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都會開設物理、化學、曆史、政治等一係列課程,這對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會有一些不適應,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心理調節。
②老師的授課方式有所改變。
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上不再是小時候孩子所熟悉的那種“保姆”式的教育方法,而是逐漸開始鍛煉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這個時候,孩子因為剛從小學階段過來,所以不適應,覺得老師好像不關心自己了。因此家長需要對孩子及時的進行關懷,以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③準備功課的時間增多。
小學的時候,老師留的作業都是具體的,比如說第一題,第二題等等這樣很明確的題目,但是中學則不然,老師經常會留一些“熟讀這篇課文”“預習下一課生字詞”等這樣軟性的作業,這在一些學生眼裏,就好像不是作業似的。
其實不然,這些軟性的作業恰恰是課前的一個必須的準備階段,如果準備比較充分,那麼上課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順暢,如果準備不是很充分,則上課的時候就會留下一個一個的小絆腳石,久而久之,不懂的地方越來越多,就會導致以後越來越聽不懂,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成績當然也就一落千丈了。因此,家長一定要多多督促孩子進行功課的複習和準備。
④學生自信心的變化。
升入初中後,學生的學習程度有了差距,在小學階段可能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距來,但是到了中學階段,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每個人對知識的認可、接受程度不一樣,成績自然也就分出了一個層次,再加上這個時候正好處於學生的青春期,還要麵對中考的壓力,所以孩子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打擊。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安慰孩子,更加留心孩子的日常舉動,及時的和孩子溝通,對孩子進行關係和疏導教育。
(4)高中階段
高中相比較初中而言,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也是一個延伸,不管是在學科數量上、難度上,還是在學習的要求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這個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所遇到的青春期問題也越來越多。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明顯的已經從心理上更加成熟,處事上也更加理智。
所以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絕對不能再發揮以前的“一言堂”,而是應該放平姿態,與孩子平等交往,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基本有了自立能力及是非判斷能力。也許這個時候的家長還有些不適應,覺得孩子還是不成熟,還是不肯放手,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吃喝拉撒都看顧著,殊不知這樣隻會讓孩子喪失自己的自理能力並引起逆反心理。
高考對所有的高中生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一個有責任感的高中生在高考麵前往往都會承擔著過重的壓力,所以家長能夠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減輕負擔而不是增加壓力,但是,事實上很多家長做不到這一點,大都把自己的焦慮變成更大的壓力轉嫁給自己的孩子,好多孩子因為難以承受過重壓力而影響到學習效率甚至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對處於上高中時期孩子,父母要用最大的精力和耐心與孩子進行溝通,防止孩子在青春期時候產生過度的負麵情緒,影響了親子關係。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父母在麵對孩子變化的同時,也應該從方法、態度、期望值等各方麵及時調整自己,而且還要克製自己的攀比心理。
其實所有的一切都不及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更重要。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健康的人首先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比對孩子身體的關心更為重要,孩子隻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戰未來,走向成功。
——布魯爾·卡特(美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