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談判(1 / 2)

八月二十五日,清軍考慮到羅刹人死守雅克薩,肯定是想待援兵,且考慮隆冬冰合後,艦船行動、馬匹糧秣等不便,於是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麵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徹底把雅克薩稱給孤立起來。

就這樣,雙方對峙了一年。

這種斷水斷糧的日子,一天兩天還好,長期下來,羅刹人就扛不住了,戰死病死都很多,826名侵略軍, 最後隻剩下66人。

好在莫斯科離這邊這麼遠,派援軍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到的,後勤補給實在是很成問題。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俄國攝政王索菲亞急忙向康熙請求撤圍(俄國人真是大大的狡猾啊),派人議定邊界。

要說康熙還是太老實,本來戰鬥馬上就要結束了,把羅刹人趕回老家多好啊。但是康熙顯然不太了解羅刹人的本質,因此,康熙答應了羅刹人的請求。

為了表示誠意,康熙撤掉包圍圈,準許羅刹人殘部撤回尼布楚。

仗是告一段落了,但是事情還沒有解決。

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我說,談判也是政治的延續。

既然不打了,按照國際慣例,那就開始談判吧。

按理說,清朝這邊打了勝仗,還有很有籌碼的。但是清朝是個比較特殊的朝代,在談判這個事情上,清朝人是交了不少學費的。由於觀念和意識的原因,中國人在早期的談判裏麵一般抓不住主要的問題,而清朝的對手又是堪稱全世界狡猾排名第一的俄國人。

雖然吃了敗仗,但是俄羅斯人非常善於從其他途徑實現他們的野心,而現在,談判就是他們的唯一途徑。

因此,相比清政府,俄羅斯人在談判上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

當然,清政府到也不是意識不到這次和談的重要性,康熙畢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對於這次和談還是非常重視的。

下麵首先介紹一下雙方的陣容。鑒於先客後主的中國傳統,我們先請客人出場。

沙俄這邊,他們的使團成員包括禦前大臣戈洛文、伊拉托木斯克總督符拉索夫等人。其中具有豐富的外交經驗的戈洛文是全權代表。

1686年2月5日,戈洛文率領他的隊伍從莫斯科出發,前往五千公裏外的遠東。

老毛子確實很狡猾(所以大家如果和俄羅斯人打交道要小心啊),盡管雅克薩戰役吃了大虧,俄羅斯人依然是很凶悍的。

這個時候俄羅斯的實際掌權人是索菲亞公主,在鹿鼎記裏麵,這位索菲亞公主和韋小寶很有一腿,韋小寶唯一一次開洋葷就是和這位索菲亞公主。

當然那是戲說,索菲亞公主是否有生活作風問題,這個我們不討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索菲亞公主是個很厲害的女人。中國古代社會,能有索菲亞這個地位的女人,一朝一代也就個把人。

在談判問題上,這位索非亞公主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根據她的命令,如果清政府不接受談判條件,戈洛文可以不經請示對中國展開軍事行動。

所以,與其說戈洛文率領的是一個使團,還不如說是一支全副武裝的增援部隊。據統計,光是裝載彈藥、糧秣等軍需物資運輸隊就有270輛馬車之多。除了譯員、書吏等20名隨員,僅僅跟隨戈洛文一起出發的莫斯科火槍兵和炮兵就多達506人。而且戈洛文還招募了近1500哥薩克人隨行。

這位戈洛文一邊出發,暗地裏也沒停止搞事情,他一方麵支持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一方麵又直接出兵進攻布裏亞特等當地蒙古部族,以鞏固俄國對貝加爾湖以東地區的統治。

因為目的不純,要安排不少陰謀,所以這位戈洛文雖然出發得早,但是跑了兩年,才跑到了中俄邊境地區。1688年,戈洛文才遣使前往北京,提議兩國會談的具體事宜。

清朝這邊,康熙派出了大學士索額圖和佟國綱。從這個陣容上來看,康熙是把這次外交事件當成了頭等大事來對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