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這就顧貞觀多次在信中向納蘭性德提起的沈宛。沈宛生在江南山清水秀的地方,冰清玉潔,超凡脫俗,遠不是那些滿族旗人女子可比的。
納蘭性德看到真實的沈宛比梁汾書信中描繪的還要輕靈俊秀,心中早就陶醉了,暗中讚歎,這就是梁汾兄為我物色的江南女子?心裏不住地怦怦亂跳。
怦怦亂跳的不止他一人,沈宛終於見到了夢中情人,臉上也緋紅一片,羞答答的不知所措。納蘭性德是她的偶像。她喜歡納蘭的詞,喜歡這個用心填詞的詩人,她不止一次的夢想飛到納蘭的身邊,沒想到這次終於夢想成真。
當初,沈宛深深地沉醉於納蘭性德的詞集《飲水詞》。飲水詞,得名於“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沈宛得到這本令她神傷的《飲水詞》後,她把自己鎖在閨房靜靜的品讀。她不止一次的麵對那些長短句而落淚,當顧貞觀提出要帶她去北京見納蘭性德的時候,她欣然應允。
於是,經過顧貞觀牽線搭橋,一對有情人終於得以相見,而且很快就觸發了激情,愛情的盛焰也隨之點燃。
然而愛情來得突然,納蘭性德雖準備好了,但他的家人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尤其是納蘭性德的老爸納蘭明珠,似乎很難接受這個來自於江南異族的女子作為自己的兒媳婦。
納蘭性德麵對這個給他帶來新生命的江南女子,一切都知足了,人生有紅顏知己相伴,夫複何求?因此他向父親明珠提出來要娶沈宛為妻。
然而卻遭到了明珠的嚴詞拒絕。理由是納蘭性德是納蘭家族的長子,身上肩負著家國的重擔,絕對不能娶一個毫無背景的漢家女子。明珠不明白,放著那麼多的千金小姐不娶,為什麼偏偏要娶一個漢家女子?
可是,父親的威嚴沒能震懾住納蘭性德追求自我幸福的決心,他吃了秤砣鐵了心的一定要跟沈宛結婚。
明珠第一次見識了自己兒子的執拗和決絕。他對這場婚姻感到無力阻止,最後隻能長歎一聲,兒大不由爺,由他去吧。看著老父傷心的背影,納蘭性德的心裏不止一次的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您就原諒兒子這次獨立的選擇吧。
雖然明珠最終默許了這場婚姻,但嚴重的後果已經產生了,並致使納蘭性德遭受了重大的心靈打擊。
問題出在原本快樂的沈宛身上。通過明珠這一鬧騰,沈宛的心裏感到莫大的痛苦和悔恨。她在北京除了納蘭性德之外沒有任何親人,有時候無助和淒涼會強烈的襲擊她。
婚後,納蘭性德大病一場。可能是勞累中受了風寒,也可能是因為違背了父母的意誌而愁腸百結。
不管由於什麼原因,在沈宛看來,原本應該令納蘭性德更幸福的婚姻,卻給他帶來了一場災難。這種深深的內疚自責使她患上了憂鬱症。她的身影日漸消瘦,花容憔悴,心裏堆滿了苦水。
強烈的自責的心態促使沈宛決心回到江南。或許離開是最好的解脫,那樣的話納蘭性德也可以修複與父母的緊張關係,不再因為我而感到沮喪。
沈宛走了,永遠帶走了納蘭性德的希望和幸福。所有的夢想和希冀都煙消雲散,剛剛掀開的新的生命的樂章又一次被打斷。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蘭性德已經昏迷在床七晝夜了,恐怕這次很難逃脫死神的魔爪。他今年才三十一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好時候,可惜一切對他來說都成了奢望,他要安歇了,他要安頓好疲憊的心靈,然後永遠的躺著,再也不醒來。
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沈宛來探望他,穿著花花綠綠的裙子,癡癡的望著他哽咽地說,今生能與公子相知相愛,已是妾的福分,我有了你的骨肉,一定會把他撫養成人,你就放心去吧!
納蘭性德昏迷中露出一絲安慰的笑容,輕輕地呼喚著沈宛的名字,溘然長逝。
顧貞觀得知納蘭性德逝世的消息,悲痛欲絕,他麵對納蘭性德的畫像,淚飛如雨,嚎啕不已。他頓足捶胸的哭道,為什麼是你,你正在燦若朝霞的年紀,你擁有鳳毛麟角的才華,你胸懷坦蕩無欲無求,你對朋友肺腑相見肝膽相照,老天怎麼不睜眼,讓人痛徹心肝!
顧貞觀哭罷,顫抖著雙手,寫下了兩首緬懷的絕句:
其一:此照還同此閣存,幾人能唱憶王孫?風流休數鴛鴦社,隻是傷心皂莢屯。
其二:宛然側帽纓徘徊,彈指韶華老淚垂。誰取沉香熏小像,十年流落一香眉。
曾經的笑語歡顏,凝固在塵封的昨日;如今淒慘兩行混淚,都已化作痛苦的紀念;古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今有顧貞觀輟筆酬知己。
後來顧貞觀在無錫惠山腳下蓋了三楹書房,取名為“花間草堂”,以紀念納蘭性德這位早逝的年輕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