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低的事情,不管別人說得多麼重要,當事人絕對不會認真對待。比如說,政府提倡要節約水電氣,老百姓卻並不十分在意,浪費現象隨處可見。相反,政府並未提倡節約黃金寶石,老百姓卻十分摳門,買一克也要貨比三家錙銖必較。為什麼政府與老百姓在節約的方向上會有這樣的差異?道理很簡單,水電氣價格便宜,所以洗澡時熱水放個不停;黃金寶石價格太貴,所以在首飾加工時,家庭主婦們必定瞪大眼睛,生怕讓加工匠做了手腳有毫厘損失。
這類人以前為什麼會對周圍的人特別溫和,因為如果他不溫和,他的事業就沒法做大,他的位置就無法升遷,不溫和的成本高,成本高他就會設法降低成本。但現在情況不同,他的財力已經雄厚,權力已經膨脹,他內心裏認為,對這些人的態度不會影響到我的利益。
事實上,他這種判斷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對的,員工不能左右老板,百姓的反映基本上也影響不了官員的升遷。
不過,凡事也有例外,有些老板因為沒有聽取員工的合理建議而導致生意虧本和企業倒閉,有些官員因為對下屬趾高氣揚過於苛刻而導致下屬拚命告狀中槍落馬。所以,清醒的企業家和官員,都會在境遇得到改善之後,仍然保留著部分過去待人接物的態度,表麵上看性格沒有發生變化,本質裏是他們對自高自大的後果保持著清醒的認識。同樣是升官發財,有的人認為急躁的成本很低,有的人卻認為急躁的成本很高,可見,成本的高低與個人的主觀認識密不可分。
當然,即使是這些事業做大和官職做高的人,他們的急躁也仍然是選擇性急躁。老板碰到了大老板,官員碰到了高級官員,平日裏的急躁立刻無影無蹤,你看到他們不僅溫文爾雅謙虛謹慎,而且有可能是點頭哈腰奴顏婢膝,何故?不是他不想急躁,而是他根本就不敢急躁。當急躁的嚴重後果擺在他們麵前時,他們的性格立刻會變得與過去迥然不同判若兩人。
我曾親曆過這樣一件事,我在清華大學總裁班學習時,有這樣一位同學,他在我們班裏可能是事業做得最大的一位,甚至可能超過我們班其他同學很多很多。所以他平時說話總有些高高在上的味道,我依稀感覺到,他可能覺得與我們為伍是一種羞恥,至少是一種浪費。我當時也以為這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具有張揚性格的人。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他與我的老板在一間酒店大堂的茶吧裏相遇,他那種端茶送水殷勤謙恭的態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簡直就是小學生遇到了大教授,不僅語言尊敬,態度虔誠,而且連坐姿也非常注意,腰杆筆挺,屁股隻坐在椅子的邊緣,好像要準備隨時起身給我老板起立敬禮的樣子。
我絲毫沒有諷刺這位企業家的意思,換做我,如果有了他那樣的成績,或許也會這樣裝扮自己的兩麵人生。我隻是想通過這個例子說明,性格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不可改變的,隻有那些笨拙愚鈍的大腦才會以性格不可改變來作為自己人生失敗的借口。
5.想不想溝通才是重中之重
性子急躁的人,常常用這樣的理由為自己辯護:我的心是好的,隻是方法上有一點不對,我的性子天生就是這樣,你們對我有意見,是因為你們不理解我。言外之意是,我之所以不能與大家溝通,是因為方法不對,而你們大家都是小心眼,隻注意到了我不對的方法,卻不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這種說法也被一些培訓機構認同,認為企業內部溝通不暢,往往是沒有注意方法所致。所以如何掌握溝通方法的培訓就開始層出不窮,比如,溝通時要注意傾聽,要麵帶微笑,要偶有回應,要保持正確的坐姿,等等。就因為講授這些常識,有些人居然一躍而成為商務禮儀專家。這些東西真的要學習嗎?假如我們麵前站著一個重要領導在講話,不用培訓,個個都會虔誠傾聽,麵帶微笑,偶爾回應,也絕沒有一個人敢蹺二郎腿。相反,當你內心裏瞧不起的下屬來給你彙報或者是故意讓你難堪的客戶來與你溝通時,即便是參加了無數次培訓,掌握到了幾十套方法,你仍然會板著臉孔麵帶厭煩一絲笑容也不會給他。
其實,不管一個人的性子有多麼急躁,隻要他覺得必須溝通,那麼即便溝通的對象刁蠻無理或者溝通的任務關山重重,他同樣可以排除艱難險阻而完成任務,此時,他不僅具備了良苦用心,同樣也會注意方法是否妥當。
同樣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為例。2007年,我們集團公司決定對我所在的煤氣公司進行股權重組,說白一點就是把煤氣公司賣掉。我當時是煤氣公司的總經理。當我們和收購對象談妥了全部的股權轉讓價格再到工商局去進行股權轉讓登記時,麻煩來了。工商局的分管領導警惕性特高,他認為管道煤氣是民生工程,股權轉讓必須得到市政府的同意。我據理力爭,說明我所在的煤氣公司是民營公司,股權轉讓是股東之間的事情,市政府並沒有權力幹涉。但這位領導還是把信息報告了市領導。分管市領導聞聽此言,勃然大怒,認為我們未經批準就轉讓股權是違法行為。我隻得到市領導處陪小心,反複解釋我們這樣做合理合法,但領導堅持認為城市管道燃氣屬於政府特許行業,新進的股東沒有特許資質,故而不能進來。我耐心地給他解釋,我現在的公司就具備特許資質,人家買的是這家公司,公司的資質並不會因為股東的變更而失去資質。
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去了領導的辦公室10次,找到了4次。我深知我是正確的,但在給領導溝通時,我都是先耐心地傾聽領導的教育,然後再請領導幫忙,每次領導都是對的,我是錯的。最後,領導確信我是真心認定他的意見是正確的前提下,給工商局打了一個電話,放了我一馬,我的事情辦成了。
如果是我的一個員工這樣不開竅,我早就發火了,但是碰到了固執己見的領導,我反而承認他是對的。我心裏很明白,領導是要麵子的,即使他錯了,你也要給他留有餘地。你若真的駁了他的麵子,這個理由他不能卡你,還會找其他的碴。所以,我一門心思就是把這件事辦成了就行,你說你永遠偉大正確我也點頭。在這件事上,我這個急性子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耐心,何故?因為我當時很想去做房地產,賣掉了這家公司不僅能夠拿到一筆巨額獎金,還能去做我朝思暮想待遇更高的房地產業。
溝通的方法不重要,想不想溝通才是最關鍵的。你要真心想溝通,你自會絞盡腦汁尋找正確的方法和修正自己的錯誤;你不想溝通,或者說內心裏本身就沒有決心與誠意,那麼即使學會再多的溝通方法也是無濟於事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