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高興地說:“好孩子,你確實是這次競賽的勝利者!”
古人雲:塞翁失馬,焉知其福。學會放棄就是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明智的放棄勝於盲目的執著。
放棄,其實就是一種選擇。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須學會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道路;麵對失敗,你必須學會放棄懦弱;麵對成功,你必須學會放棄驕傲;麵對老弱病殘,你必須學會放棄冷漠,實施救助……我們隻有在困境中放棄沉重的負擔,才會擁有必勝的信念。放棄我們必須放棄的、應該放棄的,甚至比擁有更重要。
放棄是生活時時麵對的清醒選擇,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懂得放手才會輕鬆快樂
人生是複雜的,有時又很簡單,甚至簡單到隻有取得和放手。應該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不該取得的則當毅然放手。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手則需要巨大的勇氣。若想駕馭好生命之舟,每個人都麵臨著一個永恒的課題——如何放手。
老人帶著他的學生打開了一個神秘的倉庫。這個倉庫裏裝滿了放射著奇光異彩的寶貝,也不知存放者是誰。仔細看,每個寶貝上都刻著清晰可辨的字紋,分別是:驕傲、正直、快樂、愛情……
這些寶貝都是那麼漂亮,那麼迷人,年輕人見一件愛一件,抓起來就往口袋裏裝。
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才發現,裝滿寶貝的口袋是那麼的沉。沒走多遠,他便感覺到氣喘籲籲,兩腿發軟,腳步再也無法挪動。
老人說:“孩子,我看還是丟掉一些寶貝吧,後麵的路還長著呢!”
年輕人戀戀不舍得在口袋裏翻來翻去,不得不咬咬牙丟掉兩件寶貝。但是,寶貝還是太多,口袋還是太沉,年輕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停下來,一次又一次咬著牙丟掉一兩件寶貝。“痛苦”丟掉了,“驕傲”丟掉了,“煩惱”丟掉了……口袋的重量雖然減輕了不少,但是年輕人還是感到它很沉很沉,雙腿依然像灌了鉛一樣的重。
“孩子”,老人又一次勸道,“你再翻一翻口袋,看還可以丟掉些什麼?”
年輕人終於把沉重的“名”和“利”也翻出來丟掉了,口袋裏隻剩下“謙虛”、“正直”、“快樂”、“愛情” ……一下子,他感到說不出的輕鬆和快樂。
但是他們走到離家隻有一百米的地方,年輕人又一次感到了疲憊,前所未有的疲憊,他真的再也走不動了。
“孩子,你看還有什麼可以丟掉的,現在離家隻有一百米了。回到家,等恢複體力還可以回來取。”
年輕人想了想,拿出“愛情”看了又看,戀戀不舍地放在路邊。
他終於走回了家。
可是他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高興,他在想著那個讓他戀戀不舍的“愛情”。老人過來對他說:“愛情雖然可以給你帶來幸福和快樂。但是,它有時也會成為你的負擔。等你恢複了體力還可以把它取回,對嗎?”
第二天,年輕人恢複了體力,按著來時路拿回了“愛情”。他真是高興極了,他歡呼,他雀躍。他感到了無比的幸福和快樂。這時,老人走過來撫摸著他的頭,舒了一口氣:“啊,我的孩子,你終於學會了放手!”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放手,而不要一味地索取。懂得放手才會輕鬆快樂,背著包袱走路總是很累的。
從前有個書生,因一度相愛的人嫁給了別人而一病不起,家人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濟於事,眼看他奄奄一息。這時路過一遊方僧人,得知情況,決定點化他一下。僧人走到書生床前, 懷裏摸出一麵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衣不蔽體地躺在海灘山。路過一人,看了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屍體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了個坑,小心翼翼地將屍體掩埋了。
書生不明白其道理。
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好比是你深愛的女人。你,好比是那第二個路過的人,你們之間的愛隻是一件衣服的恩情與緣分,而那個最後將她掩埋的人,才是她想要與之一生一世的人,因為在過來過往的人當中,隻有他一個人給了她徹底的體恤,永久的心安。”
書生大悟,刷的一下從床上坐起來,病愈。
人生就像是我們在列車上的一次長途旅行,到了站點,你就必須下車。沉迷於過往的人將永遠生活在痛苦和遺憾之中。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人生的一堂重要課程——懂得放手。
人生有太多的誘惑,不懂得放手,隻能在誘惑的漩渦中傷生。人生有太多的欲望,不懂得放手,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不懂得放手,就隻能與憂愁相伴。但願我們都能學會放手,學會選擇我們的生活。
選擇一種生活態度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情況無法改變。但往往環境能左右一些意識上的感觀,卻不是造成實際境況的主因。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的態度決定的。
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她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有華氏125度。她沒有人可談天,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非常難過,於是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但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物態,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人興奮、流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這位女士內心有這麼大的轉變?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念頭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裏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我們都受著它的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雖然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完全適應自己的生活,但我們可以調整態度來適應一切的環境。
所以,調整你的心態,鼓起生活的信心,改變眼下的處境,至少,不要退到你已經見識過的比現在還糟糕的境地。選擇了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你將獲得的一個別樣的人生。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窮人與妻子,六個孩子,還有女兒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間小木屋裏,局促的居住條件讓他感到活不下去了,便去找智者求救。他說,我們全家這麼多人隻有一間小木屋,整天爭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潰了,我的家簡直是地獄,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死了。智者說,你按我說的去做,情況會變得好一些。窮人聽了這話,當然是喜不自勝。智者聽說窮人家還有一頭奶牛、一隻山羊和一群雞,便說,我有讓你解除困境的辦法了,你回家去,把這些家畜帶到屋裏,與人一起生活。窮人一聽大為震驚,但他是事先答應要按智者說的去做的,隻好依計而行。
過了一天,窮人滿臉痛苦地找到智者說,智者,你給我出的什麼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現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獄,我真的活不下去了,你得幫幫我。智者平靜地說,好吧,你回去把那些雞趕出房間就好了。過了一天,窮人又來了,他仍然痛不欲生,他哭訴說,那隻山羊撕碎了我房間裏的一切東西,它讓我的生活如同噩夢。智者溫和地說,回去把山羊牽出屋就好了。過了幾天,窮人又來了,他還是那樣痛苦,他說,那頭奶牛把屋子搞成了牛棚,請你想想,人怎麼可以與牲畜同處一室呢。“完全正確,”智者說,“趕快回家,把牛牽出屋去!”?
過了半天,窮人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著來的,滿臉紅光,興奮難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說:“謝謝你,智者,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給了我。現在所有的動物都出去了,屋子顯得那麼安靜,那麼寬敞,那麼幹淨,你不知道,我是多麼開心啊!”
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成功是因為態度,幸福與快樂也取決於個人的態度。一個人隻要改變內在的心態,就可以改變外在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這是我們這代人最偉大的發現。態度決定著人生的成敗: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為自己做錯了某件事,便終日陷在無盡的自責、哀怨和悔恨之中,這無疑是一種嚴重的精神消耗,隻會令我們痛苦不堪。莎士比亞曾說:“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過錯而悲傷,卻會很高興地去找出辦法來彌補過錯。”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整日緬懷過去的錯誤,既然過錯已經發生,我們所需要的是從過錯中總結經驗得失,避免下一次再犯。
保羅博士是紐約市一所中學的老師,他曾給他的學生上過一堂難忘的課。這個班級的多數學生常常為過去的成績感到不安。他們總是在交完考試卷後充滿憂慮,擔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至影響了下一階段的學習。
有一天,保羅博士在實驗室講課,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沉默不語。學生們不明白這瓶牛奶和所學課程有什麼關係,隻是靜靜地坐著,望著保羅博士。保羅博士忽然站了起來,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之中,同時大聲喊了一句:“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後,他叫所有的學生圍攏到水槽前仔細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著的牛奶。博士一字一句地說:“你們仔細看一看,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這個道理。牛奶已經淌光了,不論你怎樣後悔和抱怨,都沒有辦法取回一滴。你們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預防,那瓶奶還可以保住,可是現在晚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記,然後注意下一件事。”
保羅博士的表演,使學生學到了課本上從未有過的知識。許多年後,這些學生仍對這一課留有極為深刻的印象。
“不要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多麼發人深省的話語。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意義深刻,它其實是告訴我們一種對待錯誤,失誤的心態——不要為自己的過失而苦惱。對過去的錯誤,有機會補救,就盡力補救,沒有機會補救,就堅決將其丟到一邊,不要陷在過去的泥沼裏,越陷越深,無力自拔,否則你將錯失更多的東西。正如泰戈爾所言,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月亮和星辰。
有一個老人特別喜歡收集各種古董,一旦碰到心愛的古董,無論花費多少錢都要想方設法買下來。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場上發現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於是,就花了很高的價錢把它買了下來。他把這個寶貝綁在自行車後座上,興高采烈地騎車回家。誰知,由於瓷瓶綁得不牢靠,在途中“咣當”一聲從自行車後座上滑落下來摔得粉碎。這位老人聽到清脆的響聲後連頭也沒回繼續向前騎車。這時,路邊有位熱心人對他大聲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是頭也不回地說:“摔碎了嗎?聽聲音一定是摔得粉碎,無可挽回了!不一會兒,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生活中,有太多的變數,就像古董瓷瓶不小心被摔碎,牛奶杯突然之間打翻了一樣,事情一旦發生,就絕非一個人的心境所能變的。如果心裏整天想著它,怎麼也揮不去那個陰影,怎麼也擺脫不了那種懊悔,為此反反複複孤枕難眠,這樣就放大了痛苦,帶給自己的將是更大更多的失誤。
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為你已經無法去改變它了。但你要記住,以積極的態度來應付不幸之事會收到好的效果,隻要你吸取教訓,你便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