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發展中,不是所有的經營環節對企業的利潤貢獻率都一樣,利潤往往集中產生於企業組織係統內部某些有競爭力的環節。找到和強化這些環節,配置最優秀的資源,集中和優化關鍵環節以形成相對競爭優勢,從而產生更強大的贏利能力,這就是“長板原理”。例如《中國經營報》針對新的競爭者,在穩固主力的基礎上開拓新的空間,將采編、發行和廣告能力延伸到相關的雜誌社生產,創辦的《華商學院》第一年持平、第二年盈利,第二份雜誌《職場》起步良好。2006年與社科院主管合辦英文版《中國經濟學人》,滿足中國沒有可以真正走出去的英文經濟刊物的需要。這裏我們談的是企業對內如何整合資源。
企業對外如何整合資源呢?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締結戰略聯盟。戰略聯盟是不同的經濟實體,為了實現特定的戰略目標而采取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長期聯合與合作,可以分為垂直聯盟和水平聯盟。垂直聯盟比較常見,通常是同一產業鏈上的上下遊資源互補,比如國美和海爾聯合成立國美海爾事業部;水平聯盟是處於不同行業的企業共同分擔營銷費用,聯盟進行營銷傳播、品牌建設、產品促銷,共享資源、共同營銷。例如一家生產刀具的小企業,找到方太、老板、帥康等小家電巨頭,向他們長年提供定製的五件套或七件套的刀具,作為銷售廚房家電的促銷贈品,一年下來,該刀具企業也有了上億元的銷售額。再如,麥當勞快餐和“動感地帶”有什麼關係?農夫山泉飲料和TCL冰箱有什麼關係?看起來很難有關聯,但它們卻因為精巧的水平聯盟設計而獲得了不菲的聯盟受益。快速壯大的蒙牛,也是資源整合的典型代表。
羅丹說: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光。同樣,企業經營中不缺少資源,而是缺少發現資源的眼光。發展需要資源,更需要整合資源的意識和智慧。以揚長避短和合縱連橫為工具的對內、對外資源整合,是助力企業騰飛的有力雙翼。
(第十節)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與“領導力”這兩個關鍵詞聯係起來,我覺得有太多值得探討的問題。現代社會裏,要領導發展,領袖的領導力的進展也要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已經擺在了當代公司領導人的麵前。這就需要我們有創新的思維,再拿老的辦法已經不行了。領導力可不是領導者的專利,領導力是一種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是一種非職務的能力,那麼怎樣從創新的角度去實現這種領導力,開展我們的工作呢?
什麼是領導力?有人說有了職務就有了領導力,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舉個例子,1992年鄧小平同誌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在南方與地方黨政領導交流時,有了一係列談話,這就是著名的“南巡”講話,使得整個中國刮起了改革的旋風,鄧小平何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他的職務,而是在於他的道義和感召力。
領導力怎麼樣培養?不是說你的職位高了,頭銜升了,你的領導力就提高了。西方有個彼得原理:我們人人都可以提拔到不適應或不勝任的崗位上。領導職務的提升,標誌著對你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你各方麵的成長要跟得上,跟不上的話就會產生“病態”,如以權謀私、腐敗等等。
帶人帶心,是領導力的關鍵。領導的本事、能力再大再強也是有限度的,關鍵是你帶出的隊伍,以及給社會帶來的效應。電視劇《亮劍》裏的主人公李雲龍,論個人的作戰能力未必比他人高明,但是他有帶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的能力,這說明他有很強的領導力。毛澤東的領導力體現在他建立了新中國,而鄧小平的領導力體現在他能使得社會發生巨大變革。
領導力每個人都可具備
交易心理學裏有句名言: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所以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改變自己的性格,但源頭還是在思想。
例如,我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就是因為我們解放了思想,衝破思想的束縛,改變了中國的命運,走上了改革成功的道路。檢驗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是我們解放思想的前奏,思想大解放為我們改革開放奠定了理論基礎,我們停止使用階級鬥爭這個口號,並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整整30年,中國開始了全麵的發展與振興。回憶這段曆史可以看出,解放思想是我們的一大法寶,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通過自己的拚搏努力才能過上好日子。現在我們生活富裕了,經濟發展了,但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了,工薪階層買不起房子比比皆是,經濟發展中遇到了許多深層次的問題,是不是還是埋頭搞GDP就行啦?不!要創新。這就是我們引出的話題,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動力,是社會進步的靈魂。
有一個寓言,有個人遇到神仙,神仙問他需要什麼,他說需要金子,於是神仙用手指點幾塊石頭,石頭變成了金子。神仙叫他去拿,他沒有去,神仙就問他,你還需要什麼?他說:我要你的手指。所以我們要的不是金子,而是點石成金的手指頭,而這個手指頭是什麼呢,就是創新思維!創新思維是創新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