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凱歌旋唱獎功臣,侯伯王封並賜姻。可惜奇英婚友鶴,東平忠孝惱慈親。
話說詔書下來,拜酈君玉為保和殿大學士之職。孟嘉齡草詔的,即時來梁衙賀喜。
司馬宵來歇外軒,先書謝表在窗前。略耽半刻抬身起,梳洗方完報錄宣。相府家丁飛入院,歡呼擠滿聽槐軒。
啊唷姑老爺,恭喜拜了保和殿大學士了。
酈相聞言喜氣生,沉香椅上便抬身。回呼榮發敲雲板,傳稟夫人給賞銀。年幼親隨心大喜,跳起來,雲牌大叩響連聲。裏邊侍女慌忙問,知得升官又不輕。個個歡呼朝內走,人人踴躍入堂行。言不斷,笑連聲,先報梁公夫婦聞。丞相夫婦原坐候,一聞報喜大歡欣。齊出座,笑連聲,光叫那,總管稱銀賞眾人。仆婦丫鬟齊踴躍,紛紛又進入內庭。
卻說酈明堂拜相,天子又命官齎旨到來。二相謝恩已畢,送出欽差入內。梁相夫婦因前曾見天子麵許,故此合家坐候。素華方共柔娘德姐打牌,聞報不覺又驚又喜。
素華小姐喜非凡,德姐柔娘著實歡。個個笑生紅粉麵,人人喜上碧黛山。王姬撇下三人七,柳氏丟開一對天。亂擲牙牌齊告退,弓鞋飛步報花園。夫人即起稱銀兩,喜喜歡歡發賞銀。然後登堂問父母,大家一眾賀聲連。柔娘德姐回園報,慶賀堂中喜萬千。
話說柔娘回園之時,已有丫鬟們稟報過了老封君。老太太歡喜得謝天謝地,俱穿吉服出來。內外家人男女,就叩賀了酈家二老,梁相夫妻,並相國夫人梁氏,一衙中道喜過了。天色微明,早報翰林院孟嘉齡拜賀。
相國明堂喜氣多,心中感戴聖恩高。年方十八登丞相,隻比甘羅減半毫。
咳!我乃深閨女子,怎麼奇奇巧巧忽有今日之榮。
連中三元入翰林。飛升兵部到槐廳。胞兄草詔餘為相,會榜同年尚未升。況又我身還是女,這一番,驚人事業算奇聞。少年相國深心喜,送出欽命麵君王。分付二人齊謝聖,大轎高抬出正門。圓頂黃羅飄宕宕,官禦執事擺班班。彩旗蔽日天花亂,朱棍拖街百姓歡。前後圍隨真顯耀,東西吆喝果光明。居中金頂青紗轎,端坐明堂酈大人。金翅紗貂容冶麗,紫袍蟒服貌精神。手斜牙笏龍袍袖,好一位,年少風流相國臣。當下入朝來麵聖,直趨丹陛謝皇恩。君王麵見風流相,笑欣欣,喜動天顏讚一聲。
啊唷妙呀!酈卿為相,真不愧江左風流也。
如此才能如此容,正當十八到三公。願卿家,設屏聽事行新法,願卿家,開國延賓仰古風。相國精明如朕鑒,你須當,進賢去佞在朝中。少年天子殷勤訓,酈丞相,抱笏三呼下九朝。
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謝聖君大訓。
體沐恩叨念下才,策名飛步到三台。微臣身受皇恩寵,敢不精忠盡此懷。屍位素餐心自愧,臣隻望,多延良士列金階。明堂言罷三稽首,靴踏丹墀退出來。廣袖香飄橫象笏,朝衣日映出天階。東華門外方登轎,唱道悠悠到往來。但見那,金頂魚軒起得高,風飄寶蓋走滔滔。一臨內閣該員接,酈相升堂會百僚。大眾京官齊進謁,人人打拱與彎腰。蟒袍作隊威儀重,紗帽齊班禮法高。肅靜俱皆垂手立,端嚴不敢展眉梢。少年相國東西看,一欠身子道事苗。
啊,各位年兄,下官叨蒙聖恩特授相職,今在閣中供職,全仗各位年兄協力,以辦朝廷之事。
諸官一口應聲同,敢不相隨在閣中。鈞旨下官齊聽諭,年兄等,任勞推逸理方公。少年丞相誇聲好,這叫做,身受皇恩要盡忠。言訖正冠離了座,諸官遂出小三公。明堂上轎回私宅,大小京官喚弟兄。
列位年兄,酈相到任,須要小心仔細。
言剛語直有才能,貌美心嚴服眾人。今後必須常到閣,恐防參革奏明君。果能辦事無差誤,少不得,內閣還能保薦升。不表京官擔恐懼,且言相國轉家門。
話說明堂回府,隻見府門外歇著一輛七寶朱輪,排著兩行執事,門公捧了手本上來稟道:啟相爺知道,武場的門生老爺們已來過一半,都說叩賀大人。武忠王、華亭伯、平江侯,亦各道喜而去。隻有忠孝王遲到一刻,此時正與相爺在廳上坐談,說務必要等相爺下朝首賀。
少年相國笑微微,下了魚軒進門內。忠孝王爺忙出座,深深施禮正龍衣。
恭喜老師大人,門生叩賀。
風流相國急忙扶,說道是,有失恭迎失罪多。今日聖恩加寵眷,算來還伏赤雲都。年兄若沒安邦手,下官是,錯薦庸才姓字無。托庇諸公加福庇,我方能,今朝拜相受恩波。東平千歲躬身對,這還是,天子提攜奏凱歌。若沒老師相保舉,如今的,封王貴顯卻從何。言完告座移交椅,一道香茶來獻過。忠孝王爺辭出府,少年相國略延俄。
卻說丞相送出忠孝王,又有許多同年門下,接踵而來了。明堂應酬倦乏,片刻難閑,一到下午時即命門上致意,凡有道喜的登門,都不須通報,改日親自回謝便了。分付已畢,方叫榮發擺下座位,將父母、嶽父母一齊請到廳上,自稱十八歲拜相,托賴嶽家提拔之恩,父母教讀之德,一一拜謝。
合家歡慶喜非凡,片時間,家宴排齊舉玉觴。珠簾掩映遮煙樹,寶炬光華照畫堂。十八之年能拜相,果然愛殺好東床。康君夫婦無邊喜,兒媳承歡大快腸。次日明堂冠帶畢,紛紛賀客集門牆。文官武將俱來過,酈君玉,四麵相回答拜將。武憲王爺請貴客,亦皆各上謝恩章。監中赦出親和眷,都得相逢訴曲腸。領下庫銀等匠作,擇期要,大興土木在京邦。內城起造親王府,坐北朝南是吉方。友鶴拜盟情義重,願為鄰舍造於旁。興工動作非凡速,且表風流小帝王。
話說元天子發下上諭,看過了武憲王謝表。閑散無事,便到太後宮中請安。老娘娘執著君王的禦手,歎口氣道:皇兒呀,這是國家的洪福,又見天下升平了。