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做人要強勢——不可畏首畏尾(2 / 3)

1996年4月,他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愛德華·羅伯特商談,並自信地告訴他自己的想法。最後羅伯特不得不說,張朝陽說服力很強,他願意幫助張朝陽找到其他人一起投資。

不久,愛德華·羅伯特和兩個特別崇拜羅伯特的麻省學生也都承諾投資,這樣張朝陽就擁有了第一筆風險基金。有了第一次的經曆,他的第二次融資就順利多了。他從容應對人與人的交鋒,同時還充分整理了很多文件,對商業計劃的發展進行了規劃。這樣融資的第二筆錢又到手了。

搜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搜狐和張朝陽都經曆了很多的考驗,在一次次的考驗中,張朝陽走到了今天。其實他剛開始做公司時,到底怎麼做和要做什麼,他也很模糊。因為國內的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概念很廣,實際上它隻是一個舶來的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思考,張朝陽終於認為,搜狐重要的不是做內容,而是做搜索和分類,1998年2月份終於有了搜狐的真正存在。在這個過程中,他也才開始真正了解互聯網。

對於網站來說,能盈利的畢竟占少數。1998年搜狐的收入為472萬美元,同年“燒錢”100多萬美元;1999年收入1617萬美元,“燒錢”超過500萬美元;2000年收入600萬美元,“燒錢”則大大超過1000萬美元。然而張朝陽始終堅信搜狐會成功,他想盡各種方法。2000年9月,搜狐在納斯達克上市。然而到2001年2月,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搜狐在納斯達克的股價跌至103美元,摘牌威脅已不僅僅是一種擔心。搜狐的2000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證明,它在1999年第四季度的虧損較上一季度增長了74%,達到470萬美元,搜狐不得不考慮新的裁員計劃。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張朝陽也沒有打退堂鼓,他試圖轉型。他不斷尋找搜狐盈利的各種模式,搜狐作為新媒體平台,力圖在廣告收入上有所創新。在網絡係統服務方麵,搜狐推出了專門麵向中小企業的互聯網業務,該業務基於搜狐核心功能的搜索引擎服務;在電子商務方麵,也試圖讓龐大的網民群體參與在線購買,2001年實現了電子商務的規模性增長。正是張朝陽的敢想敢做,成就了他今天的成績,也成就了搜狐。

在這個特定的年代,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敢於做夢。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缺一不可。”雖然這些夢想無法折算,但它們依然是無價之寶。有了這些夢想,你才有敢於追逐的勇氣。哪怕你從今天開始做夢,開始為你的夢想奮鬥,你的明天就會與眾不同。

做人要做一等人

不如安分耐煩,寂處裏閭,無師無友,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此則我之所期於諸弟者也。

——曾國藩

成為人中龍鳳從來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期冀。我們自己也應該時常鼓勵自己成為精英。所謂的精英和聖賢同常人在出生時是沒有分別的。那些史實傳說中異於常人的出生,隻不過是為了給原本傳奇的人再加一筆神秘而已。我們為什麼不敢否認自己平庸,不敢搏一下,做第一等人物呢?

曾國藩生於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一個普通農家,他一出生就被灌輸了人非生而平等的理念,皇族八旗子弟是高於漢族的。但是幸好還有一條道路可供選擇,那就是學而優則仕。少年時代的他為了改變自己的現狀,為了實現報效祖國的誌願,經曆了一番寒窗苦讀,最後成為萬千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在他第一次進京赴考的準備過程中,他曾經做過這樣一首詩:

去年此際賦長征,豪氣思屠大海鯨。

湖上三更邀月飲,天邊萬嶺挾舟行。

竟將雲夢吞如芥,來信君山鏟不平。

偏是東皇來去易,又吹草綠滿蓬瀛。

一個年輕人敢於說出“氣吞雲夢、鏟平君山”的話語,自當令人刮目相看。雖然當年的恩科他並沒有被錄取,但是他有著做第一等人物不落人後的誌向。

在這之後他迎來了人生當中最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道光十八年。在這一年,雖然他金榜題名,但是成績並不滿意。當時許多富家子弟、王侯之徒,都可以輕而易舉地進他夢想的翰林軒。麵對自己也不滿意的成績,再想想家世背景,他灰心了。曾國藩也不知道自己一直堅持的道路是否有意義,是不是自己為官出世就真的能夠高人一等、光宗耀祖?他想辭職回家種田,放棄那個雖曆盡十年寒窗苦讀的道路,但卻被一位朋友製止了,在那個朋友的幫助下,曾國藩按時參加了朝考。憑借著他出色的發揮,在翰林軒中贏得了一席之地。那些紈絝子弟、權貴們,被他一一超越。

世界上有很多人一輩子一事無成,隻滿足於過一種溫飽無憂的生活,一直到死,以為人生就是這樣。有另一些追求卓越的人不滿足於現有的成就,以批判的態度來審視自己,把他們現在的地位和所期待的狀況進行比較,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從而過上了另一種生活。

人最怕的就是習慣平庸。隻有不甘平庸,才能造就卓越。造物主賦予我們每個人一種突出的才能,你也許有管理的才能、繪畫的天賦、寫作的悟性、思考的資質等,但無論你的特長是什麼,都不應該將它們藏起來,而應該積極地發揮出來,並發揮得淋漓盡致。如此,你才不會被平庸的心態淹沒,才不會白白葬送自己天生的才能。

在中國,有一個被稱為“中國的阿信”的人,她叫何永智。她的成功就是由於她不甘平庸所造就的。她靠三口鍋開火鍋店起家,後來越開越大,成為中國的“火鍋皇後”。何永智原來在一個製鞋廠工作,丈夫是電工。靠工資,日子過得挺清貧,何永智不滿足這種隻能溫飽的日子。她下班後就去做些小買賣,以改變窘迫的現狀。改革開放初期,何永智大膽地把房子賣了做生意,抓住了政策的契機。賣房的價格是原來買房時的5倍,何永智從中小賺了一筆。她用賣房的3000元,買了成都市八一路一間臨街房,賣服裝和皮鞋。有自己的店鋪後,生意規模迅速擴大。後來,八一路改成了火鍋特色一條街,何永智果斷地關閉了原來的店鋪,開了“小天鵝火鍋店”。剛開始,店麵很小,隻能擺下三張桌子,設三口鍋。第一個月沒有經驗,虧損。第二個月何永智把心思用在兩個方麵:一,口味;二,服務。生意一天天好起來。何永智的店很紅火,一天的收入將近她過去一個月的工資。但她並不滿足,盼望著能賺一萬元,也當個萬元戶。20世紀80年代初,萬元戶很少,她心裏一直埋藏著強烈的進取心。為了這個店,何永智廢寢忘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經營上,店也一天比一天紅火。6年後,她成了這條街上的“火鍋皇後”,經營麵積擴大到100多平方米。這時,何永智有了更大的夢想。

20世紀90年代初,她在成都租下了一幢2000平方米的房屋,開設了第一家分店。分店也開得同樣成功。何永智又接著擴大規模,相繼在綿陽、雙流等周邊地區開設分店,影響越來越大。

1994年,天津加盟連鎖店的開設使何永智的火鍋事業又步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天津火鍋店的起源是這樣的:1992年,到綿陽辦事的天津人景文漢看到“小天鵝火鍋”那麼紅火,於是開始尋找何永智。足足找了3個月,他才找到在武漢開店的何永智,並提出合作。何永智被對方的誠意所打動,同意合作,而且條件優惠。她說:“我出人員、技術、品牌,你投入資金,共同辦店。收回投資前,三七分成,你七我三;收回投資後,五五平分。”

天津連鎖店的開設讓何永智看到了事業發展的另一番天地,於是她又大幹了一番,以平均每月一家的速度開辦加盟連鎖店,向全國各大城市推進。很快,上海、北京、南寧、廣州、西安、沈陽、哈爾濱等地都開起了加盟店。她甚至把火鍋店開到了美國西雅圖等地,成為國際型企業。何永智一舉跨入了億萬富豪的行列。

如果何永智甘於某一階段的富足,害怕冒險,見好就收,僅滿足於在成都的經營,就不會成為後來的億萬富婆。目前何永智已成為大企業的集團總裁,曾當選為第八屆全國婦聯代表,她所創辦的企業也躋身“中國私營企業500強”行列,成為“中國最具前景的50家特許經營企業”。

人這一生,或是平庸,或是卓越,看你怎樣選擇。如果沒有理想,沒有事業心,那就隻能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有不少青年人很聰明,很能幹,也很自信,卻無所作為。原因就在於不想幹。一個不想獲勝的人,永遠不會在比賽中得到冠軍。一根燃燒的火柴發出的光要超過一萬斤沒有燃燒的幹柴。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幹,沒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不願行動,勢必會自我埋沒。

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隻要不甘平庸,即使再平凡的崗位,你都可以成就不凡的事業,達到卓越的目標。

平素要培養遠見意識

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

——曾國藩

隻有走在前頭的人才會成功。許多人以為成功隻要不懈努力就夠了,但是倘若不能發現事物的規律,有先見之明,又怎能為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準備?又怎能抓住和把握機遇?

曆史往往有許多人們以為的巧合,實際都是人為創造的。創造這樣傳奇的人往往能夠高瞻遠矚,有從細微變化推斷整個事件變化的能力。人家都說亂世出英雄,曾國藩就是這樣一個亂世出現的英雄。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從未經曆過戰亂的曾國藩,對於太平軍搗毀孔教、焚毀書籍的行為十分厭惡。他覺得作為一介書生,一個科舉製度的受益者,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是他的職責也是他的義務,還黎民百姓一個和平安詳的生活更是他的誌向。於是他奉旨幫辦湖南團練。分析了形勢,雙方的優劣之後,他迅速開始組建陸師,當然這還不夠。他的遠見之處在於在初創陸師之後,就大力籌辦水師,以此和太平天國相抗衡。清廷固然是有水師的,但是水師也同長久不訓練的綠營士兵一樣,久已廢弛,根本無抵抗之力。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條件之下創建一個可與控製千裏長江、水戰經曆豐富的太平軍水師相抗衡的隊伍是何等的困難。但是曾國藩並不覺得這一切隻是自欺欺人的空話。他一步步開始實施他的計劃。從購買民船、改船到自造戰艦、購置洋炮,這一路他不知走得多艱辛。但是最後他成功了,創造了“赤地立軍”的奇跡。清廷自此擁有了一支大小戰艦361艘、大小火炮470門,無論技術還是裝備都大大超過太平軍的內河水師。也正是這支水師,為日後戰勝太平軍奠定了基礎。曾國藩憑借自己的先見之明,扭轉了局勢,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