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王宗仁和他的青藏情結(代序)(1 / 2)

文清麗

王老師原是汽車兵,後當作家,曾任總後創作室主任,寫出了許許多多佳作。我喜歡看他的作品,這部書稿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總被那充滿生命意識的原生力所感動。所以積極推薦給我的朋友史奉真的。

西藏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多少文人墨客在它那裏留下了無數的篇章。王宗仁的作品和別人不一樣,他沒有把去青藏線當做一次遊曆,而是當做靈魂回家,當做靈感衝動的生活基地。

被稱為群山之父、萬水之源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有1760多個湖泊,有我國著名的三大牧區之一。還有修築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公路,鋪設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輸油品種最多的地下輸油管線,架設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國架空明線最長的通信線的青藏兵站部一萬多官兵。人們習慣於把青藏公路稱為青藏線。

青藏線全線長1937公裏,橫穿柴達木盆地,跨越昆侖山、風火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通過57公裏的連續永久凍土地帶,行經發源長江、怒江上源的108條河流,全線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每年冰凍期270天,年平均氣溫零下5度。空氣中的含氧量隻有內地的一半,曆來稱為生命禁區。

而王老師就在這個禁區當了7年汽車兵,後調到北京,幾乎每一年都要回一次“娘家”,這麼多年,聽說他走了百餘個來回。在生命禁區來來往往如在北京逛天安門。後來有機會,我和他一起去了青藏線,我們同行四人,除過他,其餘的人頭疼胸悶,難受得連哭帶叫,直喊著要返回。隻有他如孩子般地給我們指著這兒說叫什麼,指著那兒叫:“快看,藏羚羊!”或到某一個地方,他不說話了,臉色凝重了,就知道他想起了犧牲的戰友,想起了那些發黃的記憶。

果然,他說話了:就是在這裏,五個護線的女兵倒下再也沒有起來。

現在我們的車說不上正踩在她們的身上呢!是呀,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用它使人望而生畏的殘酷高度,撂倒了多少人,連活人的魂氣也被它掠奪得所剩無幾。而王老師60歲的人了,卻比我們年輕人還剛強。每到一地,我們東倒西歪地吸氧時,他卻早拿著本子采訪了。一個人,能放棄一切喧嘩一切舒適,冒著生命危險,百餘次地穿越生命禁區,從青年到老年一直樂而不疲。這是什麼精神在支撐?我問過王老師,他說:“一個人回家能說出理由嗎?”是呀,世界上還有什麼比家更能撐起我們的精神天空呢?這讓我想起了《走進西藏》的幾句歌詞:“走進西藏,也許你會發現理想,走進西藏,也許你能看見天堂。走進雪山,走進高原,就走向了太陽。”可不,王老師,至今出了20多部書,多次獲全國全軍文學大獎。這些作品裏,光寫青藏線的幾乎就有百分之八十。這,不正是太陽滋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