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燒糊巧補救
米飯若燒糊了,趕緊將火關掉,在米飯上麵放一塊麵包皮,蓋上鍋蓋,5分鍾後,麵包皮即可把糊味吸收。
加蔥煮餃子不破不黏
煮餃子時,在水燒開前先往鍋內放少量的大蔥尖,水開後餃子下鍋。這樣煮出的餃子不易破,熟後裝盤也不互相粘連。
黏性食品刀切竅門
切黏性食品,往往粘在刀上,不大好切,而且切出來的食品也沒有型。
可以用刀先切幾片蘿卜後,再切黏性食品,就能很順利地切好。
加鹽或雞蛋增加肉餡黏性
要使肉餡鮮美,在調餡時先加入一些鹽再攪,可使肉餡越攪黏性越大,並使打入餡中的水滲不出來,餡料成團不散,食之鬆軟鮮嫩。
用雞蛋打餡能使肉餡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做法是每500克肉餡用兩個雞蛋就夠了。
熬蔬菜粥時先放調味料後放青菜
很多人喜歡在家裏做蔬菜粥。你知道嗎,蔬菜粥的青菜和調味品下鍋是有順序的,應該在米粥煮熟後再放入鹽、胡椒粉、雞精等調味品,最後再放入青菜。這樣青菜的顏色嫩綠清香,營養流失的也較少。
巧炸饅頭片
炸饅頭片時,先將饅頭片在冷水裏浸一下,然後再入鍋炸,這樣炸出的饅頭片焦黃酥脆,既好吃又省油。
煮元宵看火候
首先用旺火把水燒得滾開,把元宵下到鍋裏,隨即用勺輕輕推動,使元宵旋轉不粘鍋,待元宵浮起後,就改用慢火煮。在煮的過程中,隨開鍋隨加適量冷水,使鍋裏的元宵保持似滾非滾的狀態,開兩三次後,再煮一會兒就熟了。
巧煮牛奶
煮牛奶若用文火,牛奶中的維生素會受到空氣氧化而被破壞,因此,煮牛奶要用旺火燒開,見沸拿開,等10秒鍾左右再放火上燒開,如此煮三四次既可保持牛奶的營養成分,又可殺死牛奶中的布氏杆菌。
西紅柿肉餡餃子味美獨特
先把肉厚一些的西紅柿在熱水中燙一下,撕去外皮,去籽,切成小丁,剁碎擠汁後備用;再把肥瘦適宜的肉剁成細泥;最後在和肉餡時先加點醬油、料酒、薑末等,然後再放入西紅柿汁,打餡時要順著一個方向,先輕後重,先慢後快,直至肉餡變成黏糊狀,再把剁碎的西紅柿倒入調勻即可。
煮餃子“蓋鍋煮餡,開鍋煮皮”
水的沸點是100℃,蓋上鍋蓋煮,鍋裏的蒸氣排不出去,很容易把露出水麵的餃子皮煮破而餡不熟,湯也不清。敞開鍋煮,鍋內的蒸氣會很快散失,通過水沸騰的作用向餃子傳遞熱量。同時,餃子隨著滾水不停地翻動,皮也不易破,湯也就清了。當餃子皮煮熟了,再蓋鍋煮餡,蒸氣和沸水很快把熱量傳遞給餡。這樣煮出的餃子不粘、好吃。
澱粉可代替薄麵
包餃子時可用澱粉代替薄麵,由於澱粉用量比較少,能夠節省糧食。另外擀皮的時候比使用薄麵更不容易粘到案板上,煮好的餃子也不易粘連。
巧炸春卷
做春卷時,可在拌餡中加適量澱粉或麵粉。這樣,在炸製過程中能防止湯汁流出而糊鍋底,影響成品的色、香、味。
微波烹飪常識
使用微波爐要注意幾點:
1.容器。宜淺不宜深,盤邊宜直不宜斜,因為食物置於盤內的深度,對烹飪速度及加熱均勻程度都有直接影響。用斜邊淺盤烹飪食物時,置於其周邊外緣的食物吸收微波能量較其他部分多,容易燒焦。
2.食物。圓形食物最適於微波烹飪,因圓形食品可使微波從其頂部、四周等各個方向等量地進入其內部均勻加熱。
3.加濕。微波烹飪時食物的水分會蒸發,所以在加熱蛋糕、麵包、包子等幹點及熱飯時,可根據食物的數量、幹燥程度適量滴上少許水,再用保鮮膜遮蓋後加熱。這樣可以避免食物過於幹燥,保證加熱後食物鬆軟可口。
撈飯要把米湯再利用
米中含有的部分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非常易溶於水,所以在煮飯的過程中,相當部分的維生素溶在了米湯裏。有人喜歡吃撈飯,就把米煮成半熟撈出,再用鍋蒸熟,米湯則多數被倒掉。這種吃法很不科學,如果經常吃撈飯,營養大多隨米湯被倒掉了,日久天長這個浪費是相當大的。
吃撈飯要把米湯利用起來,喝掉或用來煮菜做湯,不失為一個彌補損失、兩全其美的做法。
巧煮過水麵
1.煮掛麵不要等水完全開了再下掛麵,那樣容易出現外熟裏生、斷條發黏的現象。最好是在鍋中的水剛冒氣泡時就下麵,攪動幾下,蓋上鍋蓋,等到水開時,向鍋裏點些涼水,再稍煮片刻即可出鍋。這樣煮掛麵不但熟得快,而且又不易黏湯。
2.加食用油煮麵條防粘。擀好的麵條下鍋,稍不注意,麵條就粘連在一起了,影響食用。可以在煮麵條時,在開水鍋內放一小匙食用油,不僅能讓麵條不易粘連,而且麵湯鍋裏的泡沫也不容易外溢。
3.煮過水麵時若在水裏加一湯匙油,麵條就不會粘連,而且能防麵湯泡沫溢出鍋外。煮掛麵時水八成開即下麵,放麵後攪動幾下,蓋鍋煮沸,再揭蓋加點冷水,蓋鍋煮沸即熱。
蒸饅頭用涼水
蒸饅頭傳統做法是水開後饅頭上屜。其實這樣並不科學,因為生饅頭突然放入熱蒸籠裏,會急劇受熱,使饅頭裏外受熱不均,容易夾生,蒸的時間也長。如果把饅頭在涼水時上籠,鍋內溫度上升平緩,饅頭受熱均勻,比較省火,蒸出來的饅頭也個大味甜。
黃饅頭的補救
饅頭蒸熟後,發現因堿大而使饅頭發黃時,將蒸鍋的水舀出一部分,然後往鍋裏加進一些醋,再將發黃的饅頭蒸15分鍾左右,堿遇酸發生中和反應,饅頭就變白了,且無堿味。
巧熱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