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縣千裏請“財神”(1 / 1)

平羅縣千裏請“財神”

現在,有4位山東和福建的農技專家正在數千裏之外的寧夏平羅縣,扮演著科技“財神”的角色。他們在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

平羅縣縣委副書記李清告訴記者,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生產形勢的變化,當地群眾盼望新技術、學習新技術的願望十分迫切。而當地現有的農技隊伍一時還不能完全滿足這種需求,就是培養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和時間。因此,縣委、縣政府決定到外麵去請科技專家。為發展節能日光溫室,他們專門派人到山東省壽光市去請農業專家。經當地有關部門推薦,他們進行考察、試用,最終選定兩位已種菜十幾年的農民為專家。為發展食用菌,他們從福建農業大學菌草研究所聘請了兩位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專家。平羅縣分別與這4位專家簽訂了效益合同:由專家提供技術方案並保證產值、產量,如完不成指標,專家負責賠償。當地則以較高標準為他們按月發工資。

4位專家經過一番考察後,滿懷信心地在合同書上簽了字。平羅縣一位負責人感慨地說:這樣的合同,當地技術人員沒幾個人敢簽!結果如何呢?不久就見了分曉:過去一個0.4畝的溫室,產值不過4000元,到了這些“財神”手中,一下子達到6000元,淨增2000多元!嚐到甜頭的農民高興了,幾位專家幹得也更有信心了。一年的合同期滿了,4位專家都願意留下來繼續幹。

平羅縣決定在全縣推廣這一做法。現已從外地請好了17位專家,為每個鄉鎮配備一人。

平羅縣有關人員說,發展地方經濟,不僅要借助外地資金,更要借助外來智力。有針對性地引進智力,真是太管用了!

(原載2001年10月26日《光明日報》)

科研院所變成科技型企業,科研人員變成股東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