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偉大須經磨煉,心理上耐得住寂寞(2 / 3)

武藏說道:“那樣的話,你得跟我七十年才行,像你這樣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會欲速不達。”

“好吧,”又壽郎這才明白自己太過心急,“我同意。”

開始訓練後,武藏給又壽郎的要求是:不但不許談論劍術,而且連劍也不準他碰一下,隻讓他做飯、洗碗、鋪床、打掃庭院和照料花園。

三年的時光就這樣過去了,又壽郎仍是做著這些苦役,每當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內心不免有些淒惶、茫然。

有一天,武藏悄悄地從他背後用木劍給了他重重的一擊。第二天,正當又壽郎忙著煮飯的當兒,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襲擊了他。自此以後,無論日夜,又壽郎都得隨時隨地預防突如其來的襲擊。經過不斷的練習,又壽郎終於成了全日本劍術最精湛的劍手。

可見,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欲速則不達,隻有耐得住寂寞,潛心苦練,才能達到目標。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耐得住寂寞,才能看到天邊初升的紅日。劉墉曾經說過:“年輕人要過一段‘潛水艇’式的生活,先短暫隱形,找尋目標,耐住寂寞,積蓄能量;日後方能毫無所懼,成功地‘浮出水麵’。”

20幾歲的年輕人一定要明白:耐得住寂寞,是一種智慧、一種積聚、一種孕育。透過靜的涵養,才能體會到穿越時空、步步為營的美妙。心浮氣躁,難以等待,就會錯過一些本來屬於你的絕好機會。也許,當你痛失良機時,你就會真正懂得耐住寂寞的妙處。


保持平常心,不為得失過分煩惱

平常心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必備品質之一,不管你現在多麼成功,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擁有平常心的人,沉著冷靜、脾氣溫和,似乎已超越世俗紛爭,不輕易與人爭鬥,一顆平常心是他們贏得一切的製勝法寶。他們的生活態度積極,幽默感十足。與這樣的人相處,是一種樂趣。

有這樣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故事。山中大王老虎要出遠門,想來想去,最後把猴子叫來,對它說:“我出門在外的時候,山上的一切就交給你來掌管吧!”

猴子平時在山上遊蕩慣了,到處攀爬,和其他猴子一起嬉戲,一時間要做代理大王還真是找不到感覺。於是,這隻平凡普通的猴子開始想辦法,揣摩威風凜凜的老虎的心理,模仿它的神態和舉止,並提高嗓門說話,盡量讓自己顯得威嚴莊重。猴子真的很聰明,不久它真的像大王了,以前和它一起玩耍的猴子都對它敬重有加,甚至誠惶誠恐。它自己也特別滿意,感慨地說:“做大王真過癮啊!”

過了一段時間,老虎回來了。猴子又開始苦悶起來,自己畢竟還是猴子,可是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恢複到以前。它的同類開始討厭它,因為它還是擺著一副大王的架子,甚至對它們頤指氣使,而且還在它們麵前喜怒無常。

這隻猴子痛苦地對同伴說:“你們為什麼就不能對我尊敬些呢!畢竟我也是做過大王的!隻是恢複到以前太難了,我看你們是不會理解的!”

猴子的行為確實令人發笑,不過在笑之前,我們最好還是先檢討一下自己。我們有沒有因為一時的風光就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是誰,開始翹尾巴、擺架子了呢?

20幾歲正是感性占據上風的時候,很容易受一時成功或者失敗的影響,如果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具備了“大將風範”。得意時不忘形是保持平常心,失意時不沮喪也是保持平常心。當你受到排擠或批評時,你是讓批評激怒你,令你發火、悶悶不樂,還是欣然接受,泰然處之,因而獲得別人的好感呢?

赫伯特·胡佛總統曾是美國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之一。曾經有人向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一度成為美國人批評的中心人物,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你,對你的言行舉止嗤之以鼻。但現在你是美國政界的元老,兩大政黨的人都對你十分尊敬。當你的行為廣受大家爭議時,你有沒有感到氣憤,進而擾亂你的生活?”

胡佛說:“每個人一生都需要運用自己的頭腦處事。當我決定從政時,我已仔細思考過從政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清楚地知道我將遇到最尖銳的批評,所以,當我受到批評時,一點也不驚訝,因為這在預料之中,因此我能夠平靜地麵對一切爭議。”

擁有平和的心態,是能夠經得起順境與逆境的考驗,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在意。成功了,提醒自己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失敗了,告誡自己,失敗乃成功之母,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心無大喜,亦無大悲;沒有大起,也沒有大落,則心靜如水。

保持平常心,我們便能以正確的心態積極地麵對批評。如果你心中已做好準備,那麼當批評到來時,你便能泰然處之,而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相反,容易生氣的人則經常自尋煩惱,使自己苦悶不堪。遇事太衝動,不能冷靜地麵對現實,不能成熟地思考,以至於事倍功半。

有一則小故事,說的是在風浪中,船沉了,唯一一位幸存者被風浪衝到了一座荒島上。每天,這位幸存者都翹首以待,希望有船來將他救回。然而,他盼到“花兒都謝了”,還是沒有船來。為了活下去,他就想方設法弄來了一些樹枝給自己搭建了一個“家”。然而,不幸的事又發生了。一天,當他外出尋找食物時,一個閃電將他的“家”引燃了。他看著滾滾濃煙彌漫在空中,悲痛交加,徹底絕望了。

第二天一大早,當他還在痛苦中煎熬時,風浪拍打船體的聲音驚醒了他——一隻大船正向他駛來,他得救了。“你們是怎麼知道我在這裏的?”他問。“我們看見了你燃放的煙火信號。”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人的一生,總在得失之間。在失去的同時,也往往會另有所得。

有句話說:“失之桑榆,收之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