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感性嚐試,理性麵對(2 / 3)

由此可見,好事和壞事、有利與不利、福與禍等對立的兩個方麵,是相對的並可互相轉化的。

危機當然不是我們希望出現的,但危機中有時會暗藏著意想不到的轉機。隻要我們對於危機細心地分析,多長個心眼,就能從中發現和捕捉到有利於成功的機遇。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危機潛伏在我們的身邊。危機既給人類帶來了威脅,也形成了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驅動力,因為,危機與契機是緊密相連的,隻要處置得當,危機也可以轉化為契機,並由此而走向輝煌。

美國佛羅裏達州有一位農民,花了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積蓄,買下一塊土地。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塊土地貧瘠到種不了任何農作物,他的心情變得沮喪。

有一天,這位農民突然發現在矮灌木叢中竟然藏著許多響尾蛇。

他靈機一動,決定在這塊惡劣的土地大量飼養響尾蛇。接著,他又開始生產響尾蛇罐頭,後來,他又大量將蛇的毒液提取出來作為血清銷售。結果,他的生意好極了。

沒多久,這位農民又突發奇想,把整個農莊變為響尾蛇村,每年吸引上萬的觀光客來此參觀。後來,連當地的郵局都印著“佛羅裏達州響尾蛇村”戳記,供前來觀光的遊客購買收藏。

天無絕人之路,貧瘠的土地上也會開出鮮豔的花朵。有時候,危機也是一種轉機。沒有人願意遭遇危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絕對危機,有的隻是對待危機的不同態度和行動。

在人生之路上,遭遇各種危險、困境是難免的。危機降臨之際,有人會感到恐慌;有人會躺倒歎息;有人會拚命與災難搏鬥;而有的人則會冷靜地思考對策,從危機中尋覓創造財富的機遇。

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有一年,長安城最繁華的街市失火,火勢迅猛蔓延,數以萬計的房屋商鋪置於汪洋火海之中,頃刻之間化為廢墟。當地一位名叫鄭元的富商也沒有逃過此劫,他苦心經營了大半生的幾間當鋪和珠寶店,也恰在那條鬧市中。火勢越來越猛,他大半輩子的心血眼看將毀於一旦,但是他並沒有讓夥計和奴仆衝進火海,舍命搶救珠寶財物,而是不慌不忙地指揮他們迅速撤離,一副聽天由命的神態,令眾人大惑不解。然後,他不動聲色地派人從長江沿岸平價購回大量木材、毛竹、磚瓦、石灰等建築用材。當這些材料像小山一樣堆起來的時候,他又歸於沉寂,整天品茶飲酒,逍遙自在,好像失火壓根兒與他毫無關係。

大火燒了數十日之後被撲滅了,但是曾經車水馬龍的長安,大半個城已是牆倒房塌一片狼藉。不幾日朝廷頒旨:重建長安城,凡經營銷售建築用材者一律免稅。於是長安城內一時大興土木,建築用材供不應求,價格陡漲。那個叫鄭元的商人趁機拋售建材,獲利巨大,其數額遠遠大於被火災焚毀的財產。

機會往往產生於對危機的化解之中。所以,危機並不可怕,也並非不可逾越,可怕的是不知道危機的來臨,不懂得危機的應對。隻要我們能夠在危機中有積極的危機意識,注重收集和分析信息,完全可以從危機中找到商機。事實上,在危機中,機會無所不在,隻要抓住了它們,危機就會有“枯木逢春”的轉機,甚至可能是成功的契機。

天下沒有逃不出的逆境

人總是在逆境中不斷成長,因為隻有在困難中才會發現自己身上的瑕疵,從而完善自我。李嘉誠曾說過:一個人隻有麵對和忍受逆境的痛苦,這個人成功的機遇才能表現出來。

許多人要是沒有遇到逆境,他們是不會發現自己真正的強項的。他們若不是遇到極大的挫折,不遇到對他們生命巨大的打擊,就不知道怎樣煥發自己內部貯藏的力量。

一個女兒常常對父親抱怨她的生活,抱怨命運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她不知該如何應付目前的一切狀況,想要自暴自棄了。她已厭倦了對命運的抗爭和奮鬥,在她的生活裏,好像一個問題剛解決,新的問題就又出現了。

看著自暴自棄的女兒,父親非常擔心。有一天,父親把女兒帶進了廚房。他先往三隻鍋裏倒入一些水,然後把它們放在旺火上燒。不久鍋裏的水燒開了。他往一隻鍋裏放些胡蘿卜,第二隻鍋裏放隻雞蛋,最後一隻鍋裏放入碾成粉末狀的咖啡豆。他將它們侵入開水中煮,一句話也沒有說。

女兒不耐煩地看著父親的這一係列舉動,不知道父親在做什麼。大約20分鍾後,父親把火閉了,把胡蘿卜撈出來放入一個碗內,把雞蛋撈出來放入另一個碗內,然後又把咖啡舀到一個杯子裏。做完這些後,父親這才轉過身問女兒,“親愛的,你看見什麼了?”“胡蘿卜、雞蛋、咖啡”,她回答。

父親讓女兒伸出手摸摸胡蘿卜。她摸了摸,注意到它們變軟了。父親又讓女兒拿一隻雞蛋並打破它。將殼剝掉後,她看到了是隻煮熟的雞蛋。最後,父親又讓她喝了咖啡。品嚐到香濃的咖啡,女兒笑了。她怯生問到:“父親,這意味著什麼?”

父親解釋說,這三樣東西麵臨同樣的逆境——煮沸的開水,但其反應各不相同。胡蘿卜入鍋之前是強壯的,結實的,毫不示弱;但進入開水之後,它變軟了,變弱了。雞蛋原來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殼保護著它呈液體的內髒。但是經開水一煮,它的內髒變硬了。而粉狀咖啡豆則很獨特,進入沸水之後,它們反而改變了水。“哪個是你呢?”他問女兒。“當逆境找上門來時,你該如何反應?你是胡蘿卜,是雞蛋,還是咖啡豆?”聽了父親的話,女兒若有所思。

在廚房裏用開水煮食物是如此,人生的境界也是如此。同樣麵臨逆境,有的人跨了過去,功成名就;有的人乃至有些高智商人才,卻陷了進去,被淘汰出局。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是否擁有應對逆境、解決現實難題的能力。

逆境給人才成長製造困難,形成壓力和壓抑,使人才成長備受挫折。但是,正如《菜根譚》中所說:“居逆境中,周身皆針貶藥石,石氏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時,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糜骨而不知。”

古今中外一切傑出人物,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走向成功的。在失敗和不幸麵前,他們無不是選擇了發憤圖強之路,一個個奮起與人生的逆境抗爭,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做生活的強者,通過自己的艱苦奮鬥,最終迎得命運的青睞。

吉米·哈裏波斯是一位美國頗具傳奇色彩的偉大賽車手。從很小的時候起,吉米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賽車手。中學畢業後,他到軍隊中服役,學會了駕駛汽車,並成為了一名開卡車的運輸兵,這對他熟練駕駛技術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從部隊退役之後,吉米選擇到一家農場裏開車。在工作之餘,他仍一直堅持參加一支業餘賽車隊的技能訓練。隻要有機會遇到車賽,他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參加。因為得不到好的名次,所以他在賽車上的收入幾乎為零,這也使得他欠下一筆數目不小的債務。

不過,經過幾次比賽,吉米也獲得了不少經驗和教訓。有一年,吉米參加了威斯康星州的賽車比賽,這場賽車,他有很大的希望在這次比賽中獲得好的名次。比賽開始後,吉米的賽車位列第三,他一直尋找機會著超越前兩名選手。當賽程進行到一半多的時候,突然,他前麵那兩輛賽車發生了相撞事故,吉米迅速地轉動賽車的方向盤,試圖避開他們。但終究因為車速太快未能成功。結果,他撞到車道旁的牆壁上,賽車在燃燒中停了下來。

當吉米被救出來時,他的臉已經被毀容了,手也被燒傷,體表傷麵積達40%.他被送到醫院後,醫生整整給他做了7個小時的手術,這才使他從死神的手中掙脫出來。經曆這次事故,盡管他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縮得像雞爪一樣。醫生告訴他說:“以後,你再也不能開車了。” 然而,吉米並沒有因此而灰心絕望。為了實現那個久遠的夢想,他決心再一次為成功付出代價。他接受了一係列植皮手術,為了恢複手指的靈活性,每天他都不停地練習用殘餘部分去抓木條,有時疼得渾身大汗淋漓,而他仍然堅持著。

吉米始終有著一種拚搏的精神,他堅信自己的能力。在做完最後一次手術之後,他回到了農場,換用開推土機的辦法使自己的手掌重新磨出老繭,並繼續練習賽車。

僅僅是在9個月之後,吉米又重返了賽場!他首先參加了一場公益性的賽車比賽,但沒有獲勝,因為他的車在中途意外地熄了火。不過,在隨後的一次全程200英裏的汽車比賽中,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又過了2個月,仍是在上次發生事故的那個賽場上,吉米滿懷信心地駕車駛入賽場。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吉米最終贏得了250英裏比賽的冠軍。

古往今來,一切閃光的人生,有價值的人生,都是在衝破逆境後獲得的。逆境是促使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是鍛煉一個人意誌的火爐。俗語說:“逆境是檢驗強者和弱者的試金石,也是造就英雄和豪傑的先決條件。”這句話是說,如果一個人能夠在逆境中脫穎而出,那麼這個人就一定有卓越的成就。也就是說,任何人在逆境中隻要不怕不舍,奮勇前進,就可以成才。

麵對逆境,沮喪、灰心、絕望地悲歎命運不公都無濟於事。在逆境中,我們要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坦然麵對失敗,從現在開始,憑借自身有的力量,挑戰生活,挑戰逆境,我們相信,任何困難和艱險都不會阻止我們邁向成功的腳步。隻有曆經磨難,才能到達巔峰,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挑戰逆境的勇氣。隻有認真、努力地對待逆境,它才會變成一條蜿蜒的小路將我們導引向成功的殿堂。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到彩虹

有這樣一個故事:

法治大師剛剛遁入空門時,曾是一名行腳僧。

有一天,已經快到晌午了,法治依舊大睡不起。寺廟中的主持方丈很奇怪,推開法治的房門,見床邊堆了一大堆破破爛爛的瓦鞋。主持方丈叫醒法治問:“日已三竿,為什麼還不起床?你不外出化緣,堆這麼一堆破瓦鞋做什麼?”法治睜開朦朧的睡眼,打了個哈欠說:“別人一年一雙瓦鞋都穿不破,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

方丈一聽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說:“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雨,你隨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是一段黃土坡,由於剛下過雨,路麵泥濘不堪。

方丈拍著法治的肩膀說:“你是想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是想揚名立萬,做一個能光大佛法的名僧?”法治答:“我當然想做一個名僧。”

方丈撚須一笑:“你昨天是否在這條路上走過?”法治說:“當然。”

方丈問:“那麼,你能在這條路上找到自己留下的腳印嗎?”

法治十分不解地說:“昨天這路又幹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方丈又笑笑說:“如果今天我們在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法治說:“當然能了。”

方丈聽了,微笑著拍拍法治的肩說:“泥濘的路才能留下腳印,世上芸芸眾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無為的人,不經曆風雨,就像一雙腳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什麼也沒有留下。”

法治恍然大悟。從此以後,他苦心修煉。

是啊,隻有那些在風雨中走過的人們,才知道痛苦和快樂究竟意味著什麼。那泥濘中留下的兩行印跡,就證明著他們的價值。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任何一種本領的獲得都要經由艱苦的磨煉,任何香甜的果實,都是勇士戰勝艱難險阻,用自己的血汗澆灌的。

人生是個坎坷的過程,有時它需要去付出無比的痛苦和辛酸,才可以換來成功的笑容!有時它又需要你去忍受無比的痛楚之後,才得以重生!

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都是經過風雨的洗禮後才獲得成功的。司馬遷雖遭受宮刑,蒙受大辱,但卻頂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巨著——《史記》;張士柏經曆了從遊泳健將到高位截癱的巨大變更,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這些經曆過風雨洗禮的人,就如同是野外的小草,飽經風雨蹂躪卻不倒伏,而那些溫室裏的“花朵”的生命力又怎麼能與他們相比呢?

的確,隻有經曆過,你才能得到最真實的體驗。就像隻有經曆風吹雨打,才會有美麗的彩虹;隻有經曆寒冬霜雪,才會有幽香的梅花;隻有經曆艱苦的磨礪,才會有鋒利的寶劍……

一位哲人說過: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失意,三分之一是痛苦,三分之一是快樂。我們要走出人生三分之二的失意和痛苦,就必須靠自己的拚搏和努力。不在磨難中奮起,就會在磨難中消沉。唯有經曆風雨,才能見彩虹。人,如果沒有經過磨難的考驗,成功是不會屬於自己的,這樣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

生物學家曾說過,飛蛾在由蛹變繭時,翅膀萎縮,十分柔軟;在破繭而出時,必須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掙紮,身體中的體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充實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飛翔。

一天,有個人湊巧看到樹上有一隻繭開始活動,好像有蛾要從裏麵破繭而出,於是他饒有興趣地準備見識一下由蛹變蛾的過程。

時間似乎過的很慢,漸漸地,他開始有些焦慮,變得不耐煩了,隻見蛾在繭裏奮力掙紮,將繭扭來扭去的,但卻一直不能掙脫繭的束縛,似乎是再也不可能破繭而出了。

最後,他的耐心用盡,就用一把小剪刀,把繭上的絲剪了一個小洞,讓蛾出來可以容易一些。果然,不一會兒,蛾就從繭裏很容易地爬了出來,但是那身體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耷拉在兩邊伸展不起來。

他等著蛾飛起來,但那隻蛾卻隻是跌跌撞撞地爬著,怎麼也飛不起來,又過了一會兒,它就死了。

不經曆磨難的羽翼是脆弱的,小小的波折都能讓它支離破碎。蛾在繭中的掙紮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不經過必要的破繭過程,它就無法適應繭外的環境。這就好像一個人如果不經曆必要的磨難,他就很脆弱,沒有能力抵抗以後的風風雨雨。

常言到:“自古英雄多磨難。”磨難雖是一種不幸,但它是一個人成才必不可少的資本,它不僅能夠煉造你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而且會讓你品味出成功的艱辛與快樂,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功喜悅,你的品質和人格也由此得到升華。

磨難是檢驗我們心誌的一種最好方式。不要抱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而應把這當成磨練自己的機會。無論什麼人,做任何事情,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都需要具有堅強的意誌和毅力,而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隻有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才能使人們在各自的領域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