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讓說話體現成熟圓融的魅力(4)(1 / 2)

所謂說話的風度,是指一個人內在氣質的言語表現,是一個人涵養的外化。使自己的說話具有風度,是增強自己說話魅力的重要途徑。良好的說話風度,往往可以讓人看起來更具有吸引力。

無論是企業家說話中那剛毅穩健的氣質,還是外交官那彬彬有禮的談吐,或是政治家那穩重雄健的言論,都會令人仰慕不已、傾心無比。正如西方戲劇家所說的,談吐的風度是一個人美麗的特殊再現形式。

孔子說:“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風度正是外在語言和內在氣質的恰當配合。首先,風度是一種品格和教養的體現。如果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沒有優雅的個性情趣,其說話必然是粗俗鄙陋、瑣穢不雅。其次,風度是一種性格特征的表現。比如性格溫柔寬容、沉靜多思的人,往往寥寥數語就能包含濃烈的感情成分;而粗獷豪放、性情耿直者,則說話開門見山、直來直去。再次,風度是涵養的一種表現。這主要表現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不卑不亢,雍容大度。最後,風度是一個人說話的選詞造句、語氣腔調、手勢表情等等的綜合表現。如法官在法庭說話時,則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咬文嚼字、邏輯縝密。

許多文學大師就非常懂得在別人的攻擊和惡語相向時,保持風度的必要性。有一次詩人歌德的作品,被某一位無知的德國批評家進行了尖銳的指責,歌德當然不能示弱,於是也進行了反批評。結果是這位批評家對此耿耿於懷。

一天,歌德在公園裏散步。這條小路很窄,隻能通過一個人。恰巧,他那位批評家迎麵走來。批評家衝歌德嚷道:“我向來沒有給傻瓜讓路的習慣。”歌德不慌不忙地讓到一旁,笑容可掬地說:“而我恰恰相反。”這個無知的批評家像鬥敗的公雞一樣,紅著臉匆匆走了。

無獨有偶,有一天,一位年輕的學者去訪問詩人海因裏希·海涅。不知出於什麼心理他想汙蔑一下海涅。他明知道海涅是猶太人,便這樣說道:“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塔希提島嗎?” 詩人說:“不知道為什麼,你說吧”。學者說:“在那個島上呀,既沒有猶太人,也沒有驢子!”海涅十分冷靜地回答說:“不過這種狀態是可以改變的——要是我們一起到塔希提島上去,那時的情形將會怎樣呢?這個學者頓時語塞無言,十分尷尬。

我們在說話時表現出的風度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洋洋灑灑、侃侃而談是風度,隻言片語、適時而發也是風度;談笑風生、神采飛揚是風度,溫文爾雅、含而不露也是風度;解疑答難、沉吟再三是風度,話題飛轉、應對如流也是風度;輕聲慢語、彬彬有禮是風度,慷慨陳詞、英風豪氣也是風度。

每個人在培養自己的說話風度時,應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征、情趣愛好、思維能力、知識結構等有所選擇。另外,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下,其說話的風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與在家裏跟家人閑聊時,則表現為兩種相差甚遠的風度。

說話的風度是每個人身上的一種自然特色,是與時代相吻合的。我們反對脫離時代追求風度;我們也反對脫離自己的個性、身份去講究風度。任何單純模仿、沒有個性的說話都毫無風度可言。

點評:

在工作單位,你的風度無時無刻不在為工作成績的提升服務;在公共場合中,你的風度是你在人生大舞台中左右逢源、無往而不勝的保障。所以一定要學會以生動、通俗的談吐表達出個人風度的技巧。

10.交際場上要表現得“世故”一點

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缺乏心機,個性單純,自信心比較強烈,認為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自己做到最好,就一定會得到認同。其實,社會遠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要在交際場中立足,不懂一點“人情世故”是不行的。

“世故”的人就該為人謹慎,說話小心些,使自己置身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做人處事的世故學問,無疑是有益的。在現實中,有正人君子,也有奸佞小人;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複雜的環境下,不懂世故、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分寸,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惹禍上身。

小華大學一畢業,就被分配到了一家貿易公司上班。雖然小華能力很強,工作上進,但一直非常努力地幹了幾年,他也沒有得到提升的機會。而當時與他一起進公司的人有的都做了主管,可小華還是一個最底線的員工。其實,同事們都知曉其中的原因,隻是小華自己老是想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