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對於院長做出的決定非常難過但是又無可奈何,回家後他整整反思了一個晚上,這時候他才感到,失去別人的信任,是對自己最大的處罰。第二天他找到院長,真誠地對院長說:“我知道我的不負責讓您失望了,我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因此,我要把您已經付給我的工資還給您。”院長此時已經消了氣,心平氣和地對李開複說:“不必了,我想你已經接受了教訓。”
如果一個人能夠不斷反省自己所處的境況,並努力地尋找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並能全力以赴去改變,那麼這個人才能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在反省中變得睿智。
正如李開複,如果當時因為漫不經心而失去校長的信任後不能進行自我反省,那麼可能就會因此而失去更多的誠信。事實上,一個人做錯了事並沒有什麼,關鍵是能不能夠在事後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進行反思,並且從中吸取教訓,如果不能,那麼就絕對不能得到成長。
我們都知道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狄更斯,他不僅作品非常出色,而且是一位高產作家,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多部中短篇小說和雜文、遊記、戲劇、小品。但是,他對自己有一個規定,那就是沒有認真檢查過的內容,絕不輕易地讀給公眾聽。每天,狄更斯會把寫好的內容讀一遍,發現問題,然後不斷改正,直到6個月後才讀給公眾聽。正是這種不斷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讓狄更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講,樹立自省的意識同樣非常必要。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年代,一個人如果不能及時察覺自身缺點,不能以最快的速度來糾正自己的錯誤,那麼最終會因為無法意識到自身的缺陷而遭到社會的淘汰。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斯蒂夫·喬布斯早期的時候完全聽不進別人的勸諫。蘋果逐漸壯大之後,喬布斯更是變本加厲,在公司裏,除了他的一批密友外,其他員工都無法容忍他那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態度。
1985年,董事會終於忍無可忍,集體決定將他打入“冷宮”,這意味著喬布斯將不再被蘋果公司委以決策者的重任。那一年,喬布斯剛滿30歲,很多人都認為他的事業就此走到了終點,就連他自己都說:“我那時是一個最知名的失敗者,我曾經考慮從矽穀消失。”然而,喬布斯終究不是一個輕易認輸的人。他開始冷靜下來自我反省,他意識到自己在很多方麵都有問題,不喜歡聽別人的意見,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喜歡獨斷專行。如果不能改掉這些毛病,自己將會在未來犯同樣的錯,於是他下定決心改變自己。後來,當喬布斯再回首這段日子時說:“被蘋果放逐是痛苦的,但是良藥苦口,我這個病人正需要這劑良藥。”
李開複對於院長做出的決定非常難過但是又無可奈何,回家後他整整反思了一個晚上,這時候他才感到,失去別人的信任,是對自己最大的處罰。第二天他找到院長,真誠地對院長說:“我知道我的不負責讓您失望了,我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因此,我要把您已經付給我的工資還給您。”院長此時已經消了氣,心平氣和地對李開複說:“不必了,我想你已經接受了教訓。”
如果一個人能夠不斷反省自己所處的境況,並努力地尋找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並能全力以赴去改變,那麼這個人才能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在反省中變得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