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風能資源。中國風能的資源總量理論值為2.37億噸標準煤,其中約1/3可采用,風能能量巨大,但能量密度低。其特點是利用簡單,無汙染,不穩定性大,連續性、可靠性差,時空分布不均。中國風能北方強、南方弱,沿海強、內陸弱,平原強、丘山弱,冬春強、夏秋弱。
3.生物質能資源。生物質能目前仍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0%~15%。據有關方麵估計,地球上以各種形式存在的生物質年淨生長量,其能源當量為目前世界能源總產量的10倍左右。中國生物質能資源十分豐富:農作物秸稈產量每年約7億噸,可用做能源的資源量約為2.8億~3.5億噸,薪材的年合理開采量約1.58億噸。中國陸上生物質能資源理論值約2.512億噸標準煤,其中可采量約1.757億噸標準煤。生物質能為農村的主要能源,但由於中國人多耕地少,森林麵積少,過采現象很嚴重,每年實際消耗的薪柴量為合理采伐量的2倍,造成嚴重生態問題。
4.地熱能資源。地熱資源的儲存條件較好,其遠景儲量相當於2000億噸標準煤以上,已勘探的40多個地熱田可供中低溫直接利用的熱儲量相當於31.6億噸標準煤,已發現天然及人工地熱出露點2900多處,分布於全國各地。西藏、雲南、四川、廣東、福建等省區為中國地熱資源豐富區。
5.潮汐能資源。據1981年普查資料,中國潮汐能資源可開發的總裝機容量為2000多萬kW,年發電量為600多億kW?h。資源按所屬海域分,東海較大,黃海次之,南海和渤海較小;資源按省分布,福建最多,河北和天津最少。全國有10處裝機規模可達60萬kW的潮汐資源富集海區,除長江口北以外,其餘9處均在福建和浙江。
三、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前景
目前新能源在能源利用中所占比重小。據目前已有的資料整理計算,中國新能源的可采量約3900多億噸標準煤,其中太陽能比重最高,其他各類雖然比重均較小,使絕對數值與常規能源比都較大。雖然各種新能源都不同程度地被利用。但作用最大的是生物質能,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占1/10以上。新能源除核能外。其特點是均為可再生能源。
經過近20年的研究、開發和試驗,我國新能源產業已初具規模。目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量約相當於300萬噸標準煤(不包括農村地區傳統利用方式的生物質能),占全國商品能源消費總量的0.2%左右。近幾年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在今後15年左右內,已經或比較接近商業化的太陽能熱水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可以逐步具備與常規能源競爭的能力,有望成為新世界清潔能源供應的一種有效選擇。
到1999年底,我國共有24個風電場,並網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26萬千瓦,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組超過17萬台;太陽能熱水器已形成400萬平方米的年生產能力,累計擁有量超過1500萬平方米,居世界首位;太陽光伏電池的年生產能力為4.5兆瓦,光伏發電係統累計裝機容量超過13兆瓦;全國共建成和營運的工業廢水和禽畜糞便沼氣工程約有200~.540個,年生產沼氣分別達到3.2億立方米和0.6億立方米,戶用沼氣池約有600多萬個,年產氣量約16億立方米,已建成的160多個村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示範工程年供氣約0.7億立方米;小水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2200萬千瓦;低溫地熱供熱係統供暖麵積超過800萬平方米,高溫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25兆瓦;其他新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氫能等方麵的研究和開發也取得了進展。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1)生物質能的開發不合理,特別是采伐量超過資源量,造成植被破壞;(2)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較低,技術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