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穀最神秘莫測的絕美丹霞奇景,非紅牽子莫屬。
沿原林場管理站,現為紅牽山莊旁一條隱沒於荒草叢中、人跡罕至的密林小道,一鼓作氣攀登約一小時,即登臨紅牽子山頂。此處為佛寶國家原始森林腹地,方圓數十公裏渺無人煙,時常可見野獸出沒。山高海拔1408米,位於渝、黔、川三地交界處,也是大漕河的發源地之一。在一條一米多寬南北走向的山脊之巔,赫然聳立著一根酷似男性陽具的天然赤色石柱,其東西兩側懸崖深不可測。南北向東側沿絕壁隻有一條一尺見寬的石級相通。紅牽子高約7米、直徑約1.5米,渾然天成,傲然蒼穹,令人歎為觀止。
這裏的山民曆代留存紅牽子山情結。天堂壩村民黃明峰告訴我,當地男性居民到18歲成年時,仍被長輩要求獨自進山,登頂親手觸摸這柱男根石,以保家族人丁興旺。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古代有一位母親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四川,二兒子在重慶,小兒子去了貴州。去貴州的兒子一直沒有音訊,這位母親便站在兩省分界的山脊上日盼夜望,思兒早日歸家。天長日久,這位母親便化成了石筍,永遠矗立在山脊之上翹首以望。當地人把這柱石峰稱做“石老媽”。
傳說畢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對於這柱神奇紅牽子的成因,曆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比較集中的觀點有生殖崇拜說、兵營猜想說、人為雕琢說、外來生物說等。我認為這隻不過是大自然的力量,在丹霞地貌中施展的又一個傑作而已。億萬年來無數次的造山運動和地質作用,加上重力、水浸和風蝕,將這條山脊不斷撕裂、崩塌、碎裂,最後就隻剩下這根石柱屹立不倒。但是,形成紅牽子獨特的男根石外形,除重力、水浸和溫差等常見因素外,風力則起到了特殊的“雕塑家”作用,多年風化作用形成的合力,共同造就了紅牽子現今的奇特外形。水分和溫差造成的熱脹冷縮,破壞了石柱岩性的穩定,塑造了石柱狀結構。風力則日夜不停地一層層剝蝕石柱表麵。男根石呈由西向東一定角度的彎曲,就是山穀之間風力作用的傑作。紅牽子山山脊為南北走向,而風向主要是由西向東。所以,受風力影響較多的石柱西麵,岩麵呈現典型的球麵剝落現象,石柱表層圓潤光滑。而石柱東麵則少受風蝕,岩麵則更多顯示了重力、水浸等其他外力的作用,造成岩麵表層凹陷不平。東西兩麵風力等共同作用,形成了石柱“陰莖體”自西向東微微彎曲、血脈賁張的奇特景觀。
迎著東方第一輪朝陽,我獨自一人在紅牽子山巔沉思良久,任憑夏日清風輕拂臉頰,思緒也隨著疾速的山風穿越時空。一根天然石柱,在大自然各種力量的相互博弈下,竟出落的如此美妙神奇。博大神秘的大自然,還有多少未知的美景奇觀,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欣賞啊。
勝境指數★★★★
天堂壩丹霞地貌為佛寶國家森林公園核心區域。
民俗民風
位於蒲江河畔的福寶古鎮高低起伏,形態多姿,三水相彙,五橋相通,四周青山疊翠,河岸綠竹搖風,無一不凝聚著曆史文化和建築藝術的光輝。演燈戲、對山歌、打連槍、耍花燈、舞獅子等民俗活動,尤其是獨具特色的佛寶嗩呐鑼鼓演奏,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譽為“難得的民間文化藝術珍寶”。
福寶鎮天堂壩景區為電影《狂》、《米》,電視劇《傻兒司令》、《世紀人生——董竹君傳奇》、《山風》、《霧柳鎮》、《川西剿匪記》、《鋼鐵年代》、《女子軍團》等外景拍攝地之一。
交通信息
福寶鎮距合江縣約60公裏,下午4時前有班車直達,約2小時車程。天堂壩距福寶鎮約40公裏,約2小時車程,下午4時前有班車可達。從天堂壩進入丹霞景區有一條約30公裏的土路,車速為20公裏br小時,無班車,遊客須自備或租車前往,適宜徒步旅行。
食宿信息
福寶風味小吃中酥餅、豆腐幹早在清末就享譽川南黔北,清水筍尖、玉蘭片等綠色食品暢銷國內外,貢品荔枝、森林野味、梅子酒香也頗具盛名。
天堂壩20多公裏長的峽穀中,分布有十餘家條件各異的賓館山莊和農家樂以供住宿。
遊覽提示
天堂壩景區交通和旅遊配套設施有待改善,丹霞絕壁高達數百米,深穀瀑布激流水勢洶湧,遊覽時要注意安全。遊覽紅牽子山川鹽古道陡峭難行,體力不濟和恐高症患者慎行,並做好防蟲叮咬的準備。首次尋訪須有當地山民做向導,以免迷路發生意外。周邊有中山、塘河等古鎮可順道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