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攜手漫步在沈園裏,亭台樓榭,小橋流水,這是一個完美和諧的世界。
唐琬在靜謐的氛圍中,拿出她那把心愛的焦尾琴。低語般的琴聲彌漫在整個園子裏。唐琬彈奏的是《化蝶》。這首如泣如訴的曲子似乎已開始就預示著,陸遊和唐琬,一如梁山泊和祝英台,愛情的道路曲折和艱難。伴隨著對愛情的珍惜,伴隨著對幸福的滿足,唐琬用她那纖纖玉指,演繹著對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陸遊在唐琬的琴聲裏,吟詩作賦。妙語連珠,如清泉般汩汩而出,與唐琬美麗動人的琴聲交融在一起。
轉眼間已經日落西山,陸遊和唐琬依依惜別。分別的時候,陸遊終於向唐琬求婚了,他送給唐琬一隻家傳鳳釵作為定情信物。陸遊沒有向唐琬承諾什麼,隻是深情的凝望著她,在這深情的凝望中,唐琬讀懂了陸遊心裏所有的情意。沒有什麼承諾比這隻鳳釵更重要,唐琬握著它,熱淚眼眶,淚光中,目送陸遊的背影漸漸遠去。
當晚,陸遊先斬後奏,他告訴母親,他已經把家傳鳳釵送給表妹唐琬了。陸遊的母親聽了,並不驚訝,因為她早就知道了是怎麼一回事。她也沒有理由反對這門親事,陸遊和唐琬,門當戶對,郎才女貌,表兄妹結親,親上加親,這應該是一件好事。再說了,陸遊已經二十歲了,也應該成家了。
陸遊沒有料到母親這麼快就答應了,興奮得一夜沒合眼。第二天,父親母親就去唐琬家提親。唐琬的父親二話不說,當即拍板,選個黃道吉日,娶過去就是了。唐琬在珠簾後麵,聽到了他們的談話,喜極而泣。
唐琬就這樣嫁入陸家,事情順利得出乎意料,很長時間,唐琬都不相信這是真的,她以為是在夢中,這樣的夢她做了一次又一次。洞房花燭夜那天,唐琬剪下自己的一小撮發絲,又剪下陸遊一小撮發絲,用一塊錦帕把它們包在了一起。又將兩隻菊花枕頭放在了床頭,這菊花枕頭是她用放在太陽底下曬幹的菊花一針一線的縫製而成。今後的日子,她和心愛的人就要在這菊花枕頭上夜夜相擁而眠,影影綽綽的清香,芬芳了他們的愛情,芬芳了他們的夢境。
婚後的陸遊和唐琬過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歲月。也正是有了唐琬,陸遊第一次殿試落第並沒有怨天尤人,在唐琬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和溫暖人心的鼓勵下,陸遊很快就投入了新的一輪應試的準備之中。
以後的日子是耳鬢廝磨,是相濡以沫。陸遊用功苦讀,唐琬把衣服披在他身上,把飯端到他跟前。有空的時候,兩個人就去沈園散步,走在用鵝卵石鋪成了花園小徑上,唐琬挽著陸遊的胳膊,把頭靠在他的肩上,幸福得連樹上的鳥兒都羨慕不已,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
“船前一壺酒,船尾一卷書,釣得紫鱖魚,旋洗白蓮藕。”這是婚後陸遊和唐琬初期生活的生動寫照。
然而似乎過於順利的生活總暗含著某種不幸,接下來的三件事讓婆婆一改往日對唐琬的客氣態度,也擾亂了陸遊和唐琬的平靜生活。
第一件事情是陸遊第二次和第三次殿試都名落孫山。婆婆沒有細究陸遊屢試不中的原因是陸遊的血脈裏流淌的是詩人的血,是因為他的剛正不阿而得罪權貴,而把罪孽全加在了唐琬身上。說唐琬讓陸遊沉迷於女色,不思進取,荒怠學業。這其實是子虛烏有的事情,陸遊和唐琬在一起的時間不及陸遊用功苦讀的時間四分之一。
第二件事情是唐琬肚子不爭氣,一直沒有為陸家生下一個兒子。封建社會,任何一個女人把生兒子視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陸遊的母親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誰也勸不了她。唐琬沒有為陸家生下一個兒子,這是婆婆突然冷落唐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三件事情是有一天,婆婆心血來潮,為陸遊和唐琬的婚姻卜了卦,卦上說陸遊和唐琬的八字不合,唐琬是克夫的命,會影響陸遊的仕途。婆婆聽了,大驚失色。偏偏婆婆是個老封建迷,對這樣的事情深信不疑。她聯想到近幾年來陸遊仕途不順,唐琬又沒有為陸家生下一個兒子,更篤定了婆婆這樣一個信念:唐琬不適合陸遊。
陸遊的母親在回家的路上產生了一個念頭,她要想辦法讓兒子把唐琬休掉,再娶一個旺夫的女人作為正室。陸遊的母親起初想以虐待媳婦的方式好讓唐琬知難而退,自動離開陸家。可是,她又不得不承認,唐琬實在是一個好女人,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唐琬是一個極為忍耐的女人,婆婆故意刁難她也好,讓她幹重活也好,她都難忍受。別人對她怎麼樣她不在乎,隻要陸遊對她好她就滿足了。然而,就連這個小小的要求也很快落空。
婆婆見不能逼走唐琬,隻好使用最狠的一招,她抓住女人的弱點,尤其是唐琬深愛著陸遊之一點,給了唐琬致命的一擊。婆婆親自做唐琬的思念教育,開始說了很多好話,說她逼不得已才這麼做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如果你愛他,就離開他。如果你留在他的身邊就會害了他。你沒有罪,是陸遊有罪,他控製不住自己,因為你的存在,他把心思全部放在了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