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進行理性的分析
理性的分析,是進行反思的最重要方式。回憶兒時做數學題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科學的方式分為六步:觀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進行實驗、收集數據並分析結果、給出結論。
在反思行為與目標時,我們同樣應采用這一方法:
◆觀察
充分利用自己的五官感覺,以看見的、聽見的、感受到的、理解到的進行判斷,隨著觀察的深入,你會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一些問題。
◆提出問題
探尋現象產生的原因,並記錄下來。你可能發現,自己在業餘時間已經做出了詳盡的時間安排,但你的閑暇生活並未因此而有所改善,此時你便應以條、點為單位,提出具體的問題。
◆做出假設
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假設,比如如果我在時間表中,為自己留出一段學習專業知識的時間會怎樣?
◆進行試驗
根據假設進行試驗,比如留出一段時間進行專業學習,看對自我是否有幫助。
◆收集數據並分析結果
在收集結果以後,與之前的生活進行恰當的對比,看看這一行為所產生的結果是否是正向的、積極的。
◆給出結論
最終的判斷是你維持假設行為或是改善假設行為的關鍵,一旦下了結論,正確的行為便應堅持到底,錯誤的行為則應積極改善。
任何一個習慣在養成的過程中都有可能產生倒退,甚至是停滯不前的現象。你也許會突然缺乏前進的動力與熱情,或者認為過程中少了一些新鮮感,甚至會因為某些進步而產生自滿。此時,一些舊狀態、壞習慣都有可能偷偷溜回來,這種情況被稱為時間管理中“30%的倒退”。每一次進步,都有可能讓你倒退30%。
當你發現自己在倒退時,千萬不要著急,因為急躁很可能會讓你的思緒完全混亂,而理性的行為則會讓“倒退”再次變為“前進”。
·認識到“30%的倒退”是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的,而且是必然會出現的。
·不要責怪自己,更不要強迫自己在不良狀態下,依然去堅持極為嚴格的行為準則與時間表。
·逐漸地調整自己,讓自己再次回歸“記錄時間”“樹立時間表”的時間管理初級階段,一步步來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果現階段的生活過於忙碌,不如先放慢速度,讓自己休息一下,待補充能量以後再繼續向前。
這樣的反思不需要經常進行,三個月左右,或者在自己感覺疲憊不堪時進行即可,過度的反思並不能讓你的時間管理變得更好,反而有可能讓你產生“我很差”的錯覺。
時間心理學啟示
不管是時間管理,還是具體的反思行動與改善,轉變都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過程。反思和改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通過對時間管理過程中的某一問題點進行改善,進而產生更精確的行動來完成重要的轉型。這就意味著,你需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