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批閱試卷的考官對此深有同感,於是就在初選時,羅隱的名字就被劃掉了。
紙包不住火,這個內幕不知道怎麼就被羅隱知道了,他當然不能公然衝進朝廷,把那個說他很醜的官員和批閱試卷的考官揪出來,和他們單挑,但他有他獨特的報複方式。他寫諷刺文章,諷刺那些考官們選拔官吏時像是自己在娶妻子。
報複的快感是不言而喻的,結果是羅隱得罪了更多的人,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他想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無異於登天。
其實那個打小報告的大臣說的也是實話,羅隱確實很醜,如果他像王維一樣玉樹臨風,恐怕他不想做官也都難了。
他到底有多醜?當時的宰相鄭畋有一位千金,很喜歡羅隱的詩文,很想見他一麵,於是鄭畋把羅隱找來讓女兒躲在屏風後麵觀看。這一看不打緊,她還從來沒有見過如此醜陋的男人,讀他詩文時對他所有的浪漫遐想頃刻間化為烏有,從此以後她再也不讀羅隱的詩文了。
這個故事似乎有點誇張,但也不難看出,羅隱的確醜陋到了極點,醜陋到連滿腹的才華都無法彌補,他不愧是唐朝最醜陋的詩人。
對於這一點,羅隱也深感無奈,他有時也照照鏡子,看著自己的麵容,他忍不住憂傷的歎道:“要是我有潘安十分之一的相貌,我的命運也許就會是另外一副樣子了。”
屢試屢敗,屢敗屢試,羅隱就像一個不倒翁,他義無反顧的參加了他生命中的第六次考試,毫無懸念,羅隱又沒有考中。
這一次,他開始心灰意冷,尤其當他看到那些紈絝子弟一個個榜上有名時,他終於明白科舉已經不再是唐初時的科舉,這一次,他把他的名字改為“羅隱”,以前他並不叫這個名字,預示他今後的生活將會和隱士一樣。
但心力交瘁的他並沒有死心,後來又參加了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進士考試,隻是後來的這幾次考試他的心態完全不同往日,以前是胸有成竹,現在他隻是像一個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懷著僥幸的心理,希望能夠遇上一個賞識他的伯樂。
但是,直到第十次科考結束,羅隱也沒有遇到這樣一位伯樂。
他終於絕望。
他發誓不再參加科舉考試。
他把所有的教科書全部燒掉。
他去酒館裏買醉。途中遇見十年前他認識的一位妓女雲英,雲英看見羅隱落魄的樣子,忍不住嘲笑道:“怎麼還沒有脫白啊。”
這是一句很傷自尊的話,就像一把鹽撒進了羅隱心靈的傷口。因為唐朝的製度規定隻有官宦人家才有資格穿五顏六色的衣服,普通老百姓隻能穿白色或者黑色的布衣,所以雲英嘲笑羅隱奮鬥了幾十年還沒有脫白。連一個妓女都嘲笑自己了,可想而知,當時的羅隱是如何的難受。
這一天,羅隱徹夜未歸,他泡在酒館裏,大碗大碗的喝酒。
他想麻醉自己,他想忘掉所有的煩惱,可是酒入愁腸愁更愁,半醉半醒之際,他悲傷的吟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說完,他醉倒了酒桌上。
第二天,他離開了長安,再也沒有回來。
這一年,他五十歲,知天命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