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7 情商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那把鑰匙
147.高智商還需高情商
1990年,一個心理學概念的提出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人類智能的革命,並引起了人們曠日持久的討論,這就是美國心理學家彼得·塞拉維和約翰·梅耶提出的情商概念。緊跟其後的1995年10月美國《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感智商》一書,把情感智商這一研究成果介紹給大眾,該書也迅速成為世界範圍內的暢銷書。隨著人類對自身能力認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激烈的現代競爭中,情商的高低已經成了人生成敗的關鍵。
那麼情商究竟是什麼?
情商是Emotional Quotient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情緒智慧。但這樣的答案顯然過於簡略,要想更深入地認識情商,就有必要了解情商與智商的關係,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情商概念是作為智商的對立麵提出的。
長期以來,人們將智商視為人生成敗的決定因素,並將它作為衡量個人能力的主要指標。近百年間,研究者設計出五花八門的智商測試方法,接受各種測試的人也數以億計。盡管研究規模如此巨大,耗時如此之長,但還是有不少人提出了疑問:智商高的人真的比普通人能力更強嗎?
長久以來,不知有多少聖賢哲人一次又一次地幻想和構建著人類生存智慧的理想模式,又不知有多少宿學碩儒在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中為尋求一條平衡木而困惑煩惱、漠然長歎。人們除驚羨一些偉人的成就外,也開始研究他們憑借什麼而成功,是不是都是天賦稟異的人物呢?或者換個說法,是否隻要有天生的聰明,就能夠取得卓越的成就呢?
眾多實例和實驗證明:高智商者不一定取得成功,智商的高低與一個人成就的必然聯係一再受到質疑。
有一個叫威廉·賓德的人,自一出世,他父親就采用各種手段開發其智力,3歲時就能用本國語言自由閱讀和書寫,4歲寫出了3篇500字的文章,6歲寫了一篇解剖學論文。小學入學的當天上午被編入一年級,中午母親去接他時,他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8歲上中學,11歲進入哈佛大學。由此可以看出,賓德的腦子足夠聰明,智商不可謂不高。但他後來離家出走,在一家商店當店員,一生碌碌無為。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為了尋找到答案,人們開始關注情商。
在這種情況下,情商伴隨著心理學家的研究問世了。早期在心理學界不被重視的情緒、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被認為是決定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情感智商(Emotional Quotient)是對傳統智力概念的革命性構建,它涉及人的穩定性、樂群性、興奮性、有恒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等方麵,是對生命內在力量的嚐試性把握和描述。
智商曾一度統治成功學的領域,人們在感慨誰智商高誰就能成功的同時,不禁有些迷茫。原因在於,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個高智商神話的破滅。細心的人應該還能夠回憶起類似於清華大學高才生劉海洋潑熊的事件,不絕於耳畔的許多國內高等學府的學生因不堪各種壓力跳樓自殺,因一點小事而憤然用刀砍死同學……太多的天之驕子的言行讓我們震驚,也開始尋找問題背後深層的原因。
難道是這些學生不聰明?還是他們不能意識到問題過後的嚴肅性結局?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結論,因為我們都會明白問題的根源不在於他們的智商,而是他們不懂控製自己的情緒,於是憤然失控;不知曉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於是在麵對人生逆境之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些自我控製與麵對人生挫折的心境,就為我們揭開了情商的神秘麵紗。所有的這些高智商人物的悲劇,原來可以避免,或者他們未來可以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但因為情商不高而最終發生了令人扼腕歎息的事情。
情商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一個高情商的人在工作上易於成功,婚姻中易產生幸福感,人際關係如魚得水……
情商就這樣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148.情商是一門人生藝術
情商是一種能力,是一種準確覺察、評價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一種接近並產生感情,以促進思維的能力;一種調節情緒,以幫助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運用就是一門藝術。
人的情緒體驗是無時無處不在的,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莫名其妙被某種情緒侵襲的經驗。
這些情緒體驗既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也包括消極的情緒體驗。不是所有的情緒都是對人的行為有利的,所以,認識情緒,進而管理情緒,成為我們必須正視的課題。
《牛津英語詞典》上說:“情緒是心靈、感覺、情感的激動或騷動,泛指任何激動或興奮的心理狀態。”簡單來說,情緒是一個人對所接觸到的世界和人的態度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就是快樂、生氣、悲傷等心情,它不隻會影響我們的想法和決定,更會激起一連串的生理反應。
大體上,我們可以將情緒分為愉快和不愉快兩種經驗:
愉快的經驗包括:喜悅、快樂、積極、興奮、驕傲、驚喜、滿足、熱忱、冷靜、好奇心和如釋重負等。
不愉快的經驗包括:失望、挫折、憂鬱、困惑、尷尬、羞恥、不悅、自卑、愧疚、仇恨、暴力、譏諷、排斥和輕視等。其中它們又可分為合理的情緒和不合理的情緒。
快樂、激動、悲傷、恐懼、憤怒、害怕、擔心、驚訝等感覺,共同構成了人豐富多彩的情緒生活。人活著,就免不了體驗這些情緒。情緒左右了人類無數的決定和行為,無論是對我們的學習經驗還是社會適應能力來說,情緒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由上可知,情緒是因多種情感交錯而引起的一連串反應,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它並不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
控製自我情緒、管理情緒是一門人人都需要掌握的人生藝術。一個不懂管理自己情緒的人,會在衝動的狀態下破壞自己的形象。因為太過情緒化會讓一個人喪失理智,從而會作出不合現實的判斷,或錯失良機。
智商可以說是一種很物質化的事物,而情商則是人在進化中發展出來的技能。正是因為有了情商,人才能夠在進化中逐步勝出,最終成為地球上的統治者。
美國一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的議員康農,在初上任時就受到了另一位代表的嘲笑:“這位從伊利諾伊州來的先生口袋裏恐怕還裝著燕麥呢!”這句話的意思是諷刺他有農夫的氣息。雖然這種嘲笑使他非常難堪,但也確實如此。這時康農並沒有讓自己的情緒失控,而是從容不迫地答道:“我不僅在口袋裏裝有燕麥,而且頭發裏還藏著草屑。我是西部人,難免有些鄉村氣,可是我們的燕麥和草屑,卻能生長出最好的苗來。”
康農並沒有惱羞成怒,而是很好地控製了自己的情緒,並且就對方的話“順水推舟”,作了絕妙的回答,不僅自身沒有受到損失,反而使他從此聞名於全國,被人們恭敬地稱為“伊利諾伊州最好的草屑議員”。
無數事例證實:情商就是一種管理情緒的能力。情商高,代表著管理情感的能力強,人際關係和社會適應力也比較好。反過來說,情商低,就代表一個人常常會有大悲大喜的情況,而這種巨大的情緒起伏會導致其一事無成;情商低的人相對地人際關係容易緊張,社會適應力也較差。
一個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種種不如意,有的人容易因此大動肝火,結果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而有的人則能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泰然自若地麵對各種刁難,樹立良好形象,在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
情商是一門管理情緒的藝術,如果你要成功,你就要學會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掌握並認真利用好這門藝術,將會令你受益一生。
149.成功80%的決定因素來自情商
喜愛電影的人們一定都會記得《阿甘正傳》,這是一部好萊塢大片,男主角湯姆·漢克斯更是憑借它而一舉奪得奧斯卡小金人。那麼漢克斯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是怎樣的呢?為何這部影片至今還常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影片中的男主角名叫Forrest Gump,他從小就是一個有點行動不便的男孩,準確地說是有點殘疾。然而不幸的事情不在於這裏,而在於他的母親到處為他找學校,卻無人願意接收他,原因在於他的智商被告知隻有70分——一個遠低於正常人的分數。
但是後來Forrest的表現,讓我們每位觀眾都為之感動。他憑借他的執著、善良、守諾、勇敢的個性,一度成為美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故事也許是虛構的,但卻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智商的高低與人生的成就不是直接對等的!阿甘重情重義、執著樂觀的形象,是他成功的重要能量,這便是來自於情商的魅力。
資深學者丹尼爾·戈爾曼宣稱:“婚姻、家庭關係,尤其是職業生涯,凡此種種人生大事的成功與否,均取決於情商的高低。”一份有關調查報告披露,在貝爾實驗室,頂尖人物並非是那些智商超群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相反,一些智商平平但情商甚高的研究員往往以其豐碩的科研業績成為明星。其中的奧妙在於,情商高的人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
與社會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高智商者相比,那些能夠敏銳了解他人情緒、善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更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也更可能取得成功。情商為人們開辟了一條事業成功的新途徑,它使人們擺脫了過去隻講智商所造成的無可奈何的宿命論觀點。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特征是生活的動力,可以讓智商發揮更大的效應。所以,情商是影響個人健康、情感、人生成功及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以為高智商可以決定高成就,其實,人一生的成就至多隻有20%歸功於IQ,另外80%則受EQ因素的影響。所謂20%與80%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比例,它隻是表明,情感智商在人生成就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盡管智商的作用不可或缺,但過去把它的作用估量得太高了。
為此,心理學家霍華·嘉納說:“一個人最後在社會上占據什麼位置,絕大部分取決於非智力因素。”許多材料顯示,EQ較高的人在人生各個領域都占盡優勢,無論是談戀愛、人際關係,還是在主宰個人命運等方麵,其成功的機會都比較大。
戈爾曼用了兩年時間,對全球近500家企業、政府機構和非營利性組織進行分析,發現成功者除具備高智商以外,卓越的形象、表現亦與情商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一個以15家全球企業,如IBM、百事可樂及富豪汽車等數百名高層主管為對象的研究中發現,平凡領導人和頂尖領導人的差異,主要是來自情商。
卓越的領導者在一係列的情商,如影響力、團隊領導、政治意識、自信和成就動機上,均有較優越的表現。情商對領導人特別重要,是因為領導的精髓在於使他人更有效地做好工作。一個領導人的卓越之處,在很大程度上表現於他的情商。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不是推舉一些特別聰明的人做領導,而是推舉一些能關心別人、與人關係融洽的人做領導的原因。相比較之下,情商高的人更能為眾人辦事,也更能發揮群體的積極性。
情商對於普通者同樣如此。許多人在校時成績很好,畢業後卻碌碌無為。他們經常抱怨與人難以相處,得不到上司的賞識,在生活中處處碰壁,有些人甚至心態失衡而走上歧途,究其原因也是情商低。而一些在校時成績平平,被認為智商一般的學生,畢業後卻如魚得水,成為獨占鼇頭的領導者。他們能適應周圍環境,抓住機遇。更重要的是,他們注意自己的形象,善於把握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善於把握領導者的願望和要求,善於處理自己周圍的人際關係,因而他們成功了。
在美國,流行一句話:“智商(IQ)決定錄用,情商(EQ)決定提升。”
我們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努力成為一名高情商的人。
150.情商左右你的一生
你的人生正如一輛全速行駛的列車,而你的情商為它提供足夠的動力,以保證它到達目的地。
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需要有正確的思想和理念來指引。真正具有建設性的精神力量,往往蘊藏在左右一生命運的情商中。每時每刻的精神行為,會對命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情商高就能擁有更受歡迎的形象,他的生活更有效率,更能運用自己的智能獲取豐碩的成果。反之,不能駕馭自己情感的人,內心激烈的衝突,削弱了他們形象的魅力和本應集中於工作的實際能力和思考能力。
1936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軍爭奪賽在紐約舉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隻要再得幾分便可穩拿冠軍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一隻蒼蠅落在主球上了,他揮手將蒼蠅趕走。可是,當他俯身擊球的時候,那隻蒼蠅又飛回到主球上,他在觀眾的笑聲中再一次起身驅趕蒼蠅。這隻討厭的蒼蠅破壞了他的情緒,而且更為糟糕的是,蒼蠅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對,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飛回到主球上來,引得周圍的觀眾哈哈大笑。
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緒惡劣到了極點,他終於失去了理智,憤怒地用球杆去擊打蒼蠅,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擊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輪機會。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亂,連連失利,而他的對手約翰·迪瑞則愈戰愈勇,終於趕上並超過了他,最後成為冠軍。第二天早上,人們在河裏發現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屍體,他投河自殺了!
處於情緒低潮當中的人們,容易遷怒周遭所有的人、事、物。情緒的控製,有待智慧的提升,而這種“智慧”的提升則是情商的提升。
情商的高低,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其他能力,包括智能能否發揮到極致,從而決定他有多大的成就。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如果說智商更多地被用來預測一個人的學業成績的話,那麼,情商則能被用於預測一個人能否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優異的學業成績,並不意味著你在生活和事業中能獲得成功。成功不僅取決於個人的謀略才智,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他正確處理個人的情感與別人情感之間關係的能力,也就是自我管理和調節人際關係的能力。
凱文·米勒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高中畢業時靠著體育方麵的才能,才勉強進入芝加哥大學學習。許多年後,在他公開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述:“老師和父親都認為我是一個笨拙的兒童,我自己也認為,其他孩子在智力方麵比我強。”可是,凱文·米勒經過多年的努力,卻成為美國著名的洛茲企業集團的總裁。
現代研究已經證實,情商在人生的成功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智商隻有與情商聯袂登台,才能淋漓盡致地發揮作用,才能讓一個人的形象在感性的時候不缺乏理性。在許多領域卓有成就的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學校裏被認為智商並不太高,但他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情商,最後獲得了成功。
Chapter 38 情商讓你更全麵地認識自己
151.全麵認識自己,才能心明眼亮
古希臘德爾斐城的帕提農神廟裏,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它是這座神廟裏唯一的碑銘,它要求人們在情緒產生的時候,即能感知它的存在,進而有目的地調控它。
然而,認識自己並非易事,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為什麼不高興……人們不斷地問自己,然而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即便如此,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我們常常會說某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這裏所謂的“自知之明”也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普通說法。
認識自我包括的內容如下:我對身體外形的認識——有什麼優勢,有哪些缺陷;我的情緒個性——易衝動的還是沉著的;我的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鬱質;我有哪些長處,哪些短處……
比如一些人會因為自己的身高或胖瘦而不能坦然麵對,那麼他的自我認知就出現了障礙。
也有一些人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位置認識不清,導致命運的悲劇發生。
清朝鹹豐年間,金融業受控於兩大集團,北是山西幫的“票號”,南是寧紹幫的錢莊。安慶人胡雪岩年輕時就在錢莊當學徒,與官宦子弟王有齡結為“生死之交”,利用王有齡的官場與社會關係開設錢莊。胡雪岩曾在王有齡窮困潦倒之際給予其資助,因而後來王有齡得誌後常想著對胡雪岩報恩。胡雪岩通過不斷網羅人心,精於謀劃,采用靈活的手段,靠經營絲綢、茶葉和軍火發了大財,漸漸成為江浙巨商。
後來,太平天國李秀成兵圍杭州,胡雪岩的家業即將毀於一旦,但他把危險看成機會,購置了大批糧食支援守城清軍抗敵。不料清軍無能失守,好友王有齡自縊。胡雪岩於是投奔左宗棠麾下,為其籌措軍餉,鎮壓太平軍,以保家業。但所耗錢財巨大,一個商人財力終歸有限,他又以機靈應變之能與洋人談判,開我國近代史借外債之先河。此舉深得左宗棠賞識,遂保薦二品頂戴和黃馬褂,胡雪岩還受賜紫禁城騎馬之殊榮,成為清末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
胡雪岩春風得意,又協助左宗棠購辦武器鎮壓回撚起義,成為軍火商人,一夕間獲利百萬。官助商勢,商助官銀,使他家業飛升,成為官場、商場的紅人。此時,胡雪岩開始大興土木,妻妾成群,生活腐化,當然也沒能脫開古訓:樹大招風,福兮禍依。
左宗棠與當權重臣李鴻章矛盾尖銳,作為左宗棠財政支持人的胡雪岩自然也就成了李鴻章的眼中釘,“排左必先除胡”成為李鴻章的重大策略。同時,胡雪岩與外商之間的勾當也暴露天下,引發左宗棠之疑,他的敗相已然顯露。他想維持江南蠶業,與洋人競爭,孤軍奮戰,終因資金周轉不靈而漸漸支撐不住。而當年他用錢支持過的清政府,見他抵擋不住,便棄之而去。到了此時,胡雪岩完全敗北,妻離子散,人去樓空。人生亦曾富貴,亦曾淒涼,宛若黃粱一夢。
胡雪岩作為一代徽商的傑出代表,他本來可以榮華富貴地過一生,然而其大起大落,敗在其成功之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他作為一名商人,越俎代庖,幹涉到朝廷的“內政”,做了許多本該由政府做的事,結果隻能是吃力不討好,成為左李二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