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些員工往往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上司,他們認為自己的上司應該具備其他人所沒有的特質,如果你不具備某種獨特的能力或者品質那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就會降低。在員工所期望的特質中,最重要的就是領導者的“自我要求”。當一個領導者對自己的要求遠甚於對員工的要求,會站在客觀的立場為員工著想,這種態度與涵養是最能贏得下屬喜歡的。一天到晚光為自己打算的上司,絕非得人心的領導者。
要想讓更多的員工追隨自己,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就的。領導者必須有“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誌”的決心與毅力,在不斷努力與經驗之中,鍛煉自己,讓自己養成良好的品質。讓自己的行為和品質禁得起員工的監督和評價,員工才會真的願意追隨你。當員工在內心中認為,“這個上司是足以信賴的!”“依此看來,他是值得尊敬的”。那麼,你就掌握了領導藝術的精髓了。
遺憾的是,有些領導者根本不會去嚴格地“自我要求”,例如:某公司規定一個月寫一次工作總結,讓集合全體員工開會,就個人的工作總結討論工作上的不足,可是該公司領導者卻不會去寫這份總結。因為在這位領導者看來,自己是領導者,可以偷懶。但是,這樣做最容易讓員工看輕他。因為在製度麵前沒有特權,領導者隻有自己要做好工作總結,然後才能要求員工做工作總結。和員工一起遵守製度,才能夠達到目標。如果隻是一味地將自己置身製度之外,享受不該有的特權,如何能贏得員工內心真正的信服呢?
所以,員工能跟隨一個領導者,其理由往往有兩點:一是企業領導者地位既高,權力又大,不服從則將遭受製裁;二是企業領導者對事情的想法、看法、知識、經驗,與員工相比,更勝一籌。這兩個條件無論缺少了哪一個,部屬都將叛離而去,而其中第二點尤為重要。因此,領導者應當時刻不忘如此反省自己:
“我各方麵的能力比不比員工強?看法、想法以及做法是否比他們優秀?我應當怎樣做才能更出色?”
“當我要求員工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我是否能夠先負起責任,做好領導工作呢?”
“我是否太放縱自己了?對於要求別人要做到的,自己到底有沒有做到呢?”
領導隻有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高標準地要求自己,才能在員工的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夠得到他們的尊重、信賴,從而讓員工,特別是那些精英人才始終願意跟隨自己,和自己一起創造輝煌的事業。
《論語》中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些員工往往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上司,他們認為自己的上司應該具備其他人所沒有的特質,如果你不具備某種獨特的能力或者品質那你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就會降低。在員工所期望的特質中,最重要的就是領導者的“自我要求”。當一個領導者對自己的要求遠甚於對員工的要求,會站在客觀的立場為員工著想,這種態度與涵養是最能贏得下屬喜歡的。一天到晚光為自己打算的上司,絕非得人心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