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姚姓,有虞氏名重華文稱虞舜。
舜,黃帝的八世孫,因生於姚地,以地取姓氏為姚。
建國號有虞,建都蒲隊。
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帝舜。
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
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
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裏,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麵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
舜在家裏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嚐(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係。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曆坎坷。
他在曆山即日後濟南南郊的千佛山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東荷澤東北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
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
“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淡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隻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窟”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
他到了哪裏,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
因為舜道德高尚,以孝聞名千天下,被堯所知道,試麗酬輝,見其內外如一,於是將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
堯在位之時,舜就輔助了二十八年。
唐堯歸天,舜主持葬禮三年之後,不肯接受共主之位,要讓給唐堯的兒子朱丹,萬民不朝見朱丹,人心向背之下,卑繼位。
舜在位時,不時巡遊天下,考察民情。
不想,九疑山出了九條孽龍盤距在婚龍洞的九疑岩,危害百姓生靈。
九龍凶猛,秉承戾氣而生,不時翻江倒海,使得洪水四溢,百姓遭殃,軍隊不能抵抗,於是舜擺設祭壇,禱告上天。
淩晨時候,沐浴淨身,焚香獻花,跪伏高台,朝曆代神位叩拜,等到金烏西墜,夜幕降臨,漫天星空繁星閃爍,點綴暗藍色的蒼穹,神秘幽深,讓人遐想。
子時時分,但見蒼穹之中群星閃耀,大放光彩,星光縱橫,架構起一座青蒙蒙的光橋,就見一位羽衣星冠,頭挽道鬢其上插著青色翎羽,英俊不凡,背後閃爍著青色光芒,寶相莊嚴。
周身一金鳳飛舞,青色翎羽流光溢彩;一青龍張牙舞爪,盤旋在頭頂雲團之中,不時探出龍爪,伸出龍,銅鈴大小的龍眸湛湛放光,如同夜明珠,把一群宮闈中人嚇的跌到在地。
舜乃聖賢,在觀來人樣貌,總覺得有些熟悉,一道靈光劃過舜瞬間知曉了眼前這人是誰,慌忙叩拜道:“人族重華拜見聖師,望聖師垂憐,救萬民於水火,滅惡龍於山澗!”隨後背後文武百官山呼海嘯跪在丹攆之下,黑壓壓的一大片。
竹軒立於雲端,觀望下方百姓,妙口輕啟言道:“教父知曉有惡龍作亂,故遣貧道前來降服此惡龍!”
聞聽是教父知曉有惡龍作亂,舜帝更是滿臉驚喜,喜形於色,連連叩頭,言道:“教父慈悲!”說完,對著東海三拜九叩,以表心中謝意!
竹軒點點頭,對舜帝言道:“人主且起身,貧道不宜久居凡塵,當盡早除去妖孽,救一番黎民於災厄之中。”
舜帝不敢怠慢,連忙找來隨從官,帶領竹軒往九疑山再來。
竹軒早已算到孽龍所在,隻是人族此時因為沒有紀年,文字難存。
上古之事幾乎隻能在宮廷文獻之中見到,在口口相傳之間被篡改,以至於眾聖之事知道之人寥寥可數,借此機會,顯露仙顏於眾人,再次喚醒萬民之心。
眾人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嶺三山終於來到九疑山間。
竹軒一看,隻見那山高不高,頂上接青霄;這澗深不深,底中見地府。
山前麵,有骨都都白雲,屹橙噔怪石,說不盡千丈萬丈挾魂崖。
崖後有彎彎曲曲藏龍洞,洞中有叮叮當當滴水岩。
好一處窮山惡水,領路之人到了半山腰畏縮不前,帝舜催促,那人唯唯諾諾,隻是不肯往前,帝舜大怒,就要將此人就地正法。
竹軒望著山巔冒出的股股黑煙,皺著眉頭對帝舜言道:“共主且與隨從下山,這妖孽不知道殘害了多少生靈,怨氣居然凝結成怨氣黑雲,幾乎如同實質,貧道雖然有把握除去這窩妖孽,唯恐嚇壞人皇,且請人皇避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