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猶豫不決
一位智商一流、執有大學文憑的翩翩才子決心“下海”做生意。
有朋友建議他炒股票,他豪情衝天,但去辦股東卡時,他又猶豫道“炒股有風險啊,等等看。”
又有朋友建議他到夜校兼職講課,他很有興趣,但快到上課了,他又猶豫了:“講一堂課,才20塊錢,沒有什麼意思。”
他很有天分,卻一直在猶豫中度過。兩三年了,一直沒有“下”過海,碌碌無為。
一天,這位“猶豫先生”到鄉間探親,路過一片蘋果園,望見滿眼都是長勢茁壯的蘋果樹。禁不住感歎道:“上帝賜予了一塊多麼肥沃的土地啊!”種樹人一聽,對他說:“那你就來看看上帝怎樣在這裏耕耘吧。”
由此可見,一個人有優柔寡斷的習慣,最後隻會兩手空空,成不了大事。因為這種習慣能讓時機立即從你身邊跑掉,讓別人得到先機!
主意不定和優柔寡斷,對於一個人來說,實在是一種致命的弱點。有此種弱點的人,從來不會是有毅力的人。這種性格上的弱點,可以破壞一個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壞他的判斷力,並大大不利於他的事業成功。
行動能使人走向成功,似乎人人都知道,但當人們麵臨行動時,往往就會猶豫不決,畏縮不前。“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的人不在少數。
人們害怕行動,多是由於心態的原因,一行動就想到失敗。這種恐懼的心理會摧毀你的自信,關閉你的潛能,束縛你的手腳,使你遇事不敢輕舉妄動。
如果做事沒有果斷的決心與勇氣,總是優柔寡斷,猶豫再三也下不了決心,不能迅速地作出正確的決斷,那麼,這個人一輩子就注定要完蛋了。比方說賺錢的機會,它往往是瞬間閃現,稍縱即逝的。有些人在別人看來是非常幸運的,財運特別好。其實,這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隻不過這種人有異乎常人的品質:遇事果斷。如此而已。
在股票市場上,不管是吃進還是拋出,猶豫是萬萬不行的。該吃進的時候便果斷吃進,該拋出的時候就果斷拋出,這樣才是炒股高手。比如號稱“楊百萬”的楊懷定,他在股票市場上買進賣出時就表現出了這種果斷的品質。
被稱為跨國女大亨的熱比亞,是一位在生意場上非常果斷的商人。
這位如今擁有億萬資產的女老板,在發跡之前隻是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她十四歲時,便由父母做主嫁給了別人,十二年之中,生下了六個子女,那時她的丈夫每月工資僅70元。為了養家糊口,她果斷地做起了小買賣。幫人洗衣服,賣鞋子、服裝等各種日用品,因為那時經常要“割資本主義尾巴”,熱比亞曾因賣幾雙童鞋而被掛牌遊街,罪名是投機倒把。
熱比亞真正邁上成功之路是在1980年。那時,熱比亞已經經曆了四次生意場上的挫折。失敗的經曆使她學會了果斷,學會了做任何生意都應有果斷的品質與決心。她毅然決定走出新疆,隻身直闖福建。就是這次異乎尋常的果斷行動,改變了熱比亞一生的命運。
1981年,熱比亞從跌倒之處重新爬起來,從頭做起。先是賣菜,有了一點兒小積蓄,半年之後經營一家小飯館。不久,勇於進取的熱比亞又在烏魯木齊租了一個小攤位,代銷服裝、雜貨、布匹。或許是熱比亞經營有方吧,不久她已擁有一筆可觀的自有資金,這時的熱比亞已是輕車熟路,藝高膽大,做事十分堅決果斷了。她將廣州、杭州等地的時髦服裝、家電用品等販運到西北內陸銷售,又把西北內陸的特產銷往東部沿海地區。一來一往,她的生意越做越大。
熱比亞之所以能從失敗中崛起,完全得益於驚人的果斷。所以說,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麵對選擇與取舍時,要學會在思考後當機立斷。隻有這樣才會不拖延時間與機遇,提升個人的效率,使你獲得成功。
世間最可憐的人就是那些舉棋不定、猶豫不決的人。有些人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這種主意不定、意誌不堅的人,既不會相信自己,也不會為他人所信賴。
有些人簡直優柔寡斷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他們不敢決定種種事情,不敢擔負起應負的責任。而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樣——究竟是好是壞,是凶是吉。他們常常對自己的決斷產生懷疑,不敢相信他們自己能解決重要的事情。因為猶豫不決,很多人使他們自己美好的想法陷於破滅。
當然,對於比較複雜的事情,在決斷之前需要從各方麵來加以權衡和考慮,要充分運用發揮自己的常識和知識,進行最後的判斷。一旦拿定主意,就決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給自己回頭考慮、準備後退的餘地。一旦決策,就要斷絕自己的後路。隻有這樣做,才能養成堅決果斷的習慣。這一習慣既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同時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賴。有了這種習慣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會時常作出錯誤的決策,但由此獲得的自信等種種卓越品質,足以彌補錯誤決策所可能帶來的損失。
果斷決策的能力,與一個人的才能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沒有果斷決策的能力,那麼你的一生,就像深海中的一葉孤舟,永遠漂流在狂風暴雨的汪洋大海裏,永遠達不到你理想的目的地。
具有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習慣的人,在生活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辦事拖拉,無論是作決策還是辦事情,都不果斷。美國哈佛大學人才學家哈裏克說:“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習而一事無成,這是因為拖延能殺傷人的積極性。”
我們個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著種種的憧憬、種種的理想、種種的計劃,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一切的憧憬、理想與計劃,迅速地加以執行,那麼我們就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就。然而,人們往往有了好的計劃後,不去迅速地執行,而是一味地拖延,以至於讓一開始充滿的熱情冷淡下去,使幻想逐漸消失,使計劃最後破滅。
所以,對於成大事者來說,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一個陰險的仇敵,在它還沒有傷害你、破壞你、限製你的機會之前,你就要立刻把這一敵人置於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猶豫,決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應該開始。要逼迫自己具備一種遇事果斷堅定的能力、遇事迅速決策的素質,對於任何事情都切記不要猶豫不決。
及時發現和把握機遇
在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機遇,而的人當機遇降臨時卻沒有及時發現,使其失之交臂。機遇稍縱即逝,一旦失去,就成了永遠的遺憾。所以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些人常將自己的不得意或失敗歸咎於沒有碰到機遇,卻不認真找找自己失敗的原因,究竟是沒有機遇,還是沒有及時發現和把握機遇?機遇,它無處不在,或者就在自己身邊,也需要我們善於去發現它。
1981年7月29日,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公主要在倫敦聖保羅教堂舉行結婚典禮。聽說,這場婚禮耗資10億英鎊,將是一場轟動全世界的婚禮。
消息傳開,倫敦城內及英國各地很多工商企業都絞盡腦汁想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發財機遇。他們認為,英國王室大辦喜事,也是他們大做生意的時候。倫敦市麵上到處出售王室婚禮的紀念品,品種多樣。有的把糖盒上印上王子和王妃的照片,有的把各式服裝染印上王子和王妃結婚時的圖案。
但在諸多的經營者中,誰也沒賺過一家經營“望遠鏡”的商號。這位老板想,人們最需要的東西就是最賺錢的東西,一定要找出在那一天人們最需要的東西。盛典之時,要有百萬以上的人觀看,將有一多半人由於距離遠,而無法一睹王妃尊容和典禮盛況。這些人那時最需要的不是購買一枚紀念章、買一盒印有王子和王妃照片的糖,而是一副能使他們看清人和景物的望遠鏡。於是,他突出生產了幾十萬副馬糞紙和放大鏡片製成的簡易望遠鏡。
婚禮當天,在王家車隊行經的白金漢宮到聖保羅教堂長達3.2公裏的街道上,早就聚集了觀禮和看熱鬧的人群,正當成千上萬的人由於距離太遠看不清王妃的麗容和典禮盛況,急得抓耳撓腮之際,千百個賣童突然出現在人群中,高聲喊道:“賣望遠鏡了,一英鎊一個!請用一英鎊看婚禮盛典!”頃刻間,幾十萬副望遠鏡搶購一空。不用說,這位老板發了筆大財!
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平等、公正的。就看準抓得準、用得好。其實,在這個事例中,眾多的英國工商業企業也不是沒抓準機遇,隻是不如生產簡易望遠鏡的那位老板機遇抓得準罷了。說到底還是那位老板比別人研究得更細一層,他看準了那一天人們最大的需求、最需要的東西——望遠鏡。
一個人關鍵時刻一定要抓住機遇,更深一層的研究、利用機遇。同一機遇,誰都可以利用。但利用得最好的,畢竟隻是少數。想勝人一籌,就需在認識分析上高人一籌。其實,不過是對公眾需求和心理分析研究得更細一點、更深入一點,把握得更準一點,而且常需要對特定情境周圍的分析研究聯係起來。正可謂,天下大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審時度勢,是為商者最重要的素質。
機遇來了,許多人都能發現,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抓住。成功者並非有天生的把握機遇的能力,他們隻不過是在平時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而已。
著名的牛仔服大王利維·施特勞斯就是一個是善於洞察先機,最終乘著急流歡快而下的勇敢者。
1847年,17歲的利維·施特勞斯從德國來到美國,投靠在紐約開布店的哥哥。
1850年,美國西部出現了淘金熱,20歲的利維也加入了這股被發財的熱浪所驅使的人流之中。然而,當他隻身來到舊金山,看到了熙熙攘攘,成千上萬的淘金者之後,他改變了淘金的初衷,決定另辟發財門徑。他先是開設了一家銷售日用百貨的小商店並製作野營用的帳篷、馬車篷用的帆布。利維認為:淘金固然能發大財,但為那麼多人提供生活用品也是一樁能賺到錢的好生意。
一天,利維正扛著一捆帆布往回走,一位淘金工人攔住他說:“朋友,你能不能用這種帆布做一條褲子賣給我?我整天和泥水打交道,普通的褲子經不住穿,隻有帆布做的褲子才結實耐磨。”
利維聽後,靈機一動,一條生財之道馬上閃現在他的頭腦中。於是,他立即將那位淘金工人帶入一家裁縫店,按他的要求做了兩條褲子。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牛仔褲。
由於牛仔褲結實耐磨,很快就成為淘金工人的熱門貨。
機遇就在你身邊,隻要你擁有一雙洞察先機的“火眼金睛”,就一定會成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遇到了,你必須好好把握它。如果在機遇麵前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就會失去機遇,因為機遇是不等人的。要有捕捉機遇的強烈欲望,這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動力,它會激發我們在紛繁複雜的眾多現象中隨時隨地地留意機遇的出現,並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敏感。
漫漫人生路,一個人能不能適應社會,很好地生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善於專注並利用機會。隻有把握住每次機遇,並不懈努力,你的人生才會絢麗多姿。抓住每一次機會都是一次不小的進步,機會越多,成就越大。
100次心動不如1次行動
有個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兩天就到教堂祈禱,而且他的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上帝啊,請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但他卻從來沒中過獎。
終於有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彩票吧!隻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願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聖壇上空傳來一陣宏偉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垂聽你的禱告。可是,最起碼,你老兄也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心動不如行動。再美好的夢想與願望,如果不能盡快在行動中落實,最終隻能是紙上談兵,空想一番。有人說,心想事成。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很多人隻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因此常常是竹籃子大水一場空。所以,有了夢想,就應該迅速有力地實施。坐在原地等待機遇,無異於盼天上掉餡餅。
古人雲:“事雖小,不為不成;路雖近,不行不到。”意思是說看似很小的事情,你不去做便不能成功;很短的一段路程,如果不去走,那麼也不會到達終點。成功需要你將想法轉化為行動,隻有行動了你才會收獲成功,而不是隻要默默觀賞就會成功的。
沒有任何人可以未卜先知,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預測行動的結果,更沒有任何人可以在行動之前說你必將失敗,因為無論什麼樣的結果,隻有在行動之後才會出現,而當你勇敢地行動起來時,這樣的結果往往將變成你的一次新的成功。這是每個人在麵對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應該牢記的一點。隻有這樣你才會積累起真正的勇氣去麵對一切困難。
邁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普通員工,20多歲,有老婆和孩子,收入並不多。他們全家住在一間小公寓裏,夫婦兩個人都渴望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他們希望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比較幹淨的環境,小孩子有地方玩,同時也增添一份產業。買房子的確很難,必須有錢支付奮起付款的首付款才行。有一天,當他簽發下個月的房租支票時,突然很不耐煩,因為房租跟新房子每月的分期付款差不多。邁克跟老婆說:“下個星期我們就去買一套新房子,你看怎麼樣?”“你怎麼突然想到這個?”她問,“開玩笑!我們哪有能力!可能連首付款都付不起!”但是邁克已經下定決心:“跟我們一樣想買一套現房子的夫婦大約有幾十萬,其中隻有一半能如願以償,一定是什麼事情才使他們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買一套房子,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要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