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教育孩子(3 / 3)

父母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麵前的舉動,贏得孩子的尊敬。有些言行不一的父母,言不信,行不果。欺騙孩子的話一般有:“聽媽媽的話,明天給你買好吃的、買漂亮衣服。”“好好念書,考好給你錢。”這些話不落實,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信了。這種話比沒說的後果還壞。

聰明的父母重視“言傳身教”,發現孩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馬上指出,並要求他改正。同時,也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自身做起,與孩子經常交流,及時溝通,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事典◇

①榜樣的力量

上初二的王朝是一個很頑皮的孩子。他經常逃學,即使在上學,他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老師把他在學校裏的表現告訴了他的父母。

[笨人的做法]

爸爸很生氣,把王朝狠狠揍了一頓。然後說:“從今天起,你每天放學回來,就要老老實實呆在家裏學習,再隨便跑出去,我就打斷你的腿!”

王朝雖然不敢跑出去了,無可奈何地坐在家裏,不過他不是在學習,而是兩眼直直地對著屋子發呆……

[聰明人的做法]

爸爸試了很多方法,沒有任何效果。

一天晚上,王朝的爸爸買來了幾張五色紙,在家紮花兒。

王朝問:“爸爸,紮這些花兒幹啥呀?”

爸爸說:“廠裏明天開大會,準備獻給你張叔叔,就是那次來咱家考你的那個張工程師!”

“花兒獻給他幹啥呀?”

“你張叔叔為國家立了大功!他改進的一種機器,提高了工效,給國家創造了100多萬元財富,等於我們1000個工人一年創造的價值!”

“爸爸,那你咋不改革機器呀?”王朝反問爸爸。

“我沒有知識呀!你張叔叔念過大學,一肚子墨水兒,你爸爸肚子空啊!爸爸吃了不少沒有知識的苦頭,指望你能像你張叔叔那樣,學好知識,可是……”爸爸說到這裏,淚水都快流下來了。

王朝站在旁邊聽著,想了好久後站起來說:“爸爸,從今天起,我不再貪玩了,要用心學習,長大了像張叔叔那樣改革機器……”

[智慧點撥]

兒童常常模仿他們崇拜的人,因此,如何為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引導孩子進行正確的模仿很重要。

②在子女麵前互敬互愛

麗麗和老公蔡慶的感情很好,他們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好。當女兒上學後,兩人在如何教育女兒上有很大的分歧。

[笨人的做法]

每次當麗麗教育女兒時,丈夫蔡慶就站出來反對。例如,女兒有時貪玩兒,麗麗讓女兒先完成作業再玩兒。蔡慶就站出來袒護女兒,反對妻子,說妻子對女兒太苛刻。麗麗感到很難受,這讓她在女兒麵前很沒麵子。

麗麗和丈夫私下說過很多次,有不同的意見倆人先溝通,不要在孩子麵前批評或反對另一方。可蔡慶卻說:“這怕什麼?本來就是你錯了,要勇於在孩子麵前承認錯誤。”蔡慶的話令麗麗很氣憤。於是她也選擇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蔡慶教育女兒時,麗麗便站出來反對。

[聰明人的做法]

每次當麗麗教育女兒時,丈夫蔡慶都會盡力與妻子站在一起。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會在事先或事後交流,不在子女麵前爭吵和相互批評。

麗麗和蔡慶都明白,雙方都愛孩子,都希望為孩子創造一個最好的未來。因此在麵對不同意見時,兩人能理智地、容易地達成一致或妥協。

[智慧點撥]

夫婦間有分歧很正常,重要的是對待分歧的態度。在孩子麵前爭吵和相互批評,不但會給孩子帶來困惑、自責和不安全感,更會傷害配偶的自尊心和夫妻間的感情,影響到子女今後的幸福和教育。

孩子最不期望看到的事情就是父母的爭吵和離異,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共同的關愛和教育。夫妻之間的互敬互愛、互相支持,本身對子女就是一個重要的無形教育。

③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羅剛和妻子很早就離開中國,去到美國紐約打工。等有了一定積蓄後,夫妻倆開了一家小飯館,生意還不錯,足夠一家人過日子的。羅剛開的飯館位於美國的貧民窟,當地的犯罪率很高。羅剛的小孩羅文8歲了,在離飯館不遠的一個小學校上學。

[笨人的做法]

每次羅文回家後,羅剛就讓羅文到飯館幫忙。來飯館的人都是附近的人,有吸大煙的,還有賭博的,他們肆無忌憚地在飯館說粗話,打牌,抽煙,甚至吸毒。

羅文很快就學會了抽煙和說粗話,羅剛並不在意,因為當地很多人都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羅文學會了吸毒,並開始在家裏偷錢去買毒品。這時羅剛才後悔,不該讓羅文來飯館。

[聰明人的做法]

羅剛覺得居住的環境不利於小羅文的成長,他便搬到了附近的一個鎮上,把孩子送到了一所更好的學校。羅文很喜歡繪畫。羅剛專門給請了一個老師,上門教羅文學繪畫。盡管經濟並不寬裕,但羅剛還是省吃儉用,盡量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羅文在繪畫方麵很有天賦,而且肯用功。幾年後,羅文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小畫家。

[智慧點撥]

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最為深刻的。在什麼樣的環境裏成長,就容易養成什麼樣的人。因此,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忽視環境的選擇。

④不要有意哄騙孩子

江紅要上街,4歲的兒子小濤拉著媽媽的衣服,又哭又鬧,非要跟著去。江紅被鬧急了,就對孩子說:“兒子乖,別哭!回來媽媽給你買蛋糕吃。”兒子被哄回家了。

[笨人的做法]

江紅上街後,忙著辦其他的事了,並沒有去買承諾給兒子的蛋糕。回家後,兒子見沒有蛋糕,又哭開了。江紅很快就把兒子哄好了。過後,江紅也沒當一回事。

這樣的事情又有了好幾次。

有一天,江紅再對兒子說什麼事時,兒子大聲說:“媽媽不好,媽媽是個騙子。”江紅這才想起,自己對孩子這麼多次的欺騙,給孩子造成了傷害。

[聰明人的做法]

江紅忙完其他事後,給蛋糕店特意選購了兒子愛吃的蛋糕。回家後,兒子很高興。以後,每次隻要答應兒子的事,江紅一定會辦到。而如果兒子承諾要做到的事,江紅也會監督兒子做好。

[智慧點撥]

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但這不意味著可以欺騙。孩子隻會學父母的樣子,一旦父母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的話不可靠,因此對父母產生了懷疑,不再相信父母。以後父母再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就困難了。

我們從小就學過的一個“曾子殺豬”的故事,其實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5.聰明人與孩子良好溝通,笨人不懂傾聽孩子

家長們跟孩子溝通經常犯一個毛病:還沒表達理解,就急於提供真理。比如,家長跟孩子反複強調要怎樣做,孩子似乎也聽得很仔細,結果發現孩子還是沒明白家長的意圖。對同一句話,家長和孩子理解的方式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執行起來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最好的方法是,傾聽孩子。也隻有家長能傾聽孩子,才能實現與孩子的良好溝通。良好的傾聽要求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感受,設身處地的將心比心,而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來衡量孩子的對與錯。如孩子一進家門就說:“哎呀,今天好熱啊。”媽媽則說:“今天又不熱,別人都不熱,就你熱。”第二天孩子回來又說:“今天好冷啊。”媽媽則說:“昨天不熱你說熱,今天不冷你說冷,你這個孩子連冷熱都不知道。”殊不知,孩子昨天說熱是因為打球,今天說冷是因為發高燒。

家長要從各種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要一味主觀臆斷。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要知道孩子此時此刻在想些什麼,需要什麼。如果不了解這些,就無法說服他。如果家長武斷地批評孩子,甚至粗暴地大罵“你這個笨蛋”“一點出息也沒有”等等,這會令孩子十分反感,甚至因此引發對立情緒,慢慢地孩子就不願意跟家長溝通了。相反,如果家長采取讚美、暗示等方法,就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家長的觀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孩子不一定能理解高深的理論,家長可以用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將深邃的哲理、豐富的意蘊,用耳聞目睹的趣事或實例來將道理說得生動、具體、形象。進而使孩子領悟教育的要求,明確進取的目標。

◇事典◇

①傾聽孩子的聲音

5歲的黃鶯對媽媽說:“我今天不吃東西可以嗎?”

媽媽想孩子是不是因為天天都喝牛奶,吃麵包厭倦了,想換換口味。

“好吧,媽媽給你煮玉米怎麼樣?”

“我也不吃!什麼都不吃。”黃鶯的態度十分強硬。

媽媽想孩子是不是病了,便自己匆忙吃過早餐,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先繞道帶孩子去就近的醫院看了看。醫生說孩子的身體一切都好,偶爾不吃東西是正常現象。

中午接孩子的時候,黃鶯對媽媽說:“媽媽,我早就餓了,我們趕快回家煮東西吃吧!”

回到家,媽媽做好飯菜後。黃鶯的確是餓了,一副狼吞虎咽的樣子。

[笨人的做法]

“現在才知道吃東西呀,早上為什麼不吃。以後每天早上都給我吃個麵包和一包牛奶。”

可到了第二天,黃鶯還是不肯吃早餐。

[聰明人的做法]

媽媽問黃鶯:“為什麼早上不吃東西呢?”

“都好長時間了,天天都吃一樣的東西,我不喜歡!”

“以後媽媽盡量每天換樣做,煎雞蛋、小米粥、煮麵條……我們換著吃好嗎?但每天早上都要喝牛奶。”

“行,我同意!每天早上都喝牛奶,然後吃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智慧點撥]

良好的教育應該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創造一個孩子自由發言的氛圍,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關心孩子的感受,發現孩子的需要和遇到的困惑。

②和老師溝通

袁枚是一個性格內向、感情脆弱敏感的孩子。她學習成績很好,但厭惡勞動。遇到班裏值日、掃除、公益勞動等,袁枚總會想方設法逃避。為此,全班同學對袁枚的意見都很大!老師批評過她幾次,袁枚便就認定班主任不喜歡她,每當老師在班裏說些什麼的時候,都不由自主地對號入座。

開始,媽媽發現袁枚有時顯得鬱鬱寡歡,以為袁枚身體不舒服。可當袁枚告訴媽媽自己在學校受到的“非難”之後,媽媽禁不住勃然大怒,當天就上學校去找老師“論理”!

[笨人的做法]

老師把袁枚不愛勞動的缺點告訴袁枚媽媽後,袁枚的媽媽認為老師是在故意挑毛病:“孩子有什麼錯,孩子是到學校來學習的,不是來當勤雜工的,在家裏我們都不讓她幹什麼活兒,憑什麼在學校讓我的孩子勞動?”

老師也很生氣,與佩佩的媽媽爭執起來。

[聰明人的做法]

老師向袁枚的媽媽說明了真相。袁枚媽媽發現老師其實很喜歡自己的女兒,於是如實介紹了孩子的性格弱點,雙方交談得很融洽。後來在老師、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袁枚改正了不愛勞動的習慣,與同學的關係更為融洽,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

[智慧點撥]

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老師之間的溝通和配合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在與老師溝通時,每位父母在心疼孩子的同時,先冷靜冷靜,做一下換位思考,這樣更有利於雙方的溝通,也更容易獲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③教育要因勢利導

一天晚上,李晶下班回家後,發現兒子明明在客廳的地板上打滾,又哭又鬧。原來,第二天明明就要去幼兒園了,但他不願去。

[笨人的做法]

李晶生氣了,小孩哪能不去幼兒園呢?他把明明叫到房間,命令他去幼兒園,因為他別無選擇。

麵對威嚴的父親,5歲的明明屈服了。第二天,明明去了幼兒園,但很顯然,他極不情願。

[聰明人的做法]

李晶想要讓兒子帶著好心情去幼兒園。李晶問自己:“如果我是明明,怎樣才會高高興興地去幼兒園呢?”他和妻子一起把明明將在幼兒園所樂意做的事情列了一張表,其中有手指畫畫、唱歌、交朋友等。做完這些之後,他們開始采取行動。

李晶和妻子在廚房的桌子上用手指畫畫,而且真的享受到了其中的樂趣。沒過多久,明明就站在牆角偷看他們,然後請求參加他們的活動。“可以,不過你必須先去幼兒園學習用手指畫畫。”李晶對他說。並用他能夠聽得懂的話,以最大的熱情向他解釋那張表上所列的各種有趣的事情,並告訴他會在幼兒園得到這些樂趣。

第二天早上,李晶起床走下樓,沒想到明明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王強問他為什麼起這麼早,他說:“我在等著去幼兒園。我可不想遲到。”

[智慧點撥]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按照他內心的需要,因勢利導。

④不要對孩子過多的在意

媽媽答應星期天帶路路去遊樂園玩。但是到了星期天,忽然下起了大雨,路路趴在窗戶上看了好一會兒,跑來問媽媽:“媽媽,這雨會停嗎?”媽媽不想讓孩子失望,便安慰孩子:“再等一等看,也許會停的。”

可是到了下午,雨還是沒有停,甚至還刮起了大風。於是路路開始吵鬧起來,一邊吵鬧一邊哭泣。

媽媽勸慰路路:“今天下雨了,去遊樂園也玩不了。等天晴了,媽媽再帶你去,你看好不好?”

路路吵鬧著對媽媽說:“誰知道雨什麼時候能停!你都答應我了,現在又反悔,我一定要去!我一定要去!”

路路越吵越厲害,連鄰居都驚動了!

[笨人的做法]

媽媽很為難又拿他毫無辦法,想各種辦法來哄孩子,但路路吵的更凶了。

最好,媽媽隻好向路路保證:“媽媽明天帶你到商場去,給你買一輛玩具汽車,再加一雙溜冰鞋!”

[聰明人的做法]

媽媽不理他,到一邊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路路一邊哭鬧,一邊用眼睛看周圍的動靜。吵了一會以後,見沒有人理他,路路停止了吵鬧,回房間玩堆積木的遊戲去了。

[智慧點撥]

父母過多的在意孩子,隻會使得孩子得寸進尺,甚至於發展到無理取鬧。相反,故意不去理睬孩子的一些過分的要求,孩子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受父母喜歡,也不會得到任何的滿足,他會放棄自己的過分要求。

⑤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

旺旺上小學了,可是最近他總是遲到。老師告知了他的母親。

[笨人的做法]

媽媽認為旺旺是貪玩,不喜歡上學。媽媽大聲責備了旺旺,並且用一根小竹滕懲罰了他。旺旺很難過,雖然因為害怕媽媽的“小竹滕”,此後,每天都按時去上學了,但他對告狀的老師充滿了恨意。

[聰明人的做法]

媽媽沒有罵他,也沒有打他。臨睡覺的時候,她對他說:“孩子,告訴媽媽好嗎?為什麼你那麼早出去,還要遲到?”

旺旺說他發現在河邊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著看著就忘了時間。

第二天,母親一早就跟他去河邊看了日出。她說:“真是太美了,兒子,你真棒!”

這一天,旺旺沒有遲到。傍晚,他放學回家時,他的書桌上有一隻好看的小手表。下麵壓著一張紙條:因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們更要珍惜時間和學習的機會,你說是嗎?愛你的媽媽。

此後,旺旺再也沒有遲到過。

[智慧點撥]

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得到不同的效果。聰明的母親懂得在孩子的缺點中發現優點,並用聖潔的母愛細心嗬護著他!

孩子是母親的心肝寶貝,既不能過分的溺愛,也不要動不動就責備。學會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觀察他的所有變化,這樣才能正確地把握他的發展前途,才能有利於孩子在一個正確的人生目標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