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生命的奇跡(一)(2 / 3)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燒成木炭,挑到市場,一會兒就賣光了。青年非常高興自己能改變心意,得意地回家告訴他的老父。然而他老父聽了,卻忍不住落下淚來。

原來,青年燒成木炭的香木,正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木材“沉香”,隻要切下一小塊磨成粉屑,價值就會超過一車木炭。

有時,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也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冷靜、謹慎。

韓國的鏡虛禪師,有一天晚上,帶一個女人回到房中後,就關起房門,在房裏同居同食。徒弟滿空生怕大眾知道這事,一直把守門外,逢到有人找師父鏡虛禪師時,就以“禪師在休息”的話來擋駕。

但滿空心想這樣下去也究竟不是辦法,就鼓起勇氣去找師父。才進門口,竟然看到一個長發披肩的女人躺在床上,身段苗條,白皙的背是如此的美妙。並且還親見師父很自然地在她身上摸著。

徒弟一見,非常衝動,再也無法忍耐,向前一步,大聲問道:“師父啊!您這樣做還能算是大師風範嗎?您怎樣對得起十方大眾呢?”

鏡虛禪師一點也不動氣,輕言慢語地說道:“我怎麼不可為大眾楷模了呢?”

弟子滿空用手指著床上的女人,以斥責的語氣道:“你看!”

鏡虛禪師卻平和地對徒弟說:“你看!”

因為師徒的對話,床上的女人緩緩轉過身來,徒弟猛一看,隻見一張看不到鼻子、眉毛、連嘴角也爛掉的臉,原來是一個患了麻風病的瘋女人正哭笑不清地望著自己。

這時,師父把手上的藥往滿空麵前一伸,泰然地說:“喏!那麼你來吧!”

滿空跪了下來,說道:“師父!你能看的,我們不能看;你能做的,我們不能做!弟子愚癡。”

西方有一句格言:“罪證不足莫先定罪。”在了解事情的全部的真相之前不分青紅皂白地大發雷霆,常常會幹出追悔莫及的事。

有一個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的故事,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妻子因為難產死去了,不過孩子倒是活了下來。丈夫一個人既工作又照顧孩子,有些忙不過來,可是找不到合適的保姆照看孩子,於是他訓練了一隻狗,那隻狗既聽話又聰明,可以幫他照看孩子。

有一天,丈夫要外出,像往日一樣讓狗照看孩子。他去了離家很遠的地方,所以當晚沒有趕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忙往家裏趕,狗聽到主人的聲音搖著尾巴出來迎接,可是他卻發現狗滿口是血,打開房門一看,屋裏也到處是血,孩子居然不在床上……他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湧到頭上,心想一定是狗的獸性大發,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拿起刀來把狗殺死了。

就在他悲憤交加的時候,突然聽到孩子的聲音,隻見孩子從床下爬了出來,丈夫感到很奇怪。他再仔細看了看狗的屍體,這才發現狗後腿上有一大塊肉沒有了,而屋門的後麵還有一隻狼的屍體。原來,是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

有時,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也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一定要冷靜、謹慎啊!

在采取重要的行動的時候要冷靜,三思而後行。

魏國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鄉,經常有愛裝扮成青少年的鬼怪出沒。有一天,家住黎丘農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裝做自己兒子模樣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邊假惺惺地攙扶老人,一邊左推右晃,讓老人一路上受夠了罪。老人回到家裏以後,不脫鞋、合著衣,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後,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時在路上吃的苦頭,把兒子狠狠訓斥了一頓。他氣憤地對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你有孝敬我的義務。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讓我吃盡了苦頭。我問你,這究竟是因為我平日對你不夠慈愛,還是因為你生了別的什麼壞心?”

老人的兒子一聽這話,像是在晴天裏聽見一聲霹靂。這到底是哪來的事呢?老人的兒子感到十分委屈。他傷心地落著淚、磕著頭,對父親歎息地說:“這真是作孽嗬!我哪能對您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呢?昨天您出門不久,我就到東鄉找人收債去了。您從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陣子,我還在東鄉辦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東鄉去問一問。”

老人知道自己的兒子素來誠實、孝順,因此相信了他的話。可是那個長得很像自己兒子的人到底是誰呢?老人想著想著,一轉念記起了黎丘鬼怪。

他恍然大悟地說:“對了,一定是人們常說的那個鬼怪作的孽!”說到這裏,老人忽然心生一計。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個爛醉,然後趁著酒興在回家的路上刺殺那個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一個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兒子因為擔心父親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這個時候從家裏出來,沿著通往集市的那條路去接父親。老人遠遠望見兒子向自己走來,以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個鬼怪。等他的兒子走近的時候,老人拔劍刺了過去。這位老人由於被貌似自己兒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終竟誤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生活中的真假善惡並不總是如表麵一樣容易分辨。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練就一雙慧眼。

執著就是藝術,平凡鑄就偉大。人生乃是長期在考驗我們的毅力。唯有那些能夠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獎賞。

在美國芝加哥市的西北角,有一個名叫羅愛德的小鎮。前不久,該鎮的教育機構為鎮裏一位女教師舉辦了一次攝影展覽,展出的都是該教師以女兒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出人意料的是,從美國各地來了2800多位記者,打破了美國個人攝影展覽采訪記者人數的曆史紀錄。

這位女教師叫露依絲,今年45歲,自1991年起一直在當地小學任教。她生活很一般,與眾不同的是,就是堅持每天給女兒珍妮照一張相,從女兒出生到20周歲,足足照了20年,照了7300多張。她把這項活動稱為:女兒每天都是新的。

展覽館共有八層展廳,平心而論,這些照片本身都沒有什麼高超之處,從拍攝技術到畫麵內容,都很平凡,甚至有千篇一律之嫌。

然而,就是這些平凡的照片轟動了整個美國,揚名於世界,因為它體現了露依絲對女兒珍妮永恒的愛。展覽後的次年,露依絲因此被評為優秀教師。

“聚沙能成塔,集腋能成裘。”如果一個人義無反顧、信心十足地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邁進,往往會成就許多驚人的事業。

日本曾有個叫鐵眼的年輕和尚,發誓要用募捐得來的錢為佛修一個金身。這件事雖然功德無量,但是談何容易!不少人都好心地勸他放棄這個念頭,然而鐵眼和尚卻是一個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人,一旦立下了宏願,就一往無前,決不退縮。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來到了最繁華的鬧市,向過路的行人乞討施舍。不一會兒,走過來一個武士,鐵眼和尚施禮道:“貧僧誓願塑佛金身,請施主捐一點吧!”

武士連看都沒看他一眼,就像沒聽見一樣,大步流星地走了過去。鐵眼和尚急忙追上去,緊跟其後低聲乞求:“捐多少都行!”

武士厭煩地揮揮手,十分幹脆地厲聲拒絕道:“不!”

武士在前麵走著,鐵眼和尚在後麵跟著,一前一後竟然一起走出了十多裏路!那個武士產生了憐憫之心,隨手扔下了一文錢。鐵眼和尚趕緊從地上撿起那一文錢,並畢恭畢敬地朝武士行禮致謝。

武士覺得很奇怪,態度也緩和了許多,不解地問道:“區區一文錢,也值得你這樣看重與高興?”

鐵眼和尚回答道:“今天是貧僧為塑佛金身而行乞的第一天,如果連一文錢也不能化到,或許貧僧的心誌就會產生動搖。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貧僧對於成就大願已經確信無疑,所以感到無限的欣慰。”

鐵眼和尚說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繼續化緣,一邊走還一邊自言自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武士肅然起敬,情不自禁地追了上去,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捐了出去。

暑去冬來,經過無數個風霜雨雪的日子,鐵眼和尚終於籌足了資金,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有了良好的心態,就能夠支持你走過一段段艱苦的日子,衝破來自外部環境的一切阻力和障礙,迎來勝利的曙光。

很久以前,一個日本集中營裏,一個潮濕陰暗的小屋被有刺的鐵絲網圍住。室內,暗無天日。

他們就在這樣的小屋子裏生活著。不,這根本不能稱作“生活”,他們是被關押在裏麵。隻有當太陽或月亮照在外麵破舊的鐵絲網上沒有生鏽的部位時,才偶爾可以看到一兩點反射進來的小亮光。

這樣已經是好幾年啦!——或許是好幾個十年了也不定。他們都已太虛弱太憔悴,沒法再來計算時日了,剛開始時他們還指盼著,後來一切都已不存在了。

他們的前後左右,都躺著剛剛死去的戰友——因為疾病、饑餓,還有最後一絲希望的消失,他們已不再相信戰爭會停止,自己會自由。他們遲鈍恍惚地生活著,隻有一件東西還使得他們關注:那就是饑餓,就連老鼠和蛇也被他們抓來吃光了。

然而,集中營裏隻有柯裏還有一樣額外的東西可吃,那就是蠟燭。當然,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把它當作食物的——個正常的人是吃不下蠟的,但如果你看到四周全是和你一樣的瘦弱的身體時,你就不會低估這根蠟燭的價值了,當他實在沒法忍受饑餓的折磨時,他就小心地把壓得扁平的小皮箱從隱藏的地方拿出來,取出蠟燭輕輕地咬一小口,他把它當作最後的糧食,不到每一個人都被餓得發瘋的那一天,他絕對不輕易動用它。

作為他的朋友,他答應留給傑夫一小塊。所以傑夫每日每夜地守護著他的小匣子,以防他一個人全部吃掉,這早已變成了傑夫生活的全部支柱了。

—個晚上,一個“犯人”在數了數他刻在屋梁上的記號後,告訴大家今天是聖誕節。他用平淡而毫無生氣的語調說:“明年的聖誕我們都在家裏了。”隻有幾個人點了點頭,大多數的人一點反應都沒有,誰還能對這種生活存有信心呢?

這時,有人用一種奇怪的語調歎道:“聖誕之夜,蠟燭在閃爍,鈴兒在叮當。”他的聲音似乎來自一個非常遙遠的不可知的世界,輕微得幾乎聽不見。沒有人為之動情,他所說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夜很深了,他們躺在各自的床板上,想著各自的心事——或者更準確地說,什麼也不想。柯裏變得輾轉不安,一會兒他起身摸出他的小皮箱把蠟燭拿了出來,傑夫清晰地看見它在黑暗中的白光。“他餓了,他要吃那根蠟燭了,但願他沒忘記我!”他這麼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