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丹霞雄關(2 / 2)

“惟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千百年以來,劍門關因其旖旎的風光,深厚的人文,吸引了以李白、杜甫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古代文壇巨匠到此吟詩誦詞。而在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佳文中,竟然皆在不經意間道出了劍門關丹霞地貌的許多特征。

“大小劍山連山絕險,環抱西南”。這是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準確描繪了此處紅色岩層經褶皺後,在褶曲翼部形成的連綿山脊的演化過程。這些山脊環抱的正是處在褶曲低凹處,即四川盆地的淺丘地帶。一旦跨過劍門關口,便無險可守,這正是劍門關作為“蜀門鎖鑰”的險要所在。

“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向北。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劍門》中所描述的景象,正是劍門關一帶單麵山的生動寫照。在此,岩層向南及東南傾斜,形成西北麵崖角峭立,東南麵坡緩地平的單麵山地形。在劍門關關外由北向南看去,正像綿延聳立的天然城廓,拱衛著關內天府之國的沃野平川。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李白在《蜀道難》中,所指的劍門丹霞連綿七十二峰,因岩層傾角的變化,峰景也變幻各異。在金子山、五子山一帶,岩層傾角可達30度左右,使山脊兩側十分陡峭,狀似豬背,經溝壑橫切,便形成丹霞地貌中罕見的金字塔形連鎖丹霞峰叢景觀,尤以五子山為最,自古即以“五子晴嵐”被列為古劍州八景之一。在劍門關一帶,岩層傾角可低至10度左右,山脊北陡南緩,從而在北側形成氣勢磅礴的城牆式大斷崖,沿大劍山、小劍山、馬耳山、天字岩一線,蜿蜒百餘裏,成為“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天設堡壘。

“自劍閣南至閬中,西至梓潼,三百餘裏,明正德時知州李壁以石砌路,兩旁植古柏數十萬株。”清同治年間的《劍州誌》,記載的劍閣境內翠雲廊堪稱世界奇觀。這些曆經了千百年曆史滄桑的參天翠柏民間稱“皇柏”、“張飛柏”,有人說係秦始皇及官府下令所栽;也有人說是三國時期巴西太守張飛所植。但不管是古代何人下令種植,這道百裏綠色長廊現還有青翠欲滴的古柏近萬株,均栽植在由石板鋪就的古驛道兩旁,這不僅是生命的奇跡,更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象征。

劍門關正是因為具有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人文內涵,所以吸引了無數的中外賓客來此尋訪思古。它們不僅是上天賜與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更是展示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最好見證。

勝境指數★★★

劍門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

民俗民風

劍門關為電影《赤壁》、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新版)、《最後一粒子彈》等主要外景拍攝地。

交通信息

劍門山距劍閣縣新縣城以北10餘公裏,約20分鍾車程。距廣元市50裏,約1小時車程。距綿陽市約200公裏,約3小時車程。均有高速公裏通達。

食宿信息

“不吃劍門豆腐,枉遊天下雄關”。劍門豆腐已有近兩千年曆史。相傳三國蜀漢景耀六年(263年),蜀國將領薑維兵敗,退至劍門天險扼守。魏將鍾會、鄧艾極盡全力攻奪這一關塞。由於連日征戰,薑維營中兵士人困馬乏,疲憊不堪,難以再戰。此時,有賢者向薑維獻計,號令全營將士磨製豆腐,以豆腐作為將士主食,再以豆渣喂養軍馬。采用劍門當地黃豆磨製出來的豆腐不僅細嫩爽口,美味無比,而且全軍將士吃後體力恢複甚快,軍心倍增。於是,薑維引兵殺出關去,終於殺退了鍾會、鄧艾大軍。從此,劍門一帶的百姓世代相傳磨製豆腐的習俗。主要豆腐菜品有:炸拌豆腐、豆腐三絲、蒜泥白豆腐、什錦豆腐、葵花豆腐、雪花豆腐、麻婆豆腐、沙鍋豆腐、“白牛”滾水、麻辣豆腐、爛肉豆腐等。

其他有名的美食有火燒饃、馬和尚豆腐幹、臘肉和火腿等。

劍門山景區內建有條件尚好的客棧,山門外劍門關古鎮有眾多農家樂可供遊客自行選擇。

遊覽提示

劍門山丹霞絕壁高達數百米,在遊覽時要注意墜石傷人。絕崖棧道陡峭難行,體力不濟和恐高症患者慎行。

周邊有翠雲廊、昭化古城、皇澤寺、明月清風峽、千佛崖、七曲山大廟等自然和人文景觀也值得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