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在生活中必須要糾正孩子的幾種壞習慣(1 / 2)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以下這些小小的壞習慣,父母必須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糾正孩子的這幾種不良習慣。

(1)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製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幹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2)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因為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及時加以製止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製止方法:正麵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

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製欲。

製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他麵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他的肩膀,呼喚他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他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

例如,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采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複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隻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父母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孩子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裏看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