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西方的複仇 (2)(3 / 3)

當然,中興和華為都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iSuppli將它們在美國市場的優勢歸納為兩點:一個是價格,另一個就是具有長期開發計劃的完整產品線。在後一方麵,也許中興是全球最獨一無二的,眾所周知,它擁有最長的產品線。

除此之外,中興則仍然希望在即將提供大規模技術升級機會的LTE領域有所突破,特別是利用其在CDMA上的優勢幫助美國運營商解決向LTE升級的難題。目前中興已經在達拉斯成立了一家LTE實驗室,先期著重CDMA/LTE的雙模研究。在2010年3月23日的美國無線通信展上,中興還推出了全球首款CDMA/LTE雙模遠端射頻單元RRU,可以同時支持CDMA2000 1x、EV-DO和LTE,其贏得Verizon認可的3G無線寬帶產品AD3700就是這方麵的傑作。該產品可以鏈接到全球超過175個國家的EV-DO、GSM、GPRS、EDGE、HSPA和UMTS,被Verizon稱為全球模式。

不過,中國公司通往主流的道路仍然布滿荊棘。這從美國主流意識對華為的評價中可以看出。電信谘詢公司CIMI Corp總裁湯姆·諾裏(Tom Nolle)在2009年提出的一個觀點非常具有代表性:“運營商已經開始認真對待華為的產品,但我預計,2010年華為與美國兩大運營商中的任何一家都不會有太大規模的合作。”相比而言,美國運營商更相信“本土”的設備商。所以,盡管華為曾經對獲得AT&T和Verizon無線的LTE網絡合同寄予厚望,而且也進入了短名單,但最終仍然敗在了“本土”的愛立信和阿爾卡特朗訊手中。

除非中國公司也像愛立信一樣走收購一家美國本地的設備商的捷徑。但從目前來看,似乎隻有摩托羅拉這一個獵物了。最近,摩托羅拉已經表示將把網絡與終端業務進行拆分,業界一直認為它最終可能會賣掉網絡業務。而每當這時,中國公司總是成為首當其衝的潛在並購者。當時的中興美國分公司首席執行官、現中興首席技術官孫枕戈經常會接到媒體、股票分析師等人對此的詢問電話。不過,這次人們認為華為更有可能是潛在的買家。但誰又能保證在最後的關頭不會遇到“安全門”呢,華為曾經嚐試收購英國馬可尼和美國3com公司的部分股份,最終就因為類似問題而失敗。

何況,有歐洲血統的諾西一直虎視眈眈,它是歐洲三大巨頭中唯一沒有突破美國市場的運營商了。上次謀求收購北電時被愛立信抄了後路,難保它不會在華為收購的關鍵時候殺出來。在西方經濟世界反華勢力甚囂塵上之時,隻要它想收購,很可能會不費很大的力氣就可以使天平偏向自己一側。如果是這樣,中興和華為將不得不繼續等待。

在美國主流社會對中國製造的看法徹底扭轉之前,它們在美國市場恐怕都很難有真正的突破。這是一座比市場和技術本身更難以逾越的高山。自從中興進入美國以來,盡管市場上屢有斬獲,但在改變美國人的觀念方麵仍然進展緩慢,一切都隻比當時的中興美國分公司首席執行官孫枕戈剛剛到時稍微好轉一點點,那時,媒體、政府甚至FBI(美國聯邦調查局)都對中國公司能否從事高科技表示懷疑,許多人以各種借口要求參觀中興實驗室,實際上是希望在實驗室看到中興的研究者正在分解北電、摩托羅拉等廠商的設備,複製他們的技術。

“不能太急躁。我們的差距還很大,特別是來自文化方麵的壁壘。我們要在歐美成熟市場成為主流供應商,掌握主導權,起碼還要等10年。”侯為貴努力安撫部下,希望他們作好打持久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