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年人來說,有時我們還需要判斷一些動作是否屬於遺傳性動作,對這些先天的動作也不適宜做過度解讀。通常,我們可以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動作認為是人類通用的,屬於先天性動作。比如憤怒時我們都會跺腳,害羞時會臉紅,打招呼時眉毛會揚起等;對於身體語言的解讀,我們還應考慮到性格、性別的差異。荷蘭心理學家海曼斯認為,男性的理論抽象能力要高於女性,而女性在情感表達方麵則優於男性。因此,他們在說話的方式、日常動作和麵部表情的表現等方麵都存在差異。比如和男性相比,女性總是顯得“話多”;男性比女性在說話的時候更容易打斷對方,以顯示自己的支配權;女性比男性更喜歡用哭、笑等情緒的表達,因此麵部表情相對豐富;在使用肢體語言方麵,男士會更“木訥”一些。當然,我們所說的都是一般情況。
除了社會習俗、文化環境、民族習慣、性別差異之外,我們在解讀微動作的含義時還需要考慮到溫度、環境、心境的影響。這裏就不再一一贅述。
關於微動作的解讀,最重要的就是認真觀察。觀察是一種能力,但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在生活中逐漸培養出來的。一個人能否很好地讀出別人潛藏的心理,會不會使用身體語言更好地展示自己,很大程度上都和這個人的觀察能力有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雷·L.伯德惠斯特爾指出:如果一個人每天平均使用語言的時間大約是10到11分鍾,而每句話則隻用2.5秒鍾,剩下的交流基本上都是通過身體語言進行的。由此可見,如果我們不善於觀察,那麼我們對於信息的領會將多麼片麵。要想培養觀察的能力,首先我們需要一雙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的眼睛。隻要我們用心去配合眼睛的發現,這雙眼睛就足以成為世界上“最明亮”的眼睛。
觀察力的培養要分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時間專門觀察自己看到的世界,並將其記錄下來,對我們學習到的理論加以驗證;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注意觀察,用心記下自己的見聞和感想。至於觀察力的培養場所,更是生活中處處皆可實踐,因為隻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交流,而有交流就必然會用到身體語言。這樣每天積累一點點,積少成多,就會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經驗,提高解讀他人身體語言的能力。
培養觀察力還可以通過觀看無聲電影來進行。由於無聲電影的特殊性,演員的表演隻能依靠身體語言進行,而觀眾也隻能通過解讀演員的表情、動作來理解電影的含義。為了便於觀眾看懂,演員采取的動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傳達的內容也是非常貼近生活的。因此,觀看無聲電影不失為培養觀察力的一個好辦法。
對於成年人來說,有時我們還需要判斷一些動作是否屬於遺傳性動作,對這些先天的動作也不適宜做過度解讀。通常,我們可以將不同文化背景下相同的動作認為是人類通用的,屬於先天性動作。比如憤怒時我們都會跺腳,害羞時會臉紅,打招呼時眉毛會揚起等;對於身體語言的解讀,我們還應考慮到性格、性別的差異。荷蘭心理學家海曼斯認為,男性的理論抽象能力要高於女性,而女性在情感表達方麵則優於男性。因此,他們在說話的方式、日常動作和麵部表情的表現等方麵都存在差異。比如和男性相比,女性總是顯得“話多”;男性比女性在說話的時候更容易打斷對方,以顯示自己的支配權;女性比男性更喜歡用哭、笑等情緒的表達,因此麵部表情相對豐富;在使用肢體語言方麵,男士會更“木訥”一些。當然,我們所說的都是一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