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後記(3 / 3)

清脆的鳥叫聲把我們從沉睡中驚醒,冬天的青木川,空氣如山泉般清冽。從住的新街往東走幾十米左拐,看到了悠悠的金溪河。淨水柔波伴隨著鳥兒的啼唱、薄霧飄緲氤氧著起伏的山巒,對麵的老屋隨著蜿蜒的河水古韻流轉有“綠樹村地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令人沉醉。新街和老街被金溪河從中分開,同時分開的還有青木川的過去和現象。順著河邊漫步,到了蓋頂華麗的新橋“橋鳳橋”。橋並不長,三四十米,描紅彩繪,顏色鮮豔,有無夢可尋的感覺,心中隱隱的失望。葉廣芩上次來時見到過原來的木板“風雨橋”,極為欣賞,誇它比《廊橋遺夢》裏的橋漂亮。現在站在這個水泥橋上,她不住地說,可惜了可惜了。

去老宅看望魏輔唐的五姨太瞿瑤璋。門口的荷花池塘裏幾隻豬在泥裏快樂地搶食。這個宅院早在土改時已經有村民住進。一些生活用品雜亂在青石地麵和鏤空雕花的門邊,說不出的落寞蕭條。瞿瑤璋一直和小兒子生活在一起,兒子對她很好,連年過節鎮上的人也會來看她。12月的天氣,已經寒冷。看穿著一層層舊棉服的瞿瑤璋,神情淡然地坐在炕頭邊的一盆溫火旁和葉廣芩說話,恍若夢境。五十年前的那個早晨,年輕的瞿瑤璋背著幼年的兒子,站在路旁等待即將處決的丈夫。魏輔唐被押著經過時,隻匆匆看了妻兒一眼就轉過了頭,這就是他們最後的告別。這個在電影裏會被定格或處理成慢鏡頭的場景,不知在瞿瑤璋的記憶深處會不會回放?時光流轉,衰老的她可否記得曾經的錦衣玉食?淡然或許是大喜大悲後的最好表情。這樣想來,為她舒了一口氣。

走時,我看到葉廣苓悄悄地把200塊錢放在瞿瑤璋的手裏。

我們又去了離青木川三十多公裏的四川廣元青川縣姚渡鎮。魏輔唐的大女兒魏樹金當年嫁給這裏的大戶杜家,杜家的莊園不亞於魏輔唐院落,可惜現在不被關注保護。還去了更遠的青川縣木魚鎮,魏樹金和丈夫在這裏安度晚年。“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就要求我每天天一亮就得起床練字,直到吃早飯為止。十歲家裏辦了私墊,請了一個老先生教我們,先是《三字經》《百家姓》,後教《大學》《中庸》。來上學的有一二十人。除了姑姑、舅舅等自家親戚,還有外麵的人。”後來,說起當年回去給父親收屍,80歲的老人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那份沉靜,讓50年後走近這個故事的我們浮想聯翩。曾經是呼風喚雨的父親的掌上明珠,有一個郎才女貌的美滿婚姻,隨著父親的命運突變,她的生活也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讀過書當過教師的她會比別人更多地體味理解,麵對風雲變幻的時代大潮,個人的命運是多麼神秘莫測難以把握。

在采訪中;我們聽到的魏輔唐是這樣的人:

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喝茶,卻每頓離不了肉,穿衣講究。

他生性碩劣,不喜讀書,卻辦私塾、辦學,要求適齡孩子必須上學。

他一生沒出過大山,卻在40年代就從山外買回電話、留聲機、沙發、黃包車。

他種大煙,但自己不抽也不準身邊人抽。違者要關禁閉或者罰款。

還有一處細節:不允許婦女罵街,違者以不守婦道論處,吊起來用萱麻打嘴。男子打架要罰款的,禁止青年酗酒,如酒醉亂鬧,要拉到河邊去給灌屎灌尿,老年人不在此例;禁止隨地小便,如隨意亂拉,一被抓獲就地罰硊,要把尿印跪幹;不準暗宿嫖娼,如有人告發,要戴尖帽遊街或打掃公共廁所和街道;平時隻許打麻將、賭紙牌,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才準開紅寶搖單雙、擲骰子,除此時間外,一律不準賭大錢;不準小偷小摸,如出現偷盜。一經查獲,立即打個半死,並不準偷盜者再上街趕場;不準欺負客民,如本地人打外來人,不管有理無理先要處罰本地人,並派武裝護送來往過路行商;年底時給窮苦而沒有依靠的人發錢,讓其好好過年。

真是一個立體而傳奇的人物。

魏輔詹被槍決的前一晚,和他的大哥被關在青木川,離他的家人不算遠。這一晚他睡沒睡覺想了些什麼我們不知道。但,當他被五花大綁地摲至他親手建造的輔仁中學,麵對曾經受他福蔭的人群,跪下,那一刻,他一定是百感交集的。這個畫麵的衝擊力不亞於任何一部藝術作品的高潮部分,它讓每一個沒有親曆這個場景的人墜入時空的隧疲乏,隨著情節的變化體驗魏輔唐的感受,震撼,迷惑,或者清醒。現實生活有時真的比藝術更有想象力。

1952年發生在青木川的那一幕,隔著悠悠的歲月長河,已如河對岸的風景那般虛實不定。然而當年的太陽依然高懸在魏輔唐修建的學校、街道上空,蒼茫而鮮亮,刺痛了我的眼睛。

葉廣芩有比我更多的感觸。想象在書裏她會用嫻熟的文筆采渲染這種感覺。但她沒有,她把故事的高潮和自己的喜怒都用散文化的悠揚淡遠化解了。水麵波瀾不驚,所有的高潮,都在深深的水底,如果你不能潛下去,你就體驗不了水底的波濤洶湧。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就是這種意思吧。

毫無疑問,《青木川》,是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題材闊大厚重,文筆淡定優美。但它不僅僅隻是一部文學作品,它的意義要深遠許多。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熟的作家輕鬆駕馭橫跨五十年時間的曆史題材,一個理性的學者思考古建築開發與保護的兩難選擇問題,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心理學家參解“土匪”對文明的向往、對山外文化追求的複雜人性,一個有責任心的文化人反思曆史功過,一個社會學家對地域、民俗、自然的理解。一個涵蓋了多學科的,思考被她巧妙地揉入二十多萬字的小說,且情節緊湊有趣,這一切,來自於她的聰慧睿智和文化人的使命感。

2005年5月,我們又去青木川。葉廣芩再次和鎮上的老人座談,了解一些曆史的細節。魏樹孝是魏輔唐的本家,把魏輔唐叫三爸。“我爸不讓我念書,認為天上下烏紗帽都下不到我們家。三爸把他在禁閉室關了一個月。”徐種德講了和魏輔唐一起投誠的細節。徐種德已經八十多歲了,他是青木川的一個重要人物,一生的榮枯沉浮都與魏輔唐有關。多年來,鎮上的對聯、標語基本上出自他手。葉廣芩第一次到青木川就是他陪著采訪。後來他們就像朋友一樣了。逢年過節葉廣芩會給他打個電話,聽到青木川的什麼消息也會先和他交流。因涉及曆史原型,《青木川》完稿之後,寧強縣委曾在青木川開了一個征求意見座談會,征求當事人的意見。徐種德看後,給作品以高度評價。並說,“要求人、事、時、地都真實,那是曆史而不是小說。小說可以由作者虛構。這是小說和曆史的嚴格區別。”畢竟上過大學曆史係,在文化上很容易溝通。

見了魏輔唐的大兒子魏樹武,葉廣苓拉著他粗糙的手感歎不已。

去廣坪了解當年廣坪暴亂的情況,剛進廣坪鎮地盤,我們的車和一個當地逆道行使的摩托車相撞。瞬間圍上來一群和騎摩托人有關係的人,開始要求賠錢。我慌了,迅速和寧強領導聯係,解決的過程漫長而耗人。這之間,葉廣芩參觀了廣坪烈士陵園,采訪當年的親曆者,從容不迫。想起上次從魏樹金家去廣元的路上,車壞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山裏,快半夜才修好。我對山裏的黑夜充滿恐懼,其他的人也心急如焚,她依然不急不躁,說。這大概是魏輔唐在挽留我們吧。正是這種沉穩的心態,才有了《青木川》裏淡定的文筆。文如其人。這種素養裏有歲月和閱曆的積澱。

鎮上的人好客,吃飯時沒了地勸酒勸肉,感覺自己快忍受不了這種熱情了,我的神情有些遊離。而那個葉廣苓,依然喝每個人敬的不知道已經是第杯的酒,吃他們盛情推薦的臘肉。在城裏,她是不喝酒的。知道她那時有病,心中更替她著急,就擋。她說,不要指了鄉親的好意,入鄉隨俗,山裏人就是這樣表達感情的。

王書記的女兒九菊活可愛,見到葉廣芩就叫奶奶。王書記說,讓奶奶給你重新起個名字吧,這個名字太鄉氣。奶奶說,生在九月的女兒,還是叫九菊好,叫什麼都蓋不過這個。信手拈來,葉廣芩把這用在小說裏,就有了九藥這個淘氣、任性、呼之欲出的小角色。

開著有年頭的吉普帶著我們到處跑的鎮人大主席張正富是青木川的老戶,上一輩和巍輔唐是遠親。鄉鎮基層幹部在家門口工作的不多,就算不是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本土本鄉的,工作也難展開,但張正富完成上麵安排的工作,解決下麵遇到的問題,都做得很到位。這除了經驗還需要智慧。看得出來,他很敬童文化,知道挖掘整理青木川曆史資料的重要性。葉廣芩幾次去青木川他都全程陪同。熱心周到的同時,他心有忐忑。“我整天領著你們到處跑,要是書寫得不好,我不知會被罵成什麼樣。”他就是小說裏張保國的原型。

當年的文書魏元霖推著自行車帶我們去輔仁中學。他一心一意想要個摩托車,兒女堅決不給已經八十歲的父親買。他的苦惱,變成了《青木川》裏有趣的細節。

現實生活和藝術創作究竟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見仁見智。在葉廣芩的理解裏,真正的好素材在基層。著名的年輕導演賈樟柯也說,大城市是花瓶,真正的中國在小縣城。可見不同類別的藝術家對藝術的認知是一致的。一個作家不深入生活,不關注、讀懂社會,隻躲在自己的狹小圈子裏進行所謂話語的試驗和文本的創新,是不會有真正藝術作品的。她在周至掛職當副書記,整天“徜徉於秦嶺山林之中,混跡於豆架瓜棚之下”,收獲的是秦嶺深山的動物小說《老虎大福》,是《老縣城》,而不是官場內幕。那字裏行間,深山老林的鮮活草木青氣代替了彌漫在家族小說裏大宅院的婉轉歎息。她說,文學創作得有深厚的文化鋪墊。作家得把自己當作文化人,因為文化人比作家的職責更廣。因了職責,她像明星一樣笑眯眯地給周至的獼猴桃做了免費的宣傳形象大大使。也因了她,多年消失於人們視野的老縣城遊者如去。她把《老縣城》的全部稿費換成書贈送給老縣城保秧站。當回到老縣城,遠遠看見“廣芩你好”的橫幅在衰草離離的城門上迎風飄動時,她知道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青木川》也和在周至掛職有關係。她是為寫《第縣城》研究民國曆史時關注到魏,輔饞的。她多次去青木川采椿,資料紮實全麵,不隻是為小說積累素材,更是為當地做曆史文化的整理保存。青木川的過去與現在,都在牽動她的心。她在省人代會上做了保護開發青木川的提議,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作家關注的問題了。

以為自己是熱愛曆史懂得大自煞的,因了《青本川》的博大深厚,才知道那盡是風花雪月般的浮躁輕飄;以為自己是體驗獨特理解深刻的,因了葉廣芩的自然率真,才知道那是自戀搬蒼白淺薄。這就是葉廣苓的魅力。她使我們那飄浮在雲端的人生穩穩地落在泥土大地上,她使此刻、流年在我們的生活裏變得意味深長。在午夜低回的體味中,有生命萬物的了悟,有淡淡的溫暖飛揚。她說,人生的平淡,文章的平淡,那才是將人做到了極致,將文做到了極致。因了她,我們的內心超越平庸,自由,豐富而有意義。

2006年12月

本文青木川資料部分參考了《羌州古鎮青木川》一羽,並得到孫啟祥、徐種德、程文徵、張正富等人大力支持,在此致謝。照片除署名外,均為韓霽虹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