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1 / 3)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此為李商隱的追憶之作,作這首詩的時候他已經不惑之年,他孑然一身,獨上西樓,秋風拂麵,往事如煙,有感而發,寫下這首無限感傷的《錦瑟》,紀念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和他曾經有過的青春年華。

寫完《錦瑟》後二年,李商隱憂鬱中死去,年僅四十五歲。

知道李商隱,因為他的另外兩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那時候的納蘭秋剛上小學一年級,我的啟蒙老師在第一堂課上就鄭重其事的告訴我們,我們要尊重老師,因為老師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因為他們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因為他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啟蒙老師還特意把這兩句詩的作者李商隱寫在了黑板上,要我們記住他,像李商隱一樣,尊師重道。於是,在每年的教師節,我們都在送給老師的賀卡上寫上這兩句詩,以表示我們像李商隱一樣尊師重道。

現在回想起來忍不住發笑,李商隱寫這兩句詩哪是為了什麼尊師重道呢,而是紀念一個叫柳枝的女子,記念他刻骨銘心的初戀。

也許從那時候起,這兩句詩就死了,死在中國人的斷章取義上。

其實李商隱是唐朝最出色的愛情詩高手。

有一個困惑一直縈繞在心頭,為什麼多才多藝的詩人總有一個悲慘的身世?有時候不得不懷疑,那些史官們沒有職業道德,為了突出詩人的偉大,故意捏造他們悲慘的身世。否則,為什麼他們在年少的時候要麼死了父親要麼死了母親?更慘的是父母親全死了?

很不幸,李商隱和柳宗元一樣,八歲時父親就已經去世,作為長子,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十歲的時候就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他曾經是唐朝王室家族的一員,可惜像他這樣淪落到民間的王室後裔太多了,他與唐王室的血緣關係已經非常遙遠,沒有人記得他了。少年時的落魄生活促使李商隱有一種強烈的走上仕途,求取功名的願望,這好比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希望通過考上大學來改變他的命運一樣。

父親不在的日子,李商隱的叔叔成了他的啟蒙老師,他的這位叔叔上過太學,是一位博古通今的知識分子,隻是由於性情的原因,終身不仕,過著平淡的隱居生活。叔叔的古文非常好,在叔叔的教導下,聰明的李商隱很快就成為古文高手。

如果你遇到一個人,這個人改變了你今後的命運,那麼這個人對你而言是極其重要的。

李商隱就遇到了這樣一個人,這個人改變了他的命運,這個人在李商隱往後的人生道路中充當了多重角色:伯樂、良師、益友、長輩、上司等等。

這就是令狐楚。

大概是十六七歲的年紀,李商隱寫出了兩篇優秀的古文:《才論》、《聖論》。這兩篇古文很快就傳到了當時在洛陽任太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的手中,同樣也是古文高手的他對年紀輕輕的李商隱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很快就接見了他,並聘他為自己的幕僚。

就這樣,李商隱離開了他的家鄉滎陽,來到了當時的國際性大都市洛陽。

就在洛陽,他邂逅了他的初戀情人柳枝。

比之於長安,洛陽是一個更容易發生豔遇、滋生愛情的城市,隻因為那裏有一種名為牡丹的花,開遍洛陽的每一個角落,而洛陽的女子亦如牡丹花一樣,灼灼其華。每一個來到洛陽的人,不論男人還是女人,無不為洛陽的牡丹花和身如牡丹花一樣的洛陽女子而歎為觀止。

洛陽每年都有舉辦百花會的傳統,期間全城出動,大擺宴席,以牡丹花作屏,把房子的梁、柱、棟、拱上都以竹筒儲水,插上牡丹花,一次要用牡丹花上萬朵。洛陽的豪門望族、官宦學士還通過賞花、賽花來評選牡丹名次,據說誰家的花開得好,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而且還可以加官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