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被高宗封為承務郎的辛棄疾,並沒有讓張安國苟活於世,北歸途中就領50兵馬直趨山東,殺入5萬人金兵大營。
於是,投靠了金兵、並由此躋身金軍幹部隊伍的張安國,以為自己正撲向富貴榮華懷抱的張安國,死得很快很難看。
誰讓他犯了辛棄疾的大忌!
這個大忌是辛棄疾從小就形成的。
辛棄疾名“棄疾”,字幼安,可見童年的他並非一帆風順,但他那從小舞刀弄劍、壯如鐵塔的五尺身軀,何曾有什麼疾病?
隻是,他以及他的祖父,都有塊心病,那就是國破山河碎,民苦心不安。
辛棄疾是今山東濟南人。他出生前13年,宋室遭遇“靖康之難”,中原被金人占領。辛棄疾祖父辛讚為家計所累,未能脫身南下,無奈帶著家人生活在金軍占領區。辛讚是個革命的理想主義者,從被迫留在“敵占區”的那一天起,他就給自己的角色定好了位:潛伏下來的地下工作者。他不忘家國,每逢閑暇,即帶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希望爭取機會揭竿反金。史書上還特別提到說,1154年及1156年,辛讚兩次命辛棄疾以應考為名,前往金都燕京考察地形,搜集情報。隻可惜,辛棄疾爺孫倆的滿腹報國熱情,南宋王朝並不買賬。當然,當時爺孫倆並不知情,他們單方麵地被自己的報國熱情弄得熱血沸騰,為報效家國的那一刻,他們時刻摩拳擦掌。
辛棄疾22歲那年,他終於等到機會加入了革命隊伍,如願走上了抗金的正麵戰場。他還和南宋取得了聯係,隊伍即將歸入南宋正規軍,自己也將光明正大地成為宋的子民。這,可是他和已去世的爺爺多年的願望。
而耿京卻要壞他的大事,他怎能不“大怒”?
夜闖金營之後,辛棄疾因此名重一時,他也因此獲得了南宋朝廷的認可,開始在南宋的官場上摸爬滾打。他認為自己終於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辛棄疾大叫一聲從睡夢中驚起,清秀而略顯消瘦的臉上布滿了汗水,依稀間仍在夢魘中掙紮。用力喘息了幾下,他打開床邊的窗戶,窗外月亮如水,大地一片蒼茫。“眼前萬裏江山……”語不能繼。
他錯了。在他躍躍欲試地想以正規軍而不是遊擊隊或義軍的身份正麵抗擊來犯金兵、恢複中原時,他卻失去了鋼刀利劍,手中隻剩下一支羊毫軟筆。
幸好還有一隻筆,讓辛棄疾能夠抒懷,甚至於後人一記起他來隻會寫上“詞人”的注解,就像這句: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就像這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就像這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再次踏上旅程,朋友同僚把酒相送,依依惜別,一直沒有詠詞的辛棄疾不免低吟起來,成了那首著名的《摸魚兒》,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說到相如賦,“西漢文章兩司馬”之一的司馬相如深得漢武帝的青睞,其《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堪稱辭藻華麗的典範。
而其中悲淒者如《長門賦》,不僅僅是因為言詞真切,更在於《長門賦》並沒有挽回漢武帝的感情,從“金屋藏嬌”到“長門鎖阿嬌”,女人的命運終究逃不過情劫。
漢武帝劉徹與陳阿嬌青梅竹馬,還是幼年的時候其祖母竇太後問他長大要娶一個什麼樣的媳婦,他言要娶表姐阿嬌為妻並為阿嬌蓋一座金屋子,自此有了金屋藏嬌的戲言。
漢武帝坐上皇位之後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他真的為阿嬌造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並冊封她為皇後。
他的一生有三個都留下傳奇的女人:陳阿嬌的金屋藏嬌,最後卻被貶長門宮憂鬱而終。衛子夫一步登天,從平陽公主府一名家奴成為國母取代了陳阿嬌的地位,最後也在宮中以三尺白綾自縊身亡。李央央的傾國傾城因為其兄李延年的一首樂府《北方有佳人》,卻不料也是紅顏薄命,她是漢武帝最懷念的一個女人,在她有病的時候漢武幾次探望都被她拒絕,至到死後也沒讓漢武見她的病容,在帝王心裏總是她的傾國之色,劉徹在汾水船樓吟出的《秋風辭》寫盡了君王的樂極生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