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卷三)最後,靈感的偶然性與必要性相統一。書中引唐詩喻之:“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卷二)三、藝術表現須自然天成,因此推重“天籟最妙,,(《補遺》卷五);即使對素材提煉加‘亦須不露斧鑿痕跡。四、詩歌形象要生動、靈活、有趣。書中引證楊萬裏語“風趣專寫性靈”(卷一),又一再標舉“生氣”、“生趣”(《補遺》卷三),旨在倡導以生動風趣的形象抒寫性靈。本書的精華在於“話”’而基礎卻在於“詩”,故書中采錄了大量印證詩論的作品,不拘時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別,尤可稱道者是閨秀之什頗多。本書亦有不少詩壇掌故、詩歌本事、詩人軼事的記載,雖不無庸俗之處,但可見乾隆文化狀況的一個側麵。

本書所倡導的性靈說於康乾詩壇王士鎮神韻說、沈德潛格調說、翁方綱肌理說之外,獨開生麵,別樹一幟,江南江北靡然從之,並集結起性靈詩派,為反擬古、反考據為詩及使詩歌回歸抒寫真性情的軌道上來作出重要貢獻。對於本書,長時間毀譽不一。錢鍾書評本書“往往直湊單微,雋諧可喜,不僅為當時之藥石,亦足資後世之攻錯”(《談藝錄》第195一196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不失為公允之論。

本書正編最早版本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隨園刻本,補遺為嘉慶年間隨園刻本。後來光緒十八年(1892)上海圖書集成局的《隨園三十六種》、宣統二年(1910)上海鴻文書局的《隨園三十八種》、民國上海掃葉山房的《隨園全集》排印本均收此書。此外坊間亦有單刻本,如民國三年上海寶齋書局有石印本《增圖隨園詩話》,附八幅插圖。建國後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顧學頡的校點本,1982年重印時又附錄了滿族人伍拉納之子《批本隨園詩話》批語及冒廣生、張爾田之跋語等資料,成為通行本。199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由筆者主編的校點本《袁枚全集》,對《隨園詩話》重新校點,1997年再版曾作修訂。

《袁枚全集》校點本《隨園詩話》,以嘉慶隨園藏版本為底本,參校了《隨園三十六種》本、《隨園三十八種》本、顧學頡校點本等多種版本。本書采用簡體橫排,以1997年版《袁枚全集》校點本為基礎,並參校民國十二年上海會文堂書局本(本書按語簡稱“民國本”),對全書重新校點,精益求精。但“校書真覺掃猶多”,金無足赤,差錯與不足之處,期望廣大讀者指正。

王英誌

1999年10月

(見卷三)最後,靈感的偶然性與必要性相統一。書中引唐詩喻之:“盡日覓不得,有時還自來。,,(卷二)三、藝術表現須自然天成,因此推重“天籟最妙,,(《補遺》卷五);即使對素材提煉加‘亦須不露斧鑿痕跡。四、詩歌形象要生動、靈活、有趣。書中引證楊萬裏語“風趣專寫性靈”(卷一),又一再標舉“生氣”、“生趣”(《補遺》卷三),旨在倡導以生動風趣的形象抒寫性靈。本書的精華在於“話”’而基礎卻在於“詩”,故書中采錄了大量印證詩論的作品,不拘時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別,尤可稱道者是閨秀之什頗多。本書亦有不少詩壇掌故、詩歌本事、詩人軼事的記載,雖不無庸俗之處,但可見乾隆文化狀況的一個側麵。

本書所倡導的性靈說於康乾詩壇王士鎮神韻說、沈德潛格調說、翁方綱肌理說之外,獨開生麵,別樹一幟,江南江北靡然從之,並集結起性靈詩派,為反擬古、反考據為詩及使詩歌回歸抒寫真性情的軌道上來作出重要貢獻。對於本書,長時間毀譽不一。錢鍾書評本書“往往直湊單微,雋諧可喜,不僅為當時之藥石,亦足資後世之攻錯”(《談藝錄》第195一196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不失為公允之論。

本書正編最早版本為乾隆五十五年(1790)隨園刻本,補遺為嘉慶年間隨園刻本。後來光緒十八年(1892)上海圖書集成局的《隨園三十六種》、宣統二年(1910)上海鴻文書局的《隨園三十八種》、民國上海掃葉山房的《隨園全集》排印本均收此書。此外坊間亦有單刻本,如民國三年上海寶齋書局有石印本《增圖隨園詩話》,附八幅插圖。建國後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顧學頡的校點本,1982年重印時又附錄了滿族人伍拉納之子《批本隨園詩話》批語及冒廣生、張爾田之跋語等資料,成為通行本。199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由筆者主編的校點本《袁枚全集》,對《隨園詩話》重新校點,1997年再版曾作修訂。

《袁枚全集》校點本《隨園詩話》,以嘉慶隨園藏版本為底本,參校了《隨園三十六種》本、《隨園三十八種》本、顧學頡校點本等多種版本。本書采用簡體橫排,以1997年版《袁枚全集》校點本為基礎,並參校民國十二年上海會文堂書局本(本書按語簡稱“民國本”),對全書重新校點,精益求精。但“校書真覺掃猶多”,金無足赤,差錯與不足之處,期望廣大讀者指正。

王英誌

199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