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走入哈佛大學的平凡孩子——王崴(1)(2 / 2)

在學習中,王崴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拚搏,以優異的成績小學畢業並被分進中學的資優班。兩年後,王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紐約市最好的一所公立高中——史岱文森高中。而後,他又進入世界一流的哈佛大學,並在四年後順利畢業,然後走入社會、進入職場,開始了人生新裏程。“生活上做普通的人,事業上做傑出的人”,這是宋文琳和丈夫經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也是他們培養孩子的宗旨。

他們深信,隻要兒子王崴繼續努力,他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就。很多父母從有了子女的那天起,就樹立了雄心壯誌: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於是,孩子還在咿呀學語的時候,他們就巴不得讓孩子練鋼琴、學舞蹈;孩子上幼兒園時,他們就恨不得讓孩子學奧數、學英語;為了考入名校,他們讓孩子參加名目繁多的競賽;考試之前,他們總是強調,“隻剩幾天了,一定要認真啊”,“千萬不要讓我們失望”……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和做法可以理解,但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它會讓孩子大腦的“弦”繃得太緊;會讓孩子稚嫩的雙肩扛起過高的期望;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不堪重負……

這樣孩子怎麼去享受快樂的童年呢?王崴父母的家教觀點不無道理。作為父母,應該有一顆平常心,多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多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孩子擁有了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完善的心理素質,將來還會沒有出息嗎?試著感受“平淡是福”的生活境界吧,隻要孩子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父母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注重觀察和培養孩子的興趣王崴小時候,較早就學會了講話和走路,但是有些坐不住,比較調皮、好動。他一歲多的時候,每當吃完晚飯,全家就會圍著一台黑白電視看新聞聯播,可是不到五分鍾,王崴準會大叫起來,要求父母帶他出去玩。可是外麵一片漆黑,玩什麼呢?

為了不影響別人看電視,宋文琳經常把他抱到另外的房間,指著牆上的掛曆教王崴認識“花”、“鳥”、“魚”、“樹”等,以分散他的注意力。一段時間後,掛曆上的12張圖案都認完了,宋文琳又開始教王崴認識掛曆上的數字。王崴的記憶力好,父母教他什麼,他都能很快記在腦子裏,但當時父母並沒在意他是不是真的記住了。直到有一天,王崴的小表叔來家裏玩,他的背心上寫著“12”,王崴指著背心說:“12。”父母十分驚訝,還以為王崴是碰巧猜出來的。於是,他們把王崴抱到樓下去認汽車牌照上的數字,王崴都能準確無誤地念出來。這下父母才意識到,王崴真的記住了所學的東西。當父母發現了王崴愛認字的興趣後,就經常教他認一些簡單的漢字,但並不強迫他每天要學多少。

有一次宋文琳想驗證一下兒子到底是否識字,就故意將報紙倒轉過來遞給王崴看,王崴氣嘟嘟地將報紙掉轉過來,還抗議道:“你把報紙拿反了!”三歲以後,王崴不再喜歡認字了,他像大多數男孩那樣,喜歡玩打仗的遊戲,整天刀槍棍棒不離手。王崴的父母知道,孩子的興趣變化很快,特別是在幼兒時期,比如有些孩子今天喜歡唱歌,過幾天又喜歡畫畫了。作為父母,沒必要強迫孩子長時間保持某一種興趣,因為那樣會抹殺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沒有好奇心,那麼他的創造力就會大大減少。王崴的興趣轉移之後,父母沒有再強迫他認字。不久後,父母發現王崴愛聽故事,於是經常給他講故事。後來由於工作較忙,父母沒辦法每天定時給王崴講故事,就買了許多錄音帶回來,在王崴每天睡覺的時候播放給他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