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少女青春期的營養與飲食(2 / 3)

維生素B1可促進糖元分解,有利於肌肉活動、減輕疲勞,應保持其足夠攝入量。根據年齡不同一般每天需1.2~1.8毫克。

③維生素B2

缺乏維生素B2容易引起核黃素缺乏症,維生素B2含量多的食物如豬肝、牛肝、羊肝、紫菜、奶類、小米、蕎麥麵、玉米麵等等。另外烹調方法不當,可使維生素B2大量流失或損失。一般每千克麵粉中可加入3-5毫克核黃素,每天吃這種麵粉100-150克,即可滿足需要。

④維生素。

缺乏維生素C容易引起結核病。

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結核病又開始流行,尤其是青少年更應做好預防工作。

但要注意:如果每日服維生素C(抗壞血酸)超過2000毫克時,反而會降低白血球的吞噬能力,使體內代謝超過正常,也可以造成高血糖症;而一旦停服,容易出現維生素C缺乏症。

⑤維生素。

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因素。

人體維生素D有兩種來源,一是外源,由食物供給;二是內源,在人體皮膚內合成。經常曬太陽可使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D,這便是要常曬曬太陽的道理所在。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海魚、動物肝、蛋黃、乳類、植物油、酵母等,但含量都不高。所以,青少年除了經常暴露於陽光下,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還應適當補充魚肝油。

(6)適當攝取食物纖維

食物纖維是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的纖維素,為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植物性食品的特有成分。人體由於缺乏纖維素酶,因此不能吸收利用膳食纖維,但是它在營養上有其特別的作用。

食物纖維能加強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避免食物經消化吸收後的殘留物以及代謝產生的毒性物質在體內存留過長時間。

青少年缺乏膳食纖維可引起便秘,最常見的症狀是便痛和疲勞。即使沒有出現明顯的便秘症狀,也應培養其吃含膳食纖維食物的習慣,預防這種不良反應的發生。

膳食纖維普遍存在於植物性綠色食品中,如蔬菜、水果、穀類食物、硬果和種籽等。應該鼓勵青少年吃全穀類食物,這是膳食纖維的良好來源。如果青少年攝入的膳食纖維長期不足,則可能導致以後患腸道疾病或出現其他健康方麵的問題。所以,應予以足夠重視。

2.少女青春期厭食症的調養

誰如果想達到現今的美麗標準,那她必須是苗條的。幾乎每個女性都曾有意識地節食。每次少吃一點,就多一點成功的希望。有些女孩為了變瘦不惜忍受饑餓。她們總覺得自己太胖,堅持飲食定量,並且定期參加運動,但是極端節食是一種病態。即使患者的體重隻有45公斤,她仍覺得自己不苗條。這樣的患者體重會急劇減少,最終會導致不來月經,甚至會漸漸走向死亡。

(1)厭食症產生的原因

消瘦病通常會自然過渡成厭食症。

起因很複雜。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原發性厭食症,由情緒衝突引起。另一類是繼發性厭食症。它既和多種軀體性疾病有關,又和家庭的不良教育、環境中的不良刺激有關,青春期消瘦症往往發生在那些家庭過分溺愛,從小養成挑食和偏食的孩子身上。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例如在那些養育態度極為嚴厲,尤其是在有關性知識方麵的倫理過於嚴厲的家庭中,一些少女也容易患這種病。青春期,本來是青年生長發育顯著,性機能接近成熟的時期,它對青年心理的影響很大,如果再產生種種狹義的精神障礙,即形成青春期消瘦症。此病往往發生在那些性格內向和抑鬱者身上,發病之前表現行為拘謹、刻板等。一些身患抑鬱症的人發病後一階段也會產生厭食、拒絕進食的症狀。

很多青春期的少女,希望自己看起來苗條,擔心變胖,所以常用節食的方法控製體重,每餐隻吃一點點,甚至不吃飯,長期下來,便可能會得到神經性厭食症。這種厭食症通常會發生在十到四十歲的女性,青春期女性居多。剛開始的理由隻是為了單純的節食,不過會逐漸發展成自我強迫性的饑餓,對脂肪感到恐懼,不但食欲大幅下降,而且對食物有厭惡感。因為長期節食,身體的化學成分也會改變,甚至對身體形象有扭曲的幻覺,如果不改正,會有嚴重的後果。

(2)厭食症的臨床表現

厭食症會有下列幾種臨床表現:

①對脂肪有恐懼感,體重降低後,恐懼感仍然不會消失。

②一直想低於正常體重。

③體重降低幅度過大,達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五。

④濫用利尿劑和瀉藥。

⑤月經失調、青春期發育延遲。

⑥有扭曲的自身幻覺。

青春期是人體成長最重要的階段,如果得不到充足的營養素,不但會影響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發育,也會引起營養缺乏症的症狀,如機體免疫力降低、體力下降、新陳代謝失調等。

(3)厭食症的飲食調養

要改善厭食症,最重要的是改變對食物的觀念。每種食物對人體都有必需的營養存在,食物絕非罪惡,而是身體獲得活力的來源。一旦相信食物的好處,就會恢複正常的食欲。而飲食習慣也要循序漸進?可先從蔬菜、水果開始,每天試著吃不同種類的水果、生菜沙拉,可補充營養,同時也發覺食物的美味。其次可再試著吃含蛋白質與低脂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能補充身體完善的營養。

隻要能按部就班,慢慢地恢複正常飲食的信心,就不會視食物如畏途了。

(4)厭食症的心理療法

得了厭食症後,經過醫生耐心地開導,病人會逐漸信任醫生,醫生然後逐步把和這種病有關的各種科學知識講給病人聽,讓她懂得道理,尤其在消除不正確的健美上下工夫。症狀嚴重的病人要住院治療。進行心理療法時,病人需要精心照顧,對任何有進食的行為,服待病人者都應該加以肯定。如果屬於抑鬱症患者,在治療的同時配合抗抑鬱症藥物。厭食症患者必須接受心理療法,消除厭食症患者的心理根源,才是治本。

3.月經不調吃什麼最好

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經量、經色、經質出現異常改變。通過飲食調節或藥膳治療可調理髒腑氣血功能,使月經恢複正常,益母草汁粥、紅花糯米粥、益母草煮雞蛋、當歸延胡湯、豆豉羊肉湯、痛經茶可養血調經,適合月經失調者食用。

(1)益母草汁粥

配料:鮮益母草汁10克,鮮生地黃汁、鮮藕汁各40克,生薑汁、蜂蜜適量,大米100克。

製作:大米煮粥,待米熟時,加入上述諸藥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

服法:每日2次,溫服。病愈即停,不宜久服。

功效:滋陰,養血,調經,消瘀,解渴,除煩,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血暈、惡露不淨、瘀血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