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這將對所有的手機公司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運營商的選擇餘地將更大。已經有傳言稱,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製造商富士康也將為中國移動提供一款基於聯合創新實驗室技術的手機。單純從製造成本的角度看,富士康比其他的手機廠商更有優勢。如此一來,隨著運營商警惕性的提高和深度介入,很難再有公司能夠通過和蘋果、黑莓一樣的商業模式輕鬆取得成功。
今後,運營商將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一味熱衷於通過新的技術投資來展開競爭。實際上,這個行業已經有太多的技術和產品,而且還會有更多新的產生,但從總體上而言,人類關於通信和計算最迫切也最基本的需求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滿足,你不能指望3G或4G的投資能很快帶來用戶消費的明顯增加,最多是在既有的蛋糕中產生不同的分法。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到4G以後,大多數技術標準都將歸於統一,無論你之前是屬於CDMA、TD-SCDMA還是WCDMA陣營,到了4G時代,大多數都將被納入LTE的陣營或其他某種開放的新技術;與此同時,這種開放的技術又將與來自傳統IT和互聯網等領域的技術進行融合。
由於用戶已經成為這個行業的發動機,而用戶的需求又如此難以捉摸,僅憑運營商的一己之力已經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那些用於解決用戶問題的技術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電信行業,電信與來自傳統IT和互聯網的技術變得同樣重要,這讓運營商更加需要更新自己的技術供應鏈和知識庫。於是,運營商就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運營本身,並開始重塑自己的贏利模式,以便對這種新的競爭和技術上的融合趨勢作出回應,而這將迫使它們將更多的與物理網絡的構建與維護有關的工作進行外包,並希望新的合作夥伴來幫助其製定和執行與應用有關的解決方案。
所有這些,都注定將對傳統的係統設備業產生深遠影響。領先的商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已經對此作出了反應。以愛立信為代表的廠商開始向服務轉型,以IBM、Oracle為代表的傳統IT服務商則向電信方麵進行了滲透,而思科則野心更大,希望通過既有的和即將進行的一係列並購來完成在ICT領域的全麵染指,它甚至已經為此不惜與昔日的合作夥伴惠普及IBM鬧翻了。
最終誰能在競爭中占據最有利的位置,則完全取決於其創造價值的多少和進行價值鏈經營的能力,比如要麼像蘋果那樣在用戶層麵建立起新的忠誠度和贏利模式,要麼像愛立信和IBM那樣能夠提供行業或跨行業運營的效率。當然,傳統的運營商仍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為它們掌握著用戶資源。
這些變化對中興而言,還是一個全新的話題。短期內它並不具備成為價值鏈重組者的實力,除非它已經讓運營商等潛在合作夥伴認識到,它的優勢並不僅僅是建立在低成本上的。但到目前為止,無論是中興還是華為,都還隻停留在低成本這個層麵上。同時,這種全新的能力還將意味著它們的管理和文化也得到了全球性的認可。但要做到這一點,中興可能至少還得等10年。
實際上中興也沒有必要現在就參與到這種層麵的競爭上來。就新的形勢而言,無論是傳統的運營商,還是那些未來的新的運營商,它們都越發需要覆蓋從係統到終端、到應用的低成本解決方案提供商或外包者,這就為中興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它所要做的,隻是將這種低成本模式加以改造,以適應新的環境,而中興目前的業務結構和商業模式有助於它成為這種機會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