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叫巧玉的歌女,他的感覺來了,巧玉也對他有感覺,於是兩人相戀。當然,這是一對地下情,若他的妻子知道了,後果不堪設想,如果讓蘇軾知道了,也會斥責他。巧玉需要一個名分,要他納她為妾。可是,納一個風塵女子為妾是當時士大夫階層所不齒的,秦觀官雖小,但好歹還在朝廷混著,麵對強大的社會壓力,他猶豫了,雖然他真的愛她。
就在這個時候,為安慰巧玉,秦觀為她寫《鵲橋仙》,告訴她“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個真正相愛的人並不會因為時空的變幻而令彼此陌生,能在一起固然好,不能夠天天在一起也無妨,隻要兩顆心在一起就行了。
詞是好詞,也很感人,巧玉也懂,可是她等不起,她一個女子,韶華易逝,她不想等到人老珠黃那一天,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她受夠了,這煙柳之地,她要離開。於是,與他分手,棄了愛情,要了婚姻,嫁給了一個她並不愛的商人。
他黯然。憂傷掠過他清俊的臉,麵對愛人,他又何嚐不想,朝朝暮暮?
他繼續去青樓,繼續尋找他的真愛,有時候,好希望他是柳永。可是,他隻是秦觀。
說秦觀的愛情不得不提蘇小妹。
蘇軾的妹妹,才貌雙全,據說去蘇家提親的人踏破了門檻,可心高氣傲的她一個也看不上。黃庭堅把王安石的兒子王雱介紹蘇小妹,蘇小妹了王雱的作品,評價是:“新奇藻麗有餘,含蓄雍容不足,難成大器。”
其實蘇小妹心中早已有如意郎君,她相中了常來蘇家走動的秦觀,說秦觀的才華如果沒有蘇軾父子的話,當今數他第一了。相中秦觀,這連蘇軾也沒料掉。既然相中了,那好吧,提親吧,於是就有了民間傳說蘇小妹三難秦觀的故事。
其實很不喜歡這個故事,這個蹩腳的故事在我看來也隻夠刊登在《故事會》這樣的雜誌上,這個故事完全把秦觀的形象毀了,沒有給秦觀增添任何光彩,倒給他抹黑不少。編故事的人用意很明顯,抬高蘇小妹,貶低秦觀。
在這個故事裏,秦觀成了以貌取人的風流公子,蘇軾向他提親,他聽說蘇小妹的相貌很難看,於是猶豫著,不給蘇軾答複。後來為證實蘇小妹的相貌是否難看,他假冒和尚。她去燒香,他一睹她芳容,雖然不是什麼國色天香,但花容月貌還是有的,於是起色心,趕緊答應蘇軾這門親事。不料,蘇小妹也不好對付,洞房那天,出了三道詩謎為難他,如果回答不出來就不準進洞房。秦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抱得美人歸。
事實上,秦觀完全不是這樣一個人,首先他不是一個以貌取人的人,他本身也並非風流倜儻之人,他對愛情隻有一個標準:感覺。雖然他也愛美,但姿色絕非愛情的第一要素。如果他愛美女,青樓多的是。另外,他是一個沉默寡言、內向的人,絕非故事中所說的那般熱鬧。
雖然不喜歡這個故事,但仍然希望曆史上有蘇小妹這個女子,秦觀這樣的才子,就應該有蘇小妹這樣的佳人來配,一靜一動,堪稱絕配。也許有了蘇小妹,秦觀就不寂寞了。
可是,這世間,一廂情願的事情太多。
後來,秦觀也對愛情絕了望,一門心思撲在詩詞創作上,一心一意的做他的“山抹微雲秦學士”,詞風也逐漸走向蘇軾的反麵,向素來被主流文人瞧不起的柳永靠攏,數年後,形成自己的風格,俊逸精妙,情味深永,成為北宋詞壇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我常常想,若秦觀和柳永相遇,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