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書記的話,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於是,常委們紛紛獻計獻策,人人都敞開心扉講廉政。我坐在一邊做記錄,感覺這次常委會為宣傳部的工作定了調子,指明了方向。而導演,無疑就是丁露貞。潘部長在整個會議上一言不發,隻是記錄。想必心裏仍然打著小算盤。但黨內紀律卻不管你打不打小算盤:你可以保留個人意見,而一旦形成決議,你就必須執行。
可能是潘部長感覺到自己有些被動,本部門的工作被大家指指點點,而自己這個當家人卻拿不出什麼更高明的見解,顯然是失職了。於是,他在大家都談得差不多了的時候,提出了另外的意見,而且同樣讓大家耳目一新,引起共鳴。他是這麼說的:“各位領導,謝謝大家對宣傳部工作的指導!”說著就站起來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後再坐下。因為他最年輕,屬於小輩兒,所以大家對他這個舉動並不反感,都眼巴巴看著他。隻聽他說:“我有個不成熟的意見,就是要在日報和晚報兩家開展‘如何擺正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係’的大討論。而且,每天都要把討論情況公之於眾。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在金玫瑰花園項目問題上,兩報開展了兩輪大規模的宣傳,一是宣傳‘萬畝大造林’,忽悠老百姓都去墊資種樹,結果,四個縣的大批善良的農民都掉溝裏了;二是宣傳金玫瑰花園是市重點,忽悠老百姓集資,結果,港川公司的馬李亞娜卷款逃跑,把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都撂旱地兒了!兩報為什麼這麼幹呢?僅僅是因為個別市領導說了話嗎?不,背後還有經濟利益!據說,凡是寫報道的記者,和責編、主編、副主編、社長,都拿到了可觀的報酬!在這方麵,港川公司是很舍得投資的!當初我在耳聞他們拿了高報酬以後就在想這個問題——這種報酬該不該拿?那些純屬忽悠老百姓的報道應不應該寫?難道一講商品社會,一講市場經濟,我們的報紙就失去立場失去原則了嗎?報紙是不是發財致富的陣地?報紙靠什麼贏得效益?我感覺,這些問題應該讓他們報社自己去討論去!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去!不知道我這麼說是不是有道理,請各位領導發表意見。”
新聞媒體是在宣傳部的管轄之下進行工作的,潘部長的話無疑是對自己開了一刀。聰明的宣傳部長有可能在背後對報社人員進行批評或處理,不會在市委常委會上向報社開一刀。但潘部長這麼做似乎更聰明,他想以這種方式顯示自己的高風亮節。而宣傳部長這麼做了別人就更要說上兩句。於是,副書記開口道:“潘部長的話有道理,我支持!在目前情況下,兩報應該首先幹好兩件事,一是公開向社會道歉,承擔屬於自己的那部分責任;二是宣傳好馮小林和劉梅,特別是樹立好馮小林這個優秀公安幹警的正麵形象。做好這兩件事,是兩報轉變形象的契機!”副書記的話贏得一片叫好聲。政法委書記也借機提出,兩報要配合政法口的教育活動,大力報道公檢法係統的好人好事。此時,丁露貞感覺夠火候了,便加了一句作為總結:“現在這段時間屬於過渡期,同時也是非常時期,在這個時期裏誰不聽從調遣,玩花活,軟磨硬泡,我們都要堅決采取組織措施,絕不手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