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中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戰略選擇(1)(1 / 2)

一、實施開源與節流並重的資源開發戰略

1.要協調人口與資源的關係,優化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組合。在資源與人口這一矛盾中,資源是一個相對固定的量,盡管我們對整個地球究竟埋藏有多少種類和多大數量的資源可能並不太清楚,但不管怎樣說,地球資源其數量是一個“常量”,它們作為地球的物質是在有限的空間中和有限的時間內形成的,並不是無限多的。這樣,這種有限資源的最大人口承載量也肯定是一個有限的“常量”(就我國來說大約是16億人,就世界而言某些學者估計大約是150億人)。在協調人口與資源關係的基礎上來控製人口的數量,對地球來講是減輕自身負擔和緩和人際關係,使人類社會得以持續發展的最有效的措施。那麼為了提高我國人均資源的相對占有量,惟一可行的措施隻能是實行嚴格的人口控製,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達到適度的人口目標;與此同時,應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整個國家的民族文化素質,以減少對資源的野蠻開采和浪費,減少勞動力的浪費。

2.要堅決貫徹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在地球80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物質遵循著某種規律,從而形成了它的存在形式和分布規律。人類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一種對於物質自然狀態下分布和運動規律的某種破壞。就我國的情況來說,人口過度增加而引起資源消耗過多,環境壓力日益加重,更為嚴重的是目前我國在經濟上對於整治環境的能力還極其低下,治理遠遠趕不上破壞。土壤侵蝕、水旱災害、環境汙染和物種消亡是我國四大環境問題。如不及早采取果斷而有效的措施.本來的環境惡化趨勢將會更為嚴重。為此,我們必須實施經濟社會與資源保護協調發展的戰略,把資源、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計劃和長遠計劃,實行國土開發、利用、整治、保護並重的方針。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整治資源環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開源與節流要緊密結合,建立資源節約型經濟體係。這不僅是對資源短缺的國家而言的,就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一角度來說,這也是必須的。隨著人的認識的深入和科技的發展,“資源”的概念逐漸擴展,它不僅在數量上有了極大的增加,而且在種類上有了更廣泛的擴展。但是,從一定意義上說,由於地球本身的有限性,也就決定了它的資源的有限性。因此,盡管人類的認識可以無限地發展,但人類並不能在“資源”上無限地“開源”和轉化,對資源的利用就必須貫徹“節流”的原則:建立以節地、節水為中心的資源節約型的集約化的生態農業生產體係,建立以節能、節材為中心的資源節約型的工業生產體係,建立以節省運力為中心的節約型綜合運輸體係,建立以適度消費、勤儉節約為特征的生活服務體係。我國的現實是,一方麵資源相對緊缺,另一方麵資源的浪費又比較嚴重。在生產領域、流通領域和生活消費領域中,資源的匾收率、利用率和產出率較低;濫墾、濫伐、濫捕、濫采和濫排汙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了資源的破壞、流失、枯竭和對環境的汙染。造成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既有其曆史根源,即對資源的掠奪式、粗放式的開采和利用,也有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各地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又缺乏必要的相關法律、體製約束,盲目開采各類資源、極大浪費的情況依然極其嚴重,而且至今仍未得到扼製。

4.資源的利用要提高產出率,以最小的資金投入取得最大的資源產出。並要大力開展資源的綜合利用、重複利用、再生利用,實行廢棄物和汙染物的資源化,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要將資源的利用效益置於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同等的位置上。實行資源的核算製度,以徹底扭轉犧牲環境、犧牲資源來換取經濟發展的傾向。

二、實施國際性全方位資源開發戰略

1.加強對國際資源的研究。中國必須從長遠的全球資源戰略的高度加強對世界資源的研究工作。要研究世界自然資源數量、質量與地區分布,不同時期世界資源消長狀況和供求關係,世界資源貿易動態變化和資源儲備狀況,世界潛在資源的開發研究趨勢與前景預測等。應組建中國的世界資源研究中心,建立世界資源信息係統,國家有關部門應協調和組織中國各種駐外機構開展資源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同時繼續加強各有關部門、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對世界資源的研究工作,積極參加國際有關機構組織的資源研究工作和學術活動,通過交流提高中國的資源研究水平。隻有隨著中國國際經濟地位和實力的提高,不斷加強世界資源的研究,才能為製定中國全球資源戰略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