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教孩子學會正確處理與他人之間的衝突(1 / 2)

孩子在學習、玩耍與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會和家長發生衝突,也會和周圍的朋友或同學發生衝突的情況。在孩子與別人發生衝突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有個別的家長,如果孩子在學校跟別人發生衝突了,會這樣教訓孩子:“他打你了?打你幾下?明天一定要打回來,再多打幾下。”

其實,這是一種很失敗的教育方式,家長應該關心孩子自主能力的成長,要讓孩子學著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替代他出主意,尤其不要出這種簡單地教唆孩子實施暴力的主意。這樣做,不僅會使他和同學之間的矛盾激化還會影響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會認為隻有暴力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這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有這樣一個案例,孩子們自我創造的解決問題方法非常值得借鑒。在一個活動中,有一個孩子特別愛給小隊搗亂,沒有人能管的了他。那天正好趕上他的弟弟過生日,結果這個小隊就在操場上準備了一些花冠和禮物,還準備了手抬的轎子。奏著生日的音樂抬著弟弟在操場上轉了一大圈。

他的弟弟從來沒體驗過這樣的生日,非常受感動。哥哥一看這樣,覺得自己再調皮搗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所以以後就慢慢地融入到小隊集體中了。那是什麼改變了他呢?就是因為這個小隊所有的孩子都關心他,關心他的家人,導致他一下子覺得自己再搗亂就沒有臉麵對集體了。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寬容的力量。家長要教會孩子寬容,使他懂得解決問題要從自己寬容的心開始。

當孩子哭著訴說在學校有人欺負他,作為家長會有何反應,是去找學校投訴還是直接找欺負他的孩子理論,亦或是引導孩子自己去合理解決。專家在這裏有幾條建議給父母作為參考。

(1)了解孩子的真實願望

有很多時候,孩子跟家長訴說他的遭遇,隻是為了表達他的情緒,孩子需要父母的傾聽而並不是替他擺平。孩子跟你說:“媽,今天有人打我了,他特討厭,他老打我。”這種情況下,家長要了解他是真的希望你替他出麵去把這件事情解決,還是隻希望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

(2)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表達關愛

因為,孩子隻有在覺得無助時才會找到家長傾訴,家長這個時候就要表達你對他的關心:“真的?怎麼回事啊?”我國大部分家長一般都比較謙虛,大概會說:“跟人打架肯定是你不對,你怎麼招惹別人了?”這時候孩子往往會覺得特別委屈,所以,家長要表達你的關愛,要傳遞感情。

(3)讓孩子知道你是支持他的

所謂的支持並不是說家長要幫孩子去跟同學打架,而是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隻要他發出求救,父母就會從情感上、道理上給他以支持。

這其實更多的是一種感情上的支持,就是要讓孩子知道,他如果遇到問題、遇到危害,背後有家庭這個堅實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