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況愈下

【釋義】況:因對比而更加明顯。下:下部、低微。原為“每下愈況”。比喻越從低微的事物上去推想,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實情況。後表示情況越來越糟。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知北遊》。

莊子痛恨戰爭,痛恨統治者的貪得無厭,主張統治者要無為、無欲。有個人名叫東郭子,去拜訪莊子,恭敬地問:“先生,您所說的道,究竟在什麼地方?”

莊子回答說:“我講的道,到處都有,無所不在!”

“既然到處都有,請您具體地說明哪些地方有?”

“在螞蟻洞裏。”

東郭子把道看得非常高尚、神秘而又聖潔,想不到莊子這樣回答他,時覺得莫名其妙。莊子見他不理解,又說:“我所講的道,還存在於稗草、磚瓦、碎石之中。”

東郭子瞪大眼睛,驚詫得說不出話來。莊子繼續說道:“不僅這樣,我的道在屎尿之中也能找到!”

東郭子非常不高興,聽莊子把道說得如此卑下,就不想再聽了。莊子向他解釋說:

“您所問的,都沒有涉及到道學的本質。你看,市場上的人檢查豬的肥瘦,愈是踩豬腿的下部,愈能看出豬的肥瘦(每下愈況)。如果連豬腿也長滿了肉,那麼其它部位的肉就更多了。我今天告訴您的這些地方,都非常卑下,您看這些地方都存在著道,那麼其它任何地方,不都存在著道嗎?所以,道到處都有,無所不在!”

東郭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萬事萬物千變萬化都離不開“道”。

“每下愈況”後演化成“每況愈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