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1 / 3)

良子接過茶抿了一口,微笑道:“不隻是我一人有喜事,而是我們倆都有大喜事。”

澤生連忙擺手笑道:“你可別跟我說笑了,快說說,你到底有何喜事?”

“你可別不信,真的是我們倆都有大喜事。昨日我爹去鎮上買東西,碰到田吏長了。他手上有一道知府發下來的公文,好像這份公文還是朝廷給知府下的旨意。知府再根據聖意,發了這個公文的。我們這邊不是一共有三個縣遭蝗災麼,嚴重缺糧,都是商鋪自發的從周邊未受災的地方買糧食,然後再賣給老百姓,但都隻是買這幾個月的,能熬到過年而已,來年的糧還不知在哪裏呢。”

澤生點頭,這些他都清楚著呢,可與良子又有啥關係呢?公文裏又是啥內容?

良子再抿了口茶,有些興奮地道:“朝廷沒有糧救濟,國庫也很空虛,所以就想著讓曾經上過學堂的生員捐官,二千斤糧食外加一萬文錢,可以捐個裏正;三千斤糧食外加兩萬文錢,就可以捐個吏長,五千斤糧食外加五萬文錢就可以捐個縣府的功曹或典獄長。我們鎮這五年內一共有二十六名上過學堂的生員都可以捐,連我這樣的隻上過一年學堂的人都可以捐呢!聽說我們縣一共有九十八個人,另外兩個縣合起來有一百多個人。”

澤生聽了心裏頓時著了氣,朝廷簡直太會算計了。裏正和吏長這種小官根本算不上朝廷的官,俸祿都由知縣從縣府的銀庫裏撥發,不歸朝廷管,而且裏正一年的俸祿才一千八百文,而捐的糧與錢折算起來可是足足值一萬八千文,十年才能拿回本錢來!若是捐吏長或縣功曹與典獄長什麼的就更不劃算了,至少得二十年或三十年才能拿回本錢來。

朝廷幹脆直接下聖旨讓這些人家直捐錢捐糧得了,何必還來個捐官這一說?

澤生以前讀書時,還幻想過考科舉,將來有個官職,可以為一方百姓謀福,可是朝廷都不給他參加鄉試的機會。如今遇到災害,卻弄個捐官,隻不過是想從中得糧得錢,好緩解災情而已。

哪怕真的用錢糧換來了個裏正的村官,他知道也為百姓做不了什麼,因為啥事都得都聽上麵的。見到吏長就得點頭哈腰,見到縣令就得磕頭下跪,為村民們謀福,想也別想。

這些裏正大都是想從村民手裏撈錢,因為俸祿太少,不從村民們手裏撈錢又去哪撈呢?一年隻有一千八百文錢,連養活他自己都難。

當然,裏正除了負責管一些亂七八糟的小事,除了撈錢,還負責耍威風,對村民們呼來喝去。

澤生實在不明白良子這喜從何而來,納悶道:“難道你想捐個裏正?或捐個吏長?”

良子點頭道:“我爹說打算賣掉池塘和一畝田,還有三間舊屋子,加上家底,就可以湊上二千斤糧和一萬文錢了,捐個裏正我就滿意了。”

良子接過茶抿了一口,微笑道:“不隻是我一人有喜事,而是我們倆都有大喜事。”

澤生連忙擺手笑道:“你可別跟我說笑了,快說說,你到底有何喜事?”

“你可別不信,真的是我們倆都有大喜事。昨日我爹去鎮上買東西,碰到田吏長了。他手上有一道知府發下來的公文,好像這份公文還是朝廷給知府下的旨意。知府再根據聖意,發了這個公文的。我們這邊不是一共有三個縣遭蝗災麼,嚴重缺糧,都是商鋪自發的從周邊未受災的地方買糧食,然後再賣給老百姓,但都隻是買這幾個月的,能熬到過年而已,來年的糧還不知在哪裏呢。”

澤生點頭,這些他都清楚著呢,可與良子又有啥關係呢?公文裏又是啥內容?

良子再抿了口茶,有些興奮地道:“朝廷沒有糧救濟,國庫也很空虛,所以就想著讓曾經上過學堂的生員捐官,二千斤糧食外加一萬文錢,可以捐個裏正;三千斤糧食外加兩萬文錢,就可以捐個吏長,五千斤糧食外加五萬文錢就可以捐個縣府的功曹或典獄長。我們鎮這五年內一共有二十六名上過學堂的生員都可以捐,連我這樣的隻上過一年學堂的人都可以捐呢!聽說我們縣一共有九十八個人,另外兩個縣合起來有一百多個人。”

澤生聽了心裏頓時著了氣,朝廷簡直太會算計了。裏正和吏長這種小官根本算不上朝廷的官,俸祿都由知縣從縣府的銀庫裏撥發,不歸朝廷管,而且裏正一年的俸祿才一千八百文,而捐的糧與錢折算起來可是足足值一萬八千文,十年才能拿回本錢來!若是捐吏長或縣功曹與典獄長什麼的就更不劃算了,至少得二十年或三十年才能拿回本錢來。

朝廷幹脆直接下聖旨讓這些人家直捐錢捐糧得了,何必還來個捐官這一說?

澤生以前讀書時,還幻想過考科舉,將來有個官職,可以為一方百姓謀福,可是朝廷都不給他參加鄉試的機會。如今遇到災害,卻弄個捐官,隻不過是想從中得糧得錢,好緩解災情而已。

哪怕真的用錢糧換來了個裏正的村官,他知道也為百姓做不了什麼,因為啥事都得都聽上麵的。見到吏長就得點頭哈腰,見到縣令就得磕頭下跪,為村民們謀福,想也別想。

這些裏正大都是想從村民手裏撈錢,因為俸祿太少,不從村民們手裏撈錢又去哪撈呢?一年隻有一千八百文錢,連養活他自己都難。

當然,裏正除了負責管一些亂七八糟的小事,除了撈錢,還負責耍威風,對村民們呼來喝去。

澤生實在不明白良子這喜從何而來,納悶道:“難道你想捐個裏正?或捐個吏長?”

良子點頭道:“我爹說打算賣掉池塘和一畝田,還有三間舊屋子,加上家底,就可以湊上二千斤糧和一萬文錢了,捐個裏正我就滿意了。”

澤生不相信良子這麼想當個裏正,不相信他就這麼樂意賠這麼多糧與錢進去,就為了圖這麼一個名?一下捐這麼家財進去,他以後靠什麼謀生,以他的性子又怎麼可能從村民手裏撈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