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竹軒收妖 上(1 / 2)

——《堯典》記載,堯登位時,正值年富力強,十六歲由唐侯升為天子,在位七十年,禪位後八年而終,堯的年齡在百歲上下。

堯是父係氏族社會後期的部落聯盟領袖。

帝王世紀雲,“堯始封於唐,今中山唐縣是也,在今定州。

後徒晉陽。

鄭氏詩雲:太原晉陽,堯始居此,後乃遷河東平陽,則堯都之,在今臨汾明矣。

平陽北有一條澇河,它發源於浮山東北的牛首山下,這裏多黑風,刮得山黑水黑,故牛首山又稱為烏嶺或黑山,澇河也稱為黑水了。

黑水和城西河水馬台河彙合以後,到郭行一帶峽穀水流湍急,洪水季節,河水猛漲,橫溢兩岸,常常造成災害。

這黑水上有個黑風女妖作怪,興風作浪,滿水狂漲,淹沒附近的良田村莊,女妖走時幹旱季節,如地震,地動山搖,澇河幹涸,滴水不留。

帝堯為了解除百姓疾苦,帶領一班人馬前往治水消除妖災,堯一行來到郭行,女妖已走,遍地幹旱,人困馬乏,連一滴水也找不到。

大家正愁著缺水的事,堯的坐騎一匹大白馬被雲端降落的一縷霞光纏身,隨即仰長嘶,用蹄子在一塊方形的岩石上,撻、齧、略,連刨三下。

石頭上火星四濺,崩出一個馬蹄形石坑,那馬又低下頭鼻子冒氣低鳴了三聲,立即一股子清水從石縫中冒出來。

‘嘩、嘩、嘩’,一陣兒便成了一個清水泉,大家一見,喜出望外,爭相品嚐這甘甜的清涼水,這就是馬刨泉堯陵一景的來曆。

帝堯一行解了焦渴正往前走,忽然黑風刮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大雨傾盆,河穀口一帶山崩,堵住了水路,郭行口往上,洪水汪洋,眼看村子被淹。

堯立即讓人在穀口挖土刨石,扒開一個口子,放蓄積的洪水流走,為郭行一帶的百姓免除一場大水災。

洪水泄去以後,河水奔流,兩岸往來不便,堯決定在河道上架起一座石橋,並要求三日內建成,大家隻得晝夜不停地幹,白天幹活還好辦,可是夜晚黑咕隆冬實在困難,這件事被鹿仙女知道了。

當天夜晚,大家幹活正愁著看不見時,忽然天空飄來一朵紅雲,紅光閃閃,照得河上大橋一帶明晃晃的一片,有人往上看時,看見鹿仙女站在雲端向大家揮手致意,原來是鹿仙女撒開自己的霞帔放出光彩,為修橋出力助戰。

大夥奮戰三天三夜,第四天淩晨,石橋巍然屹立在黑水河上,堯王和大夥一起歡呼勝利,突然間,風起雲湧,下起瓢潑大雨,頓時洪水奔騰,大浪翻滾,猛衝新橋,女妖在空中露出猙獰的麵孔嘲笑。

堯無奈之際,將母親出生之時攜帶的一枚金丹靈珠吐出來趕走女妖,將靈珠安放在橋上鎮住石橋。

從此,不管有多大的洪水,也淹不了衝不垮這座石橋,堯卻由於吐出靈珠,大傷元氣,病倒在床。

鹿仙因為道行不夠,法力低微,不能對敵降妖,隻能遍放霞光照明黑夜,卻被那正在遊玩的淩風和趙恬語見到,看這鹿仙心性純良,於是現出身來。

這鹿仙子正要回山,卻見麵前站立二人,一男子滿頭銀發,目若星辰,飄逸俊朗,一女子卻是身穿宮裝,三千青絲烏黑透亮,雲鬢峨峨,修眉聯娟美貌無比,知曉二人乃是大神通者,鹿仙子不敢怠慢,口呼:“小仙拜見二位仙長。”

淩風二人相視一笑,道:“吾乃東海蓬萊淩風,今日攜妻遊玩觀你心性純良,吾妻欲收你為徒,不知你意下如何?”

鹿仙子聞言大喜過望,能被獸皇之妻收為徒弟,等若日後受獸皇照拂,這樣的好事鹿仙子如何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