱著操之在我常常會出問題。因此,要靈活應用多種技巧,配合操之在我發揮作用。首先,要運用忍耐和操之在我的方法學會製怒,保持理智,以避免衝突。其次,要懂得適當宣泄自己的情緒,不要越積越多,最終不可控地爆發出來。再次,要主動溝通,解除不良刺激源,當自己沒法適應對方時,試著與對方溝通,使之改變做法,相互關係得以維係。

不因小失大

操之在我並非壓抑感情,相反是釋放感情,讓憤怒和痛苦不再滋生。

應對環境的措施有三:改變自己,改變環境,離開環境。

張力和李仁兩人是好朋友,因為一點小事,兩個人都出言不遜,最後都生氣了,當時的他們都十分憤怒,那時想的都是對方的不是,把小事擴大,結果更加生氣。冷靜之後,張力從對方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發現其實自己很多地方做得也不對,說話太過於尖銳。沒有從對方的角度著想,不夠大度也不夠寬容,結果導致了矛盾的激化。因為人是很容易鑽牛角尖的,當你生氣時,對別人的不滿就會加大,就會聯想別人的所有弱點而不是優點,換句話說,容易上綱上線。這麼想之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怨氣也就煙消雲散了。這就是移情換位的作用。盡管朋友的言語很刻薄,但是想到那是心情激動的時候說出來的,心裏也就漸漸釋懷了,這就是操之在我的作用。

想通了這些,如何化解矛盾呢?這個時候張力想到了真誠的力量。他很誠懇地道歉,結果當然很好。

情商中很重要的因素是要忍耐,惟有忍耐,才會寬容,才會去讚美別人,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否則的話,今天你收獲了一個蘋果,明天或許丟失的是整座果園。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操之在我,就不僅僅是一種阿Q精神的引申了,操之在我同樣可以幫助我們忍耐痛苦、憤怒等等。因為操之在我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寬容。如果你的心裏能放下整個大海,那麼一隻小船的衝擊又算得了什麼?如果你想的不僅是自己,那麼很多事情就微不足道了。大部分時間,人們悲傷、沮喪、憤怒,就是因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而且執著於這點利益。

靈活運用操之在我

“操之在我”是自我修煉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管理自己情感的一種有效的思維方式,仔細體會,其中蘊藏著極其豐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們將受益無窮。

不被別人的語言激怒

諸葛亮三氣周瑜即是利用了周瑜性格上的弱點來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東吳水軍都督周瑜,有勇有謀,自從跟隨孫策打天下,南征北戰,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但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也因此毀了自己的一生。

孫、劉聯合抗曹時,周瑜想用火燒毀曹營,因為沒有東風而急得病倒了。諸葛亮去看望周瑜,一句話就說中了他的心事:“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後來諸葛亮借東風,周瑜才火燒曹營。周瑜覺得諸葛亮的才能比自己高,下決心要除掉他,於是派人去殺諸葛亮,誰知諸葛亮早已洞悉了他的意圖,已經安全地離開了。周瑜氣得險些跌倒在地,此為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